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补习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124
颗粒名称: 在法国的补习生活
分类号: G522.5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一九一九年九月间,我们和闽西南各县选送的留学生共约二十多人前往香港候轮赴法,到达香港时才知道全省要到法国去的约有六十多人,这是本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在香港等候了一个多月才有轮船前来接运,上船后发现这只轮船已由上海载运了各省留法学生一百多人,连本省的合计起来已在二百人以上,同船来的还有政客张继,但不知道他是否特地率领这批留学生前往法国。同年十二月抵达马赛时,华法教育会派有专人前来接待,翌日乘火车前去巴黎。这所中学也有二三十个中国学生,我们虽然另行组成一个班专门学习法文,但也可以自由随班听讲补习一些基础学科。
关键词: 法国 补习生活

内容

一九一九年九月间,我们和闽西南各县选送的留学生共约二十多人前往香港候轮赴法,到达香港时才知道全省要到法国去的约有六十多人,这是本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在香港等候了一个多月才有轮船前来接运,上船后发现这只轮船已由上海载运了各省留法学生一百多人,连本省的合计起来已在二百人以上,同船来的还有政客张继,但不知道他是否特地率领这批留学生前往法国。
  同年十二月抵达马赛时,华法教育会派有专人前来接待,翌日乘火车前去巴黎。当我们到达时,华法教育会又派十多人分组接待,住宿在预定的旅馆里,在这接待过程中,华法教育会向我们每人收取了两百法郎的手续费,但巧立什么名目已经忘记了,因为我们都是初次来到巴黎,就在这里逗留了好几天,一面观察,一面等待华法教育会给我们分配在巴黎郊外的市镇或外省的中学里去补习法国的语文和一些基础学科。
  由于闽西南各县留学生都未曾学过法文也不懂法语,一九二〇年初全部被送到巴黎郊外的一个有名市镇——圣·日尔曼——翁——乃(前法皇亨利二世和路易十四的故乡,一五七〇年天主教与耶稣教签订和约,一九一九年法国和其联盟国与德、奥签订和约的地方)的中学里,专门学习法国语文,但主要是法语。
  我们在这所中学里,食宿是和法国学生分开,不相混杂在一起的,但吃的睡的以至御寒设备等却是一样。上课时我们虽有专用的教室,如果有听讲的能力也可以到法国学生的教室去自由听课不受限制,我们由校方代请了一位法国教师,专门教授法国语文,自修时也派有一个负有监督和辅导责任的所设监察员。在这个学校的学杂费和膳宿费用,记得每月不上二百法郎(法国银币名称),约合国币二十多元,这时法国战后货币贬值,我国银元每元约合法币八个多法郎(听说战前只值四个多法郎),这是我们初到法国留学时的有利条件。
  我在这所中学不及半年,就在同年六月间迁往附近的一个法国人家里去自学了,原因是在这所中学里全班都是中国学生,谈话动辄喜用闽南方言或国语,而且吵闹不安静,这对学习法语或其他学科都有很大的妨碍,难以进步。后来听说其他同学也先后自动地转到其他省份的中学去学习了,我们也从此分散而很少联系,因而彼此的情况也不了解。
  这时由于留学生感觉到留学补助费经华法教育会转交,常有受其控制而不便的缺点,也都设想其他汇寄的办法,自此华法教育会对于闽省留学生也不再负有什么督导的责任了,只是代转国内的来信和其他的通讯而已。
  我住宿在法国人家里,唯一的好处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表达意思的需要,必须用法语会话,这样在法语的学习上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进步也比较快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一,是偏于会话,对于法文尤其文法的学习是不利的;其二,是膳宿用费较贵,每月约需二至三百法郎,比在中学约高过一倍,从我的实际情况说是负担不起的。这时国内为我负责筹寄补助费的陈启基又久不汇款来了,在经济上更感困难,因此我在这人家住了约两个月,且学得初步的法语会话后,就迁到离华法教育会不远的一间私立小学里去住,为的是既节省费用,又可以学习法文。
  一九二〇年末,由于我的再三函索和父亲在家乡直接向陈启基的催促,才接到一笔补助费,同时为学习些基础学科如数学、理化等,便到北方的康比艺中学去学习,在这所中学里有二十多个中国学生,闽南的同学有平和的周隆南和南靖的黄士杰等。
  翌年六月间,陈启基已久不汇款给我,真有置而不顾之势。这时我已拖欠了一两个月的膳宿费,不得已才请我国驻巴黎领事馆(时陈篆任我国驻法公使)函请校长给我宽限,可是补助费还没有汇来。
  为谋自给,我不得不到南方的克鲁邹工厂去做工,约半年后,即一九二二年初,在再三的催讨下才接到长太县府和陈启基汇来的一笔不多的补助费。这时我认为求学是主要目的,就离开了这工厂到东方的一个小镇巴尔西复尔中学去再补习了。这所中学也有二三十个中国学生,我们虽然另行组成一个班专门学习法文,但也可以自由随班听讲补习一些基础学科。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德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