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工商联(商会)组织开展会务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44
颗粒名称: 建立工商联(商会)组织开展会务活动
分类号: D665.9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旧商会自动消亡。1950年5月8日在有国营代表参加下,成立了漳州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并按行业成立了49个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和10个行业筹备小组,会员总数达3099户。1953年3月召开漳州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蔡竹禅,正式成立漳州市工商联。经过调整,正式建立23个同业公会3个直属小组。按地区成立8个工商联办事处作为行业办事机构。工商联工作人员57人,地点设在打锡巷旧商会楼。198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全联亦称“中国民间商会”。会章规定各级工商联亦称“商会”,主委改称会长。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漳州

内容

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旧商会自动消亡。解放初期,漳州工商业奄奄一息,市区有334户商店停业,91家手工业倒闭,私营运输紊乱,银元黑市猖獗,短时间内物价大波动。11月22日市军管会召开工商界代表座谈会,就有关工商业建设问题交换意见。1950年5月8日在有国营代表参加下,成立了漳州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并按行业成立了49个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和10个行业筹备小组,会员总数达3099户。1953年3月召开漳州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蔡竹禅,正式成立漳州市工商联。经过调整,正式建立23个同业公会3个直属小组。按地区成立8个工商联办事处作为行业办事机构。工商联工作人员57人,地点设在打锡巷旧商会楼。1966年文革期间,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干部下放劳动,原工商业者被划为黑六类,挨批挨斗受迫害。1980年工商联恢复活动,1985年漳州实行地改市、市管县体制改革。为适应市级组织机构,在1985年12月,工商联(商会)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会,选举林汉忠为会长,成立漳州地级市工商联(商会)。届别沿续(漳州县级市今芗城区),同时撤消福建省工商联驻龙溪地区办事处,机构人员编制并入漳州地级市工商联(商会),办公地点仍在打锡巷旧商会楼。198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全联亦称“中国民间商会”。会章规定各级工商联亦称“商会”,主委改称会长。经报请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漳州市工商联亦称“商会”,原工商联主委改称会长。
  漳州市工商联(商会)是一个处级统战性质人民团体,民间商会机关,17个编制。其中行政15个、事业编制2个,现有干部职工18人,其中干部16个,职工2个。为加强工商联(商会)思想政治工作,1992年建立中共党组。1997年5月召开漳州市工商联(商会)第十届会员代表会新一届选出95个执委,56个常委,正副会长13位,其中民营企业家9人(聘请名誉会长12人)会员结构领导班子,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主体,会长由民营企业家洪长水担任,驻会党组书记兼副会长兰亚江,驻会副会长梁凤兰,秘书长沈志添,副秘书长陈跃南。
  漳州市工商联(商会)从建立起到现在共召开十届会员代表会,一至五届会长蔡竹禅;六届会长林杏雨;七至九届会长林汉忠;十届会长洪长水。1993召开了“庆祝漳州市工商联(商会)成立40周年会庆”。
  漳州市工商联(商会)机关设一室两部:办公室、会员传部、经济联络部。1997年底会员总数7800人户。全市八县两区、一市除龙文区以外均建立工商联(商会)组织,多数市、县、区都已建立党组开展工作。近年来大力发展新会员,建立基层组织乡镇商会29个同时还成立了16个同业公会和1个民营企业家协会并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区成立漳州市工商联(商会)分会,开展会务活动。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