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长城”重要一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68
颗粒名称: “海防长城”重要一环
分类号: K248
页数: 3
页码: 225-227
摘要: 明初,倭寇、海盗、西方殖民者开始横行海上,剽劫往来船舶,抢掠沿海城乡,海氛不靖。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建置沿海卫所以防“海乱”,是年在镇海建镇海卫城,设卫指挥使司,辖六鳌、铜山、玄钟三个千户所,各筑所城。镇海卫城“全部用石砌成,周围873丈,高2.2丈,恒面广1.3丈,女墙1660垛,窝铺20间,垛口720个,辟东、西、南、北四门,各有城楼。后因东门失险常关,另开一水门,共五个城门。城下倾陡,以海为壕。”[1]城内原有卫署、所署、经历司署、镇抚厅、学宫、义学、文庙、城隍庙等,城外有天后宫、东狱庙、教场、演武场、将台等。同期建置还有45个巡检司,约200个烽堠。
关键词: 史料 明代 漳州

内容

明初,倭寇、海盗、西方殖民者开始横行海上,剽劫往来船舶,抢掠沿海城乡,海氛不靖。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建置沿海卫所以防“海乱”,是年在镇海建镇海卫城,设卫指挥使司,辖六鳌、铜山、玄钟三个千户所,各筑所城。镇海卫城“全部用石砌成,周围873丈,高2.2丈,恒面广1.3丈,女墙1660垛,窝铺20间,垛口720个,辟东、西、南、北四门,各有城楼。后因东门失险常关,另开一水门,共五个城门。城下倾陡,以海为壕。”[1]城内原有卫署、所署、经历司署、镇抚厅、学宫、义学、文庙、城隍庙等,城外有天后宫、东狱庙、教场、演武场、将台等
  [2]。建制完整。而今城墙大部尚存,城门基本完好。南门建筑颇为独特,设双重城门,内门城墙呈半月形,称“月眉城”。内外城间留有空地,便于藏兵,有利攻御。镇海卫初期有兵员5300多人[3],日常饮用水困难。据说曾开99口水井以汲用,现在院埕中,榕树下、古道边,仍可看到遗存的古井:七星井、罗汉井、国姓井、椰树井等。这些井水甘源长,遇到旱天仍汲而不竭。椰树井石栏,汲绳之痕有20多道,痕深寸许,状似菱花开放,引人深思。从筑建卫城和开井汲水,可看到戍卫初期官兵为捍卫海疆所受的劳累、艰辛与付出的代价。
  在建镇海卫同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福建还建福州、福宁、镇东、平海、永定等五个卫,建崇武、金门、定海、大金、梅花、万安、莆禧、福全、高埔、六鳌、铜山、玄钟等12个守御千户所。同期建置还有45个巡检司,约200个烽堠。不久又增设中左所(今厦门)和南诏两个守御千户所。时福建共建卫、所、司、堠共300余项工程,卫所城短者425丈(中左所),长者880丈(镇东卫)[4]。这是一项巨大防御工程,但福建筑建的卫所等,仅是明代海防长链的一环。此外还有辽东、山东、直隶、浙江、广东等地,也各有其庞大的海防工程,这个“海防长城”如同“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不朽的杰作,显示大明官兵抵御外族侵略的决心、力量与英雄气概。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