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电视台的诞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908
颗粒名称: 漳州电视台的诞生
分类号: G229.20
页数: 8
页码: 93-100
摘要: 1985年下半年,漳州进行地改市。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办电视,并明确指示地改市后的第一次人大、政协会议要用电视手段进行宣传。于是,当时的龙溪地区广播事业管理站就开始着手筹建漳州电视台,经过3年多时间的筹建,终于1988年11月1日正式开播。从此,漳州广播电视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我有幸参加了漳州电视台筹建的全过程,对漳州电视台的创办有几件难以忘怀的事。漳州电视台是在中央投资的为解决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看电视问题的“835”工程的基础上,从1985年6月开始筹建的,1986年12月6日获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筹建漳州电视台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 漳州电视台 建设 漳州

内容

1985年下半年,漳州进行地改市。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办电视,并明确指示地改市后的第一次人大、政协会议要用电视手段进行宣传。于是,当时的龙溪地区广播事业管理站就开始着手筹建漳州电视台,经过3年多时间的筹建,终于1988年11月1日正式开播。也就是这一天,漳州电视台诞生了。从此,漳州广播电视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我有幸参加了漳州电视台筹建的全过程,对漳州电视台的创办有几件难以忘怀的事。现追记如下:
  20万元起步
  漳州电视台是在中央投资的为解决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看电视问题的“835”工程的基础上,从1985年6月开始筹建的,1986年12月6日获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市里交待要办漳州电视台后,龙溪地区广播事业管理站即向市委、市政府写报告,请求解决办台的人员编制、经费及有关问题。报告递上去后,市里很快有了回音。一天,易百禄副市长召集我们几个站长去汇报办电视的有关问题,并以商量的口气说,先给你们十五万元办台经费,你们看行不行。我当时一听只有十五万元,一下子懵了,心想十五万元够干什么,办一个电视台只给十五万元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但又想,如果这十五万元不要,恐怕连十五万元都没有,事情还得要你办。所以就勉强答应了。后来,省财政厅事业处一位副处长来漳州检查工作,市财政局领导将漳州要办电视的事向他作了汇报,请省里支持一点经费,并把这个情况向我们通报。我们得知这个信息后,即向省财政厅写报告,请求给予经费上的支持。省财政厅拨了5万元资金支持我们。这样,连同市拨的15万元共20万元资金,就开始起步筹建漳州电视台了。我们用这20万元钱于1985年6月购买了1部单管摄像机、一套编辑机、一部录像机等设备。
  争取频道
  上级批准漳州电视台的频道为17频道,这个频道属分米波频段,由于波长短、频率高,电波的覆盖半径小,且分米波发射机造价高,部分黑白电视机收不到分米波的电视信号。于是,我们想漳州再上一个米波频道,曾多次向省广播电视厅申请再给漳州市区一个米波频道。但因当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规定一个城市一般只给两个米波频道,而我市已有6、10两个米波频道,所以一直未获批准。考虑到市里的实际情况和办电视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遂决定由我和林金生、赵永新、平龙等同志赴福州当面向省厅领导及技术处的同志汇报请示有关漳州台频率的事。我们在福州期间,反复多次向厅领导和技术处的同志说明情况,恳请省里给予支持,并提出所用频道在本市范围内调整。耐不住我们四人两天时间的软磨硬缠,省厅领导终于松口,让我们长泰吴田山电视差转台使用的2频道移到漳州市区使用,长泰转播台改用1频道。获得口头同意后,我们一方面向工厂订购一部300瓦2频道电视发射机,一方面马不停蹄赴长泰与县领导及长泰转播台的同志商量他们改频道事宜。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吴马围同志十分支持市里办电视台,很爽快地同意县转播台更改频道。接着,局里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将长泰电视转播台的50瓦电视发射机由2频道改为1频道,同时派出人员紧急行动赴浙江购买2部10瓦电视台发射机给长泰,用于替代原2频道发射机定向向枋洋方向转播省电视台节目。就这样,漳州电视台总算有了自己的米波频道。几年之后,这个频道有了合法的“户口”,领到频道使用许可证。
  试播
  漳州电视台从筹建到正式开播的三年多时间里,共组织了六次比较大的试播,播出本台自己制作的新闻、专题节目共计1022分钟。每年的人大、政协会议,春节和市里的重大活动都组织播出。从1988年7月1日起,每周定期播出漳州新闻2次。试播中有2次规模较大,印象较深。第一是1985年9月下旬,这次试播是漳州历史上第一次播出自办的电视节目。当时,局、台均未获准成立,是以漳州电视台筹备组的名义播了7天计100分钟节目。由于没有建台,从厦门大学电教馆、市经委、漳浦和东山、芗城区3个广播站等单位借了部分人员、设备,加上地区广播事业管理站的人员,临时组成一个采访制作和播出小组。播出市人大、政协会议的新闻、领导及代表的专访,同时播出全市特别是市区人民群众拥护地改市的部分新闻。试播期间,做到当天的会议新闻和采访谈话当天播出。这次试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的好评,还拨给5000多元经费。另一次试播是在正式批台之后的1986年12月25日至1987年1月1日。这次试播是为配合漳州建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而进行的。参加这次试播的采编播人员共7名,其中摄像、文字编辑记者、播音员各2名,司机兼灯光1名。共播出7天,播出本台制作的新闻14条、专题报道4条、专题片3部,共计140分钟。这次试播,正面宣传了漳州建州的意义,集中宣传了漳州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同时进行当好党和政府喉舌的尝试。第一次正式使用漳州电视台的呼号,在集中主要精力报道纪念活动盛况的同时,兼顾了其他方面的报道,播出了宣传漳州的其他新闻和本台的“编后语”,做到当天的新闻当天播出。这次试播获得圆满成功,各级各界反映较好,市委和省电视台还把我们播出的部份内容编辑制作成专题片《古城开新宇》在省台播出,并制成录像片送给海内外朋友。
  开播
