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187
颗粒名称: 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D634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漳州人民前往南洋一带侨居,根据民间相传,是从唐朝开始。当唐禧宗时,黄巢(公元875一。884年)领导农民在曹州起义,先后转战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在当时社会动荡的时势下,华南一带人民,就有人渡海前往南洋谋生。此为中国人定居瓜哇的开端,所以南洋一带一向通称华侨为“唐人”。到了宋朝,中国和南洋各埠的贸易日渐频繁,乃在华南沿海港口,设置市舶司,主持和奖励对外贸易,征收税捐。由此可以证明,宋的遗臣和华南人民,确有相当部份成为海外华侨。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退守仙霞岭,大部分则分乘帆船逃往南洋。据统计,目前漳州市内有侨汇的达一千九百多户。
关键词: 漳州市 华侨 历史

内容

漳州人民前往南洋一带侨居,根据民间相传,是从唐朝开始。当唐禧宗时,黄巢(公元875一
  884年)领导农民在曹州起义,先后转战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在当时社会动荡的时势下,华南一带人民,就有人渡海前往南洋谋生。开始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即令巨港)定居下来。据英人堪培尔的考证:公元九二四年(后唐庄宗二年),曾有一艘中国商船,在瓜哇三宝垄附近遇险,船主以贵重物品赠献给岛上酋长,备受优待,得到允许侨居在该地。此为中国人定居瓜哇的开端,所以南洋一带一向通称华侨为“唐人”。
  到了宋朝,中国和南洋各埠的贸易日渐频繁,乃在华南沿海港口,设置市舶司,主持和奖励对外贸易,征收税捐。元灭宋时,南宋遗臣率领人民在沿海一带抗击元军,失败后纷纷逃避南洋,大都侨居于占婆(即今越南所属)、瓜哇、苏门答腊等地。据宋末郑所南的《心史》记载:“文武诸臣,流离于海外,或仕于占城,或潜居交趾,或别流远国。”由此可以证明,宋的遗臣和华南人民,确有相当部份成为海外华侨。
  当元兴祖(公元1264—1294年)远征南安、缅甸、瓜哇等地时,参与出征的,几乎全是漳、泉、潮、广各州人民,其后留居于南洋者为数颇多。同时,元朝统治时期,对漳属人民压迫、剥削很厉害,因而漳属人民的起义也较频繁。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退守仙霞岭,大部分则分乘帆船逃往南洋。所以明初侨居越南、瓜哇、苏门答腊等地的中国人,已有显著增加。明神宗(公元1573—1620年)实录中记有招抚苏门答腊巨港的梁道明一事:“道明广东人,早年携家侨居巨港,漳、泉、潮、广军民,从之者数千人,拥道明为首。”“在瓜哇所见杜板地方,居民约千余家,有头目二人,其中多广东及漳州人留居于此者……”可见那时候侨居南洋一带的华侨为数已经很多了。
  明成祖时,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南洋(公元1405——1433年,历成祖、仁宗、宣宗各朝),他所带的随从也大部分是漳、泉、潮、广人民,因而和南洋通商逐渐频繁,留居南洋各地的也日益增加。
  清兵入关,蹂躏中原之后,各地发生反清复明运动。华南人民也积极响应,有因抗清失败,有因不服从蓄发留辫,一批批地逃往海外。太平天国(公元1851—1864年)洪秀全高举义旗时,深得漳、泉等籍华侨支持,或供给武器,或回国参加活动。到太平天国失败,余众多数复返南洋。同时,在满清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华南沿海人民纷纷背井离乡出走南洋,因此,海外华侨又有增加。
  十九世纪后半叶,世界殖民主义者竞相向外扩张,南洋各地亦因锡矿的开发,热带特产如橡胶的发展,港口城市的建设,需要大批劳力,大量招募华工。当时清政府虽有禁止华人移居海外的法令,但出国的劳工依然激增。到一八六〇年缔结北京条约后,才废除华人出国的禁令。此后四十年间,漳州一带出国的人数约为二十万人。
  当满清统治时期,把移居海外的华侨看作是“不守本分的移民”、“亡命之徒”。而华侨在南洋各地则秘密组织社团,不断发动反清运动。所以,孙中山先生在南洋鼓吹革命时,立即得到华侨的热烈赞同,踊跃支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为时268年的封建统治,正由于华侨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
  辛亥革命后,军阀争权,内战时起,社会不宁,民不聊生,出洋谋生的人争先恐后,单以1927—1937年的十年间,由厦门乘轮出国的人数达三百万左右,其中漳属各县人民约为一百二十万人。在太平洋战争未爆发,日军未南进之前,根据新嘉坡华侨救国总会的调查,华侨居住海外各埠的总数计一千一百多万人,而漳属各县在一百五十万人以上,这是漳人侨居南洋为数最多的时期。
  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我国国际地位低下,华侨侨居海外,备受歧视欺凌。抗日战争时期,海外侨胞及国内侨眷,处境十分困难,他们都期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直到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新中国,随着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华侨在海外才有了地位。现在,我市华侨、归侨、侨眷在国内外的亲友(包括中国血统外籍人),普及东南亚、美洲、西欧、五大洲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约二万多人。其中以侨居印尼为最多、新加坡、马来亚次之,再次是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为数较少,旅居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华侨,则多由台湾转出去的。他们在海外大多数是劳动者,从事各种工作和劳动,其中有科学家、工业家、商业家、银行家、工程师、教授、中、小学校长、教员,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及技术人员。
  据统计,目前漳州市内有侨汇的达一千九百多户。华侨热爱祖国,关心家乡,近年来回国旅游、探亲、洽谈贸易、投资的人数日益增多,漳州成为福建省更加重要的侨区之一。(本文参考有关资料,并通过采访、座谈整理编写)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熊韩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