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次“会亲”于台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63
颗粒名称: 一、首次“会亲”于台北
分类号: D618
页数: 3
页码: 209-211
摘要: 1995年10月19日至21日由台湾财团法人民俗艺术基金会承办“海峡两岸歌仔戏学术研讨会”,会议假台湾大学思亮馆国际会议厅举行,会议厅悬挂着“同根同气论谈乡土剧,共生共荣开启艺术花”的对联。大陆派去9位专家学者,带去10篇论文参加研讨。这次会议就歌仔戏历史源流、艺术特色、文化生态、薪传教育、经营策略及至剧本比较进行了研讨。这说明她父亲是漳州市漳浦县人氏,与开发宜兰第一人的吴沙公是老乡。这次研讨会收获颇丰,两岸学者达成共识,对漳州的锦歌有所认识,她与台湾歌仔无非是异地异名的同一种艺术品种而已。时间老人是公正地迈着他的步伐,但这几天总觉得他走得特别快,当我们走进桃园机场时,好像一场喜梦初醒,我们即刻要离开宝岛。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问题 漳州

内容

1995年10月19日至21日由台湾财团法人民俗艺术基金会承办“海峡两岸歌仔戏学术研讨会”,会议假台湾大学思亮馆国际会议厅举行,会议厅悬挂着“同根同气论谈乡土剧,共生共荣开启艺术花”的对联。大陆派去9位专家学者,带去10篇论文参加研讨。这次会议就歌仔戏历史源流、艺术特色、文化生态、薪传教育、经营策略及至剧本比较进行了研讨。
  我从事过芗剧的学习、创作、研究、教学工作30年,梦寐以求想到彼岸去看看歌仔戏发源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去听听台湾的专家学者谈谈歌仔戏发祥的情况,去看一看现在台湾歌仔戏演出的场景。当我第一次要踏上宝岛的土地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激动,内心默默地诉说着:思念中的宝岛,思念中的歌仔戏的同仁,我们可以见面了。但是两岸50年来未曾坐在一起当面交流感情,初次见面要坐在一起交流毕竟有些拘谨,虽然我对论文做了充分的论证准备,但还担心不相识的专家学者或记者给我节外生枝。通过论文宣读,由彼岸专家学者讲评和面对所有的听众、记者解答疑惑,通过这样5场论文交流和三场主题座谈会,我们终于从陌生到熟悉,从公开研讨会的发言到会后私下交谈..,只有几天的功夫,我们成为朋友,真正成为歌仔戏的同仁!这大概因为我们血脉里流的都是炎黄子孙的血液,是地缘、人缘所决定,是歌仔戏与芗剧同根同源之原故。
  会议期间组织参访宜兰歌仔戏中心,看了老歌仔的表演,那“吃饭配卤蛋”、“面黄黄,脚手酸酸软软”的宜兰话,听起来十分亲切。我想这就是未曾相见而似相识的缘故。记得有一天中午在歌仔戏中心对面的一家农舍里用自助餐,那墙上挂的斗笠和蓑衣,那桌上摆的炒米粉、五香卷,那些水果蜜饯和香蕉,..无一样不像漳州,我几乎忘记了这是在台湾宜兰吃午餐,好像在漳州市郊某个农村家里做客一样。我有一位大陆同事的亲戚在宜兰当牙科医生,她问我,她父亲的墓碑上刻有“金浦”二字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金浦是漳浦县的雅称。这说明她父亲是漳州市漳浦县人氏,与开发宜兰第一人的吴沙公是老乡。
  这次会议还观看了由台湾剧作家整理的传统戏《李娃传》,由大陆音乐家配曲,主鼓领奏,大陆的各导演参与导演的演出,这场精致歌仔戏的演出是比较成功的。两岸的艺术家能如此默契地配合,更说明歌仔戏与芗剧本是同根生。
  这次研讨会收获颇丰,两岸学者达成共识,对漳州的锦歌有所认识,她与台湾歌仔无非是异地异名的同一种艺术品种而已。歌仔戏是由大陆传到台湾的歌仔加上车鼓、采茶再吸收四平、乱弹等的表演而形成,然后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传回大陆厦门,再传到九龙江畔的漳州,并在芗江流域生根蔓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歌仔戏与芗剧分别在两地根据各自的社会环境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所以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在薪传教育也因土壤不同其栽培方法也有所区别。这些种种的差异通过学术会议互相交流,互相碰撞,点燃了“共生共荣”的火花。
  时间老人是公正地迈着他的步伐,但这几天总觉得他走得特别快,当我们走进桃园机场时,好像一场喜梦初醒,我们即刻要离开宝岛。风在啸着,树在摇着,那候机室窗外橡皮树与我家庭院那棵一样,在风中摇晃着那厚实的阔叶,犹如亲人摇晃着手掌向我频频招手示意:再见,歌仔戏的同仁!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