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花博园拉动花卉产业 办花博会营造两岸商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99
颗粒名称: 建花博园拉动花卉产业 办花博会营造两岸商机
分类号: F323
页数: 11
页码: 73-84
摘要: 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1995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花卉做为一个新兴产业、做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一大举措,做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漳浦马口的“福建省漳州林业组培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两侧山地多、地价低、距市区近、交通便捷等有利条件,建立“闽南花卉中心”。市政府成立了由林殿阁副市长为组长的“闽南花卉中心”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包括统一规划、地租优惠、补贴扶持、让利花农、注册开户、部门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其列为国家批准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实验区”重点实验园区,按工业区的管理模式创办“花卉产业开发区”,吸引花农、经销大户和外商参与开发。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花卉产业 漳州

内容

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1995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花卉做为一个新兴产业、做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一大举措,做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漳浦马口的“福建省漳州林业组培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两侧山地多、地价低、距市区近、交通便捷等有利条件,建立“闽南花卉中心”。其总体思路是从龙海市的九湖镇至漳浦县的长桥镇,沿324国道开发一条长50公里,两侧纵深各1公里的花卉品种带,实行总体规划,分期开发,逐步形成辐射全市乃至整个闽南地区花卉新技术研究、新品种推广和集散中心。市政府成立了由林殿阁副市长为组长的“闽南花卉中心”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包括统一规划、地租优惠、补贴扶持、让利花农、注册开户、部门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其列为国家批准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实验区”重点实验园区,按工业区的管理模式创办“花卉产业开发区”,吸引花农、经销大户和外商参与开发。
  经过5年的建设,从漳州市区到漳浦县城沿国道324线两侧形成了“百里花卉走廊”,建成“百里千家万亩”的花卉基地,改变了过去“漳州水仙花”一枝独秀的局面,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闽南花卉中心”初具规模,“闽南花卉有限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闽南花卉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漳州花卉超市”成为大规模批零销售、花卉展示的主要场所,这里是省政府举办一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主会场,是漳州市著名的风景区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是外商投资花卉业、观光农业的集中区。从花卉走廊到花博园区形成集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科研、培训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百里花卉走廊 “九五”期间,市政府兑现鼓励花卉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讯、餐饮、宾馆等基础设施,各地客商纷沓而至投资花卉业,韩国、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广东、山东、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花商在这里兴办企业,与本地花农优势互补,携手创建花卉走廊,花卉苗木基地年创产值5亿元,已基本实现了计划目标。“百里花卉走廊”具有花卉8大类1300多个品种,主要有水仙花、百合等球根花卉,仙人掌与多肉植物等多汗植物,榕树盆景、福建茶等盆景花卉,火鹤花、玫瑰花、天堂鸟等鲜切花类,蝴蝶兰、大花蕙兰、国兰等兰花类,还有观叶植物、耐寒棕榈科植物、地被植物、绿化苗木、草坪等。大型花卉企业有闽南花卉中心、漳州林业组培中心、万兴花卉、德全高优农业、三德花卉、镇宇蝴蝶兰、加东花卉、漳和花卉、闽京花果等,形成万亩的生产基地。位于花卉走廊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博园、三德观光牧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清苑茶庄、花博园紫溪别墅山庄等是漳州新兴的观光旅游休闲区。