  筹建漳州电视台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1987年上半年,批准了电视台的机构和人员编制,1988年6月配齐了台的领导班子。原计划筹建漳州电视台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办新闻,第二步即1990年以后设本台频道,办综合节目。为了使全市人民能够看好电视,尽量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尽快报道我市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闻,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把分两步的办台方案合并成“一步到位”。这样一来,电视台一开播就得有自己的频道,自己的综合节目。于是,我们把筹建漳州电视台与转播中央台二套节目结合起来,每周二、四两个晚上播出本台节目,其余时间播出中央台二套节目。别看这每周两个晚上节目,在当时电视台只有10名编制、每年10万元经费的情况下,难度是很大的。为了能够顺利地如期开播,参加筹建的同志日以继夜地紧张工作。不少人节假日在工作岗位上,在购买设备的旅途中度过;有的人连续多日吃住在办公室,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连续10多个小时在70米高的铁塔上作业。购置设备、物色人才、筹集资金、组织节目等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办电视台需要采编录播许多设备,当时负责技术设备的同志除了忙于订购设备、仪器、调试天线以外,还派出不少人分赴各地购买、取回设备。他们中有的连夜赶赴广州购买运回摄录像设备,有的直奔济南、南京提回字幕机和变阻器,有的到浙江购买并带回10瓦电视发射机,许多人连续数日乘坐火车硬席带回设备和仪器。为了保证开播后的2频道发射机天天有节目播出,局里早在1987年就自筹资金2万多,购买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还自筹14万元购买1部1千瓦电视发射机安装在云霄电视转播台,用于转播漳州电视台节目。经过全局的技术台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终于在1988年10月下旬,把办台所需的制作和播出设备及主要仪器购买安装调试完毕,为顺利开播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电视是高科技、高消耗的事业,没有优秀的人才是办不好电视的,况且当时电视台只有10名编制,如果人才不济、素质不高,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筹建阶段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曾经多次在局、台的会议上提出大家广开思路,不拘一格地推荐人才。大家都很热心、认真地向局台推荐,仅播音员就推荐了不少人,经过节目面试、镜试的就有10多位。从筹建于正式开播,在漳州台主持过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就有5位,尽管他(她)们各有千秋,但大家仍觉得不尽人意,直到李慧来了并在开播仪式上亮相之后,这才使漳州电视台有了一个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荧屏形象。挑选节目主持人、播音员难,物色编辑记者也并非易事。首先被选中的对象没具备能够胜任电视编辑、记者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其次调出单位还得愿意送出来。记得,当时为了从一个中专学校调一名教师来台里当编辑,我和杨少衡台长先后四次登门拜访校领导,恳请他们支持我们,但每次都遭婉言拒绝。后来,还是部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学校领导才忍痛割爱把这位教师借给台里,半年后才正式调入电视台。其他几位参加筹建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也都是来之不易。正因为物色人才难,所以我们才特别注意调进人员的把关,尽管筹建初期人员编制少,但来的人都具备较高的素质,来了之后能够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保证了开播后的正常运转。
  资金短缺是办电视台的一个大难题。尽管开播前,市里拨了部份经费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局里也自筹了不少资金投入筹建,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办成一个综合台的需要。参加筹建的局、台同志就想通过开播筹集部份资金,以弥补经费的不足。开播前,我们印发了200封请求支持赞助的信,发至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同时,组织筹集资金小组,分赴各地、各单位做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两个单位给了万元以上的赞助,有7个单位赞助5000元以上,共有100多个单位给了赞助,共收到赞助款近25万元。这笔钱在当时应该说是不小的数目。我们用这些钱买了摄像机、字幕机等设备和一部长达60集的电视剧的播映权,支付了开播仪式所花的费用。电视台开播后,每个播出日要播出3个多小时本台自办的节目。这样就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电视剧和专题片。为了保证开播后节目不断线,开播前我们成立了宣传组,少衡同志亲自担任组长。这人小组既负责从当年7月1日起每周2次的定期试播,又要负责开播后节目的准备工作。他们不负众望,多方联系,省电视台、厦门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等单位无偿向我们提供了不少节目。我们又与其他兄弟城市电视台合作,购买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的播映权。由于宣传组同志的辛勤工作,准备了比较充足的节目,保证了开播后的正常播出。
  漳州电视台正式开播仪式于1988年11月1日上午在漳州宾馆举行,仪式既隆重又简朴。省顾委委员刘秉仁、李庆京、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陈贵钦、市五套班子领导、驻军领导、省电视台及各地市广播电视局、台领导、各县(区)委宣传部、广播站领导以及市直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赞助单位的代表共400多人出席了仪式,全国省、市有近200家电视台发来电报或函件表示祝贺。市领导吴凤章主持了开播仪式,张文良等市领导向台长杨少衡授《漳州电视台》牌匾。李庆京、陈贵钦等领导讲了话,莆田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陈清火代表地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台致祝词。仪式没发纪念品、不请客,仅花了少量的用于接待外地来客的食宿费用和会场租金。当天晚上,漳州电视台正式播出本台的节目。
  〔吴善良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善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