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175
颗粒名称: 三、财政
分类号: F812.757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四九师驻漳时,漳州设有漳龙财政整理处,名义上是省派驻漳办理漳州各项税收,实际上是为四九师经管各项捐税的收支出纳。四九师的财政就是捐税的征收,兹将当时各种捐税名目先行列下:。以上所列,合计已有三十九种,虽不尽是四九师一手设办,但款项征收,多数抵拨给四九师费用,人民负担的困苦于此可见。此外张还设立民兴银行,以为他金融活动机关。这一组织,似乎是以各捐税收缴款项作为资金,而以发票发交部队使用作为周转。这证明民兴银行是一空头银行,无实在资金并无地方人士参加组织,一面也证明四九师的财政枯竭,处处非敲榨人民就不可维持。但不管怎样,总暴露了封建军阀、官僚阶级的内幕矛盾,和欺压人民的丑行。
关键词: 漳州市 四十九师 财政

内容

四九师驻漳时,漳州设有漳龙财政整理处,名义上是省派驻漳办理漳州各项税收,实际上是为四九师经管各项捐税的收支出纳。四九师的财政就是捐税的征收,兹将当时各种捐税名目先行列下:
  米捐、糖捐、豆饼捐、猪儿捐、牲畜捐、屠宰捐、水果捐、干果捐、果树捐、蔗〓捐、水仙花捐、树莲花捐、(即花米)田亩捐(即鸦片)、赌捐(另名防务经费)、戏捐、花捐(即娼妓馆捐)烟酒捐、契税、印花税、房铺宅地税、贾铺捐、浚河捐、(码头捐更改)、砖瓦捐、木捐、纸捐、棉纱捐、麻袋捐、锡薄捐、竹叶捐、肥捐、迷信捐(即银纸香烛捐)、警卫捐、飞机捐、煤油捐、公膏捐(即烟灯)、公路捐、、车辆捐、喜轿捐(即新娘所坐的花轿)。
  以上所列,合计已有三十九种,虽不尽是四九师一手设办,但款项征收,多数抵拨给四九师费用,人民负担的困苦于此可见。漳龙财政整理处,除仰承当局意旨多增捐税设办外,即将所有捐税分为两种办法:一委办,由要人指定或介绍加以委办,这种委办的人是有权有势,捐税定额虽然照交,但长短出入,多可任意;一包办,由整理处标出捐税最低价数目,招人投标,以标出最低价以上的最高价者为中签承办,先预缴一月押柜金,然后由其办理。包商既要出高价的数目,又要准备一笔应酬费以为一般“脚踏马矢傍官气”的走狗软敲强索,自己花天酒地又要看在这里,牛毛出在牛身上,最后都要到人民头上来。有权有势的委办人,予取予求,人民无可奈何,包办的人都是钻狗洞出身,自然和狗一样附势逞凶,人民虽争亦终归无得。在正式捐税之下,人民之受害有如此者。
  此外还有临时募捐,临时派款和罚款等项,商家为着临时派募,难于即时应付,就预先拟定分数,如派募数目以百分计,某途商应五分,某途商应十分,某途商应十五分,各预先议定,派募到时,各就议定数目承认下去,这样就较免官家派人坐催立迫,多开点心钱草鞋费的亏累。这种情形,不但漳市如是,其它各县区乡亦莫不如是,不过商人是以商店为单位计算,各县区乡是以田亩为单位计算吧了。有一次,张在公园讲话,他自己说:“人家说张毅换张贞,捐税加二升。”他是在表示他所得到的钱都是用在漳州,不是自己私肥。实际上,张毅换张贞捐税加二升,使漳州人民饱受到这种困苦,这完全是由于他为维持其反动统治,而扩军增费所致。这一情况,就是我们上面所说,他资本主义根性很深,和反动统治结合在一起,结果不但好事未能做出一点,而好事反成坏事,且为人民所不容这一结论。
  此外张还设立民兴银行,以为他金融活动机关。这一组织,似乎是以各捐税收缴款项作为资金,而以发票发交部队使用作为周转。当时漳州银钱庄(即禁号)很多,人民收到发票多向银钱庄兑换,银钱庄收到发票于每日晚汇集向民兴银行转换凭条,这各有其经营目的,各尽其业务方法无有阻害。有一次,正月初二日,大家正在欢庆新年,民兴银行忽发现滚支,忙得张四次找钱庄公会负责人商量设法补救,钱庄公会查得它库存四万元,发票十三万元,相差九万元,认为为数不多,各钱庄尚可应付得来,但须信用担保得住,方得代为补救,张答应完全负责,然后由钱庄公会通知各钱庄代为兑现,此事才算无事。这证明民兴银行是一空头银行,无实在资金并无地方人士参加组织,一面也证明四九师的财政枯竭,处处非敲榨人民就不可维持。张失败后,民兴银行亦倒闭,有说张在此发了大财,有说民兴银行经理刘志诚卷巨款潜逃。但不管怎样,总暴露了封建军阀、官僚阶级的内幕矛盾,和欺压人民的丑行。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墨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