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132
颗粒名称: 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
分类号: D61
页数: 7
页码: 29-35
摘要: 三十五年前的漳州,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有北洋军阀与豪绅地主的统治与剥削,人民过的是饥饿死亡的悲惨生活。一九一九年粤军陈炯明曾率其所部入驻漳属一带,及其回师广州后,乃由北洋军阀孙传芳所部的张毅师接防。当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大小城市愤怒地举行了示威游行,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反对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这是“中国民族自觉的反抗帝国主义时期的第一页”。事后组织检查队,每日到小港检查日货的进口,捕殴奸商,斩断魔手。这抵制日货的斗争坚持了半年多,表现了漳州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关键词: 漳州市 北伐时期 革命活动

内容

一、北伐前社会情况和漳州人民的革命活动
  三十五年前的漳州,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有北洋军阀与豪绅地主的统治与剥削,人民过的是饥饿死亡的悲惨生活。
  一九一九年粤军陈炯明曾率其所部入驻漳属一带,及其回师广州后,乃由北洋军阀孙传芳所部的张毅师接防。其时地方豪绅分为东、南、中三派,一面恃势勾结张毅以鱼肉人民,一面互相明争暗斗以争权夺利,过其荒淫无耻的生活。
  当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大小城市愤怒地举行了示威游行,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反对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这是“中国民族自觉的反抗帝国主义时期的第一页”。当时《漳州日报》也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刊登了《为帝国主义者在上海惨杀同胞致告父老》的文章,在结尾号召全市人民说:“努力罢!奋斗吧!毅然决然,联合工人、农民、学生、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团结起来,在报仇雪耻,反抗屠杀上海中国工人、学生的旗帜下,打倒日英美帝国主义队伍的当中,向英美日法及一切帝国主义各国进行:(一)示威运动,(二)经济绝交,(三)实行罢工,(四)联合世界无产阶级,扑灭帝国主义政府。起来!起来!这一回是我们中国人民生死存亡的斗争啊!”漳州的工人、商人、市民、学生在这情势下也怒吼起来了,不顾军阀张毅的种种威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六月二十二日由卜益友(甲商学生、精武体育会成员、震中学社主干,后,为张毅惨杀。)张纯厚(第二师范学生、精武体育会成员,后游水溺死。)率领同学千多人走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示威运动,沿途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事后组织检查队,每日到小港检查日货的进口,捕殴奸商,斩断魔手。在府口街(现台湾路)的日商也漏夜潜逃厦门。这抵制日货的斗争坚持了半年多,表现了漳州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其时,张毅曾受其主子孙传芳的指使,为防范革命活动和禁止学生爱国运动,四处张贴布告,恐吓市民说:“如有违反,格杀勿论!”当他看到漳州日报所刊登的《告父老书》,马上找第二师范校长黄恩培进行追究,并说是:“共产党的煽动”;在市民举行游行示威时,张毅更大为震怒,他迫于人民的伟大力量,公开不敢动手阻挠,事后却藉故,把卜益友枪杀了。这引起了漳州学生莫大的愤怒,如第二师范学生说:“我们爱国被枪杀,那么张毅卖国应该千刀万剐了!”。因而不少青年学生投入广东黄埔军校和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去,誓必铲除军阀张毅。
  当漳州劳动群众生活在苦难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遗忘他们,而且给予指出了光明的大道:这时党的儿子、厦门大学学生、厦门工人运动领袖、中共厦大党支书、中共闽南特委罗扬才同志,经常来到漳州,指导和鼓舞青年学生坚持斗争,尤其是省立第二师范和该校附设的印刷部工人,更和他建立了贵高的革命友谊。
