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耕读人才辈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70
颗粒名称: 重视耕读人才辈出
分类号: K248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镇海卫既重视武备,也重视耕读。明代兵员都是世袭,兵员给养实施军屯和商屯制。镇海卫于洪武二十四年实施分兵屯田,由朝廷供给种籽、耕牛、农具。兵员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共开荒屯田57顷79亩7分。[13]屯田四处,左所屯田在南靖归德里,右所屯田在龙溪县十二三都神仙尾,中所屯田在长泰县石铭里,前所屯田在龙溪十二三都寺国林[14]。商屯是由筹粮商人在卫所地区募民垦荒屯种,粮食交卫所仓库备用[15]。因官方不发兵粮,卫所必须力田自给。军屯制既减轻百姓负担,又锻炼了军队,还可避免出现无所事事的惰兵,用意深远。镇海卫城古街尚存的“父子承恩”牌坊,表彰父子进士周瑛和周大谟。镇海卫有辉煌的功绩,但也有惨痛的经历。
关键词: 史料 明代 漳州

内容

镇海卫既重视武备,也重视耕读。明代兵员都是世袭,兵员给养实施军屯和商屯制。镇海卫于洪武二十四年实施分兵屯田,由朝廷供给种籽、耕牛、农具。兵员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共开荒屯田57顷79亩7分。(每顷100亩)[13]屯田四处,左所屯田在南靖归德里,右所屯田在龙溪县十二三都神仙尾,中所屯田在长泰县石铭里,前所屯田在龙溪十二三都寺国林[14]。商屯是由筹粮商人在卫所地区募民垦荒屯种,粮食交卫所仓库备用[15]。因官方不发兵粮,卫所必须力田自给。军屯制既减轻百姓负担,又锻炼了军队,还可避免出现无所事事的惰兵,用意深远。
  镇海卫因防区安宁,经济发展,文教事业也渐兴起。卫所设立义学、书院、学宫。镇海卫城有东瀛书院,铜山所城有南溟书院、崇文书院、六鳌所城有崇正书院,玄钟所城也设东瀛书院。镇海卫城古街尚存的“父子承恩”牌坊,表彰父子进士周瑛和周大谟。周瑛为官兴文教、绝淫祠、严禁虐杀女婴、广施德政。著有《经世管钥》、《字书纂要》、《金陵》、《金台》等编,还编修《广德志》、《蜀志》、《漳志》、《莆阳拗史》等[16]。镇海卫进士及第还有何楷(户部尚书)、黄日谨(江西按察使)、陈九德(秀水知县)等。陈九德为官以勤政为民,治狱清正,廉洁奉公著名。因“积劳成病,卒于官。百姓哀其贫,为捐赀治其丧”[17]。这些官员有功于民,《镇海卫志》为其立传传世。明清两朝镇海卫城共出进士20人(清代3人),举人59人(清代4人)[18]。科甲联绵,人才辈出,遂有“文教之盛,冠于闽中”之称。
  镇海卫有辉煌的功绩,但也有惨痛的经历。嘉靖四十年(1561年),“饶寇”张琏等乘夜从水门潜入,军民惨遭杀掠[19]。清顺治间又遭“迁界”厄运。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修筑为金门水师“汛防城””,五十七年(1718年)再修,添设炮台四座,安大炮20门[20]。沧海桑田,历史硝烟已散尽,但镇海卫尚存的军事遗址,人文景观,依然诉说着昨日的光荣与梦想。它与周边的南太武山、南炮台、古火山口、郑成功铳城、隆教海湾、浯屿八景、南太武海滨浴场等,将成为热门的旅游胜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