  闽南花卉有限公司 闽南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省水电厅开发中心、省花卉盆景公司、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共同投资兴建,公司总资产2280万元,注册资金1168万元,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生产工人62人。公司经营面积647亩,拥有大型拱棚3.3万平方米,小拱棚1.2万平方米,平面架1.5万平方米,场内供电、供水、排灌渠系、高喷、微喷、滴灌等设施齐全。主要培育的花卉品种有人参榕盆景、耐寒棕榈科植物、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园林绿化苗木、观叶植物、洋兰等1200多个品种。公司生产的人参榕已批量出口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公司与国内外客商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100多家花卉企业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在广州、上海、长沙、成都设立直销点。公司承建的大型绿化工程——“花博园”,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花博会。
  闽南花卉批发市场 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0亩,建有300个前店后圃的产区特色营销摊位。自1998年9月23日开业以来,花商云集,已有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及国内的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地79家境内外花商入住经营。市场主要产品有:榕树盆景、榕树桩、棕榈科植物、仙人掌与多肉植物、观叶植物、盆花、洋兰、国兰、水仙花、园林绿化苗木、地被植物、草坪等,进口花卉有:蝴蝶兰、大花蕙兰、百合、郁金香、仙人球、巴西铁树、澳洲铁树、凤梨科植物、棕榈科植物等460多个品种。水仙花、人参榕盆景、开运竹、福建茶等花卉盆景从这里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其中进出口交易额1000万美元,成为花卉进出口的集散地、批发中心,是漳州花卉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闽南花卉超市 漳州花卉超市采用钢结构建筑,屋顶采用进口PC透明板及彩色波纹钢板间隔覆盖,外观立面采用欧式的罗马柱装饰,整体宏伟壮观、美观大方,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可设500个国际标准展位。超市内配有13.2平方米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幕,触摸式多媒体电子查询台,可连续滚动播放展示销售的花卉品种,规格、价格,也可播放全国主要城市花卉市场的供求信息、最新价格动态。花进超市是举办花博会的主展厅。2001年元月8日开业,4月30日闽南花卉公司、台资茂源花卉、松林园艺资材等内外资花卉企业及与花卉产业相配套的企业入住批发、零售业务。
  花博园旅游休闲景观 花博园区位于“花卉大世界”内,占地面积360亩,园内花团锦簇,绿树环绕,建有榕景园、棕榈园、野外沙生植物园、室内沙漠植物馆、荫生植物馆、凤梨馆,还有广场、喷泉、花墙、花柱、大型花坛,市政府还投资建设了花卉山庄、花卉宾馆(在建),国家计委投资建设了培训中心(漳浦马口被列为国家计委在闽的唯一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具有闽南土楼特色的百花廊,花鸟树木构成独具南亚热带特色的园林景观。棕榈园占地70亩,有棕科植物近百种,多为境外引进品种,特别是耐寒棕榈科植物,如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布迪椰子、华盛顿棕榈、皇后葵等独具国内植物园之最。园内还设有小桥流水、莲花池塘、竹亭、木榭、秋千等娱乐设施。榕景园占地面积120亩,有不同品种、形态各异的榕树400多株,还配种各种奇花异草,珍贵的树种如雪松、桫椤,轩内有百部反映祖国名山胜水的大型人造盆景,有人工湖、姐妹亭、日月轩、土楼式百花廊等景点。沙生植物园占地面积30亩,整个园区具有沙漠的风光景色,种有在野外生长的沙生仙人掌与多肉植物6个科30多个品种。沙漠植物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种植仙人掌与多肉大类400多个品种。最大的金琥来自韩国,直径有1.0米,已经成活95年;最高的擎天玉柱来自美国,柱高4.5米,已成活97年。还有来自东南亚、欧洲、台湾的品种,更多的是漳州的品种,造型独特、布局别具一格的沙漠植物馆。荫生植物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体现闽南居家建筑风格,馆内采集种植36个科、300多种适合居家、庭院、大堂摆放的荫生植物,配上假山、瀑布,金鱼游弋于潺潺流水之中,进入馆内仿佛漫游在热带雨林,园内设凤梨科植物、盆景展示、各类荫生植物三个馆。花博园周围还有现代农业观光园、三德观光牧场、清苑茶庄、德全花果园等。
  花博会盛况
  1998年9月,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在漳州召开,副省长丘广钟在考察了“闽南花卉中心”,看到这里花卉基地形成规模,花卉批发市场已经建成,台资企业集中为推进全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台农业交流,提出举办花卉博览会的设想,并建议开始筹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各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协办,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三届,一届办得比一届好。