  在这时期第二师范的进步老师介绍了许多进步和有关革命的书刊,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蒋光赤的《鸭绿江上》以及中共刊印的《响导周报》、青年团的“《先驱》和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等等给予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觉悟,丰富了青年的革命知识。当时漳州日报出版了《漳潮》付刊,曾登载了这些文章:《苦学生升学的我见》、《女子参政运动的我见》、《饭碗问题》、《忘不了一段罪言》等;而第二师范校刊上也刊登了“收回关税主权的我见”“产业革命”、“赤色政治与黑色政治”、“今年的双十节”等等时评,这不但引导了反帝反军阀斗争走向高潮,并且指出了青年男女参加革命的方向,因而不少人赞成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加入国民党,更有不少青年要求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
  二、革命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一)党小组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
  一九二五年初夏的一天,在丹霞书院池畔的半月楼中,罗扬才烈士,从寄居的广义栈(现北京路龙溪师范职工宿舍)走到这里来,与第二师范的一个教师会面,他们互相紧紧地握了手,革命同志的会见,彼此感到亲热与愉快。这教师会报宣传的情况,并在罗烈士的指示下商决了今后的工作以后,当学校打了上晚自修钟时,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分离。从此以后,漳厦有了密切的革命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革命活动。
  不久,李山火同志(台湾籍)在圆山麓开辟了农场,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掩护;冬夭翁振华(台湾籍)和他的爱人谢志坚,(化名叶影)来漳,寄居于振成巷十七号李山火家中。由于罗扬才烈士的介绍,在漳的党人取得了联系,并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小组。
  这时,经过从一九二五年五月到一九二六年初的宣传教育,认真选择,吸收了青年参加这个革命组织。到一九二六年下半年国民革命军入漳时,已有二十多个青年参加,其中大部分为省第二师范和龙溪县立初级女子中学学生。
  (二)支援国民革命大进军:
  太革命前,党在漳州只是地下活动;但当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便以此为号召进行公开的活动。当一九二六年九月间,地方正在积极准备迎接革命队伍的来临,在东路军入漳前夕,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第二师范大楼上缮印了《为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告漳州父老书》,深夜在街头散发。翌日下午,当国民革命军前锋部队由平和小溪向漳州推进时,党团员同志在蜈蚣山、旧桥、马坪街(现延安路)等处引导前进,直入伪驻军司令部(设在道衙内,即现延安北路首,已开辟为马路。)其时国民党临时省党部筹备处设于厦门,第三日乃派人赴厦联系,邀请筹委来漳。及漳国民党党部成立后未几,即排斥异已,摧残革命,自此党团组织又转入地下活动,而石码方面有部分党团员参加国民党区党部筹备工作。
  从这些事实,说明当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得以顺利入漳,是由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大力支援,事先为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因此使北洋军阀张毅闻风而逃,而何应钦却不费一兵一弹,占领漳州,窍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进而摧残革命了。
  (三)创设工农运动讲习班:
  东路军在取得漳州后,继续向泉州、福州挺进。作为后方的漳州,在中共闽南特委领导下,大力开展恢复地方秩序和革命组织工作。首先创设了工农运动讲习班,由陈卓凡、樊洲博分任正付主任,翁振华、李联星、季康、谢志坚(都是中共党员)等为讲师,在第二师范正式开课。受训学员大部分为漳属各县优秀青年男女学生,全班共男女六十多人,青年团员约占二分之一。该班创设目的在培养一批工农运动的骨干,仿照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的工农运动讲习所和澎湃烈士在海陆丰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班的办法。课程为工运、农运、妇运纲领,以及三民主义、国文、音乐、军事训练等。后由于“四·一二”的反革命政变,遭受反动驻军廖鸣欧的摧残,正付主任他往,教官被迫外调,讲习班解散。
