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治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118
颗粒名称: (三)社会治安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光复前形势紧张,人心惶惶不安,居民迁徒逃避,商店关门,地方呈现一片纷扰局面。光复时,参与起义者多只手臂缠上一个白布,手无武器,而领导光复者都是往日常见的熟人,人们认为这样那有力量维持地方治安。陈兆龙、黄顺昌从海沧一带召来了平日贩买鱼虾的农民百余人赶来维持秩序,因他们只带些鸟枪、牛腿枪、长木棍、腰要刀和铁尺等,没有什么威风,次日也就回去了。但并非其真实的基本队伍,只是一时投机倒向革命而结合的地方恶势力而已。由于兵员庞杂,不但加重人民负担,且扰民滋事,乃将第五、六、七、八、十二、十三等六营义勇队均予解散,由文忠吉、夏梦湖护送回湖南原籍。后省派黄培松为漳泉清乡督办,进行清剿以安定地方。
关键词: 漳州市 光复 社会治安

内容

光复前形势紧张,人心惶惶不安,居民迁徒逃避,商店关门,地方呈现一片纷扰局面。光复时,参与起义者多只手臂缠上一个白布,手无武器,而领导光复者都是往日常见的熟人,人们认为这样那有力量维持地方治安。陈兆龙、黄顺昌从海沧一带召来了平日贩买鱼虾的农民百余人赶来维持秩序,因他们只带些鸟枪、牛腿枪、长木棍、腰要刀和铁尺等,没有什么威风,次日也就回去了。
  翌日,张国明、马伯州(马叶)、庄用几、朱盘等即带其爪牙纷纷进城,这多是陈兆龙所布置的。但并非其真实的基本队伍,只是一时投机倒向革命而结合的地方恶势力而已。
  那时汀漳龙师范的学生和附属小学的高年级生,久在宋善庆的教育和影响下,富有革命思想和热情,因而在光复前夕已组织学生军,为数百余人,由宋向道署借出枪械,担任临时治安工作,以辅助地方军警,虽装备不完善,士气却极勇壮,宋实为不出面的领导者,学生军计一大队,分若干小队,领队者为丘仁和、曾紫坦、林有壬、杨鸿逵、陈济舟等,都是师范戊、乙两班学生;而张金波、朱自楫、苏鹤年、林春元、管奋庸等,均系附小高年级生。
  同时,县第一高级小学堂学生陈铸(寿西)、陈畴(寿田)两兄弟,因受县商会长陈廷佐的委托,也结合其同学潘澄峨、孙绍武、柯文钦、包国材、张厚坤等组织了“警察队”,但仅在光复初期担任维持地方秩序之责,旋即解散。后陈铸、潘澄峨、王兆庸和黄朴庵、管奋庸、郑祥鸾等,以参与光复有功,经省财长陈之磷(芷汀)的介绍,分别被送入省陆军小学和马江海军学校肄业。
  九月二十四日,漳镇护理刘勋、漳州府陈嘉言会同绅贵并率队四出安民,县商会坐办施荫棠骑马手执会旗奔走劝告商民开市贸易。民心稳定,始有陆续开市贸易者。
  九月二十七日,为维持地方治安,厦门安抚军奉厦门南部分府之命,由白国华、陈庆、陈铭、高义、许赞元、叶世春、陈子珊等率队前来漳州,以“光复各部,维持治安”。
  以张仪为首的哥老会徒,多是湖南游勇和绿营而临时凑合者,后又收容马老四残部,纪律更为败坏,及地方司令官刘蔚率部抵漳后,因不受节制,其左右曹万益、李青山不久即在公府路(今南昌路)寓所被刺杀,张不知去向,所部亦如鸟兽散。
  张国民为首所纠合者,虽实力较强,但纪律亦不佳,刘蔚莅任后,对于杂牌军尽予解散或受编,张部名为“十四营”,但仍不受节制,或说系有大力者在暗中支持,备作武装后盾,后令裁撤,该营即纠集四十余人,称其被裁系“由于地方士绅的捣鬼,须杀尽彼等以报复”因而蜂拥到各社团主持者的店中家中大肆骚扰搜素,东门天,一垂记参店(县议会议长陈祖诒所开设)和南门合记豆饼行(县商会会长陈廷佐所开)均被搜劫,因而东门一带一时罢市。后三日又有妇女成群,自称十四营家属,以其丈夫子弟失业为藉口,再向上述两店吵闹。
  由于地方军事不能统一领导与指挥,而一时投机倒向革命的“英雄好汉”又各怀异志,因而匪患频仍、械斗时起,社会出现纷扰状态。如郡北乌石亭过客来往常受抢劫,埔头盐课馆因平日挟怨乘机被劫报复;如南乡九宝窟与吴琪塘、古县与洪塘水头、天宝乡柯杨两姓的械斗相继发生,乃有西北乡在北庙、风林保二十社在诗浦大庙集会论讨联防问题。
  一时物价腾贵,米价尤甚,参议员会虽议决发义仓积谷平价发售以维民食,但效果不大。而杂捐扰民尤为苛细,汀漳龙道曾出示停免铁路附加、砖瓦、猪、戏、水果、竹木等捐,但民团未除,佃租仍极苛重,佃户起而抗纳官租。后此县议会虽有裁兵减税的提议,但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亦未能切实减轻人民的负担。
  由于兵员庞杂,不但加重人民负担,且扰民滋事,乃将第五、六、七、八、十二、十三等六营义勇队均予解散,由文忠吉、夏梦湖护送回湖南原籍。后省派黄培松为漳泉清乡督办,进行清剿以安定地方。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庄受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