  (四)开展群众组织的活动:
  当时党为巩固革命基础,大力开展群众运动,曾派翁振华、季康、李联星、谢志坚等同志,负责主持开展工运、农运、青运和妇运,一时革命气氛高涨,特别是龙溪、漳浦等县的农民协会多已组织成立,而漳州的邮电、印刷、民船等工会也先后成立。新的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形成了群众性的组织,培养了不少骨干,奠定了地方工农革命的基础。
  (五)“非基运动”:
  从清末以来,基督教教会和外国传教士,曾经依恃帝国主义和地方封建势力欺凌人民,并进行间谍活动,漳州人民恨之入骨,国民革命军入漳后,人民即掀起“非基运动”在接官亭礼拜堂召开市民大会,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和,依靠教会的豪绅(如黄恩培等),深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六)罢工斗争:
  当时漳州的工人和全国各地工人一样,受尽资本家种种剥削,每日工作十四小时,工资仅几角钱,且常被拖欠或解雇,过着艰苦忧虑的悲惨生活。漳州党的组织创办了《民声周刊》加以宣传教育,工人多有觉悟。因此,一九二七年春夭,漳州印刷工人为改善工作待遇,进行了罢工斗争。提出工作八小时,加薪等要求,反对资方剥削。推举许土淼(中共党员)为代表向资方提出交涉。在被资方拒绝接受后,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决进行斗争;组织罢工委员会,成立纠察队,击败资方的挑拨离间、威胁破坏和欺骗手段,并取得群众支持。后经地方政府派人“仲裁”,结果工资增加百分之五十(学徒增加一成),星期日休息半日,资方招收或解雇工人,都得经工会同意,斗争获得胜利。
  (七)开展反封建、打土劣运动:
  漳码土豪劣绅非常猖獗,倒行逆施、无恶不作,人民切齿。国民革命军入漳后,在中共领导下掀起激烈的斗争。工人方面反对土劣黄斗星霸占总工会,实行清算。农民方面由王占春(时为第二师范学生、中共党员)同志领导南乡农民协会驱逐霸占县农会的余高坚。石码镇恶霸蓝汝汉,号称“蓝皇帝”,恃其权势把持商会,包揽捐税,霸占农民土地,群众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党及时地发动打倒“蓝皇帝”的斗争,群众数千人请求政府没收其财产。蓝贼畏罪逃匿鸟礁乡紫泥社。愤怒的群众逮捕了“蓝太子”步青。但蓝贼贿赂漳州反动驻军团长廖鸣欧,逮捕殴打革命人士翁兹星。党乃领导漳州工农群众数千人在中山公园举行大会,石码推出代表七人到会对审,群众抗议廖鸣欧贿释大地霸蓝步青。廖鸣欧带了几十个全付武装兵卒气势凶恶地赶到会场要进行“弹压”,一时形势十分紧张。工运指导员上台理直气壮地揭发廖鸣欧受贿数万元,放走地霸事实,并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口号。廖鸣欧老羞成怒的指挥兵卒逮捕工运指导员。台下以许土淼为首的工人群众起来斗争,在群众的强大压力下,廖及兵卒不得不把工运指导员放了,狼狈地溜出会场,群众终于取得胜利。
  三、坚持斗争:
  漳州革命运动是取得相当成果的,但自“四·一二”蒋
  漳州革命运动是取得相当成果的,但自“四·一二”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政治叛变发生后,驻军反动团长廖鸣欧加以摧残,封闭工会、农民协会,逮捕枪杀革命人士。为保存革命力量,更好的深入斗争,党把一部分团员转入农村。以王占春为首的革命队伍,在南乡邹塘和漳浦五寨尩仔石山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一直到一九三二年红军东征,取得更大的胜利。
  漳州大雪
  漳州地处亚热带,冬季最低温度不过十度上下,气候温和,四季常青。“一水长流,群峰秀出”,柑桔累累,水仙盛开,冬日不寒,景色迷人。
  根据查考,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年)十一月间,漳州曾有一次大雨雪,“积冰厚一尺,牛羊草木多冻死”之外,自宋以来没见过下雪。到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十八夜,漳州突然下了大雪,直到天亮,积雪一尺多,四山皆白,河沟俱冻,果木、牲畜冻死不计其数,贫民也有冻死的。传闻北溪山上还冻死了三头小虎。
  (林廷)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季永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