  首届花博会于1999年元月18日到2月6日在漳州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内隆重举行,主会场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新建展馆6座,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开辟3个展区,拥有420多个展位,加上10万多盆景鲜花盆景构成室外展区、1万多平方米拥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的棕榈岛,沿龙海九湖至漳浦县城花卉走廊布设的鸟语林、台湾玫瑰花馆、台湾火鹤花馆、茶艺馆等,形成一个海峡两岸风格的花卉园林博览长廊。首届花博会开了两岸花卉直接交流的先河,应邀参展的台港澳企业82家1100多人,前来参展、参观的、考察的11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1个省市花卉界的朋友,总人数超过20万人。各地参展的花卉及农产品商品交易额达8860万元,其中现货交易2680万元,期货交易额6180万元;经贸签约74项,总投资2.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17亿美元,其中漳州市项目35个,总投资1.92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33亿美元。首届花博会实际筹备时间仅72天,时间紧迫,工程繁重,承办工作还是完成得很圆满。
  第二届花博会于2000年元月8日至12日隆重举行,与首届相比,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内容更丰富,洋溢着浓郁的乡亲、乡情、乡趣。在首届参与办展单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华盆花发展协会、台商花卉业者联谊会、新加坡花商公会、中国花卉报社参与联办,中国花卉协会参与协办。除在首届花博会所在地(花卉大世界)设主园外,还增设了龙海百花园、南靖国兰园、芗城花卉与装饰园、龙文园艺观赏园4个分园,总展位1400个,面积达75万平方米。主园规模宏大,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两倍,总点地面积40万平方米,拥有600个国际标准展位。本届花博会实现了两岸联办的初衷,突出了两岸合作交流的特色。参展企业1855家,其中台湾52家,港澳9家、国外13家、省外22家,参观群众33万人次。参展花卉及农产品交易额1.42亿元,其中现货交易3611万元,期货交易1.06亿元;经贸签约76个,总投资1.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其中漳州项目76个,总投资1.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花博会举办的前半个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12.21”寒潮,万花凋零,花博会组委会和园区建设者昼夜奋战,还是在短短的两周内把园区装扮得绚丽多彩,春意盎然,使该届花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届花博会于2001年元月8日在漳州花卉大世界开幕,至12日圆满结束,本届花博会档次高、场面大、内容广、嘉宾多,招商效果显著皆创历届之最。本届花博会体现“花牵两岸,情系桑梓”的主题,营造“以花为媒,携手合作,创造商机,促进发展”的氛围,突出“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的野外办展特色,应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五园五馆、一市一庄、一城一街”气势恢弘的园林会展格局,创出“花卉超市”这一办展新模式和商业销售新理念。本届花博会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22个省(市)的来宾和企业参观、参展,其中台港外花卉企业95家,1450个展位爆满,占地1万平方米的花卉超市荟萃295家参展企业、2000多种花卉品种;参观群众达35万人次。花博会期间经贸活动活跃,各种花卉、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成交额达1.495亿元,其中现货交易4250万元,期货交易1.07亿元。漳州市在花博会期间共签约外商投资项目71个,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其中外资额1.92亿美元。本届花博会已从前两届“以展为主,展销结合”变成“以销为主,销展结合”,使花博会办成不落幕的花市。
  按照省领导作出的花博会要“一年一年办下去,一届要比一届好”的指示精神,第四届花博会已经在紧张的筹备中,并且固定在每年的元月8日举办。
  花博园大事记
  1995年9月26日,“漳州闽南花卉中”经市政府批准成立。
  1996年3月8日,由省农业开发办、水利厅、省花卉盆景公司、漳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联合发起组建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花卉有限公司”动工兴建。
  1997年5月25日,福建省长贺国强到花卉中心考察指导。
  1998年9月23日,“漳州闽南花卉批发市场”隆重开业,丘广钟副省长为市场开业剪彩,并题写“福建花卉第一市”。
  1998年10月18日,省委书记陈明义到花卉中心、闽南花卉批发市场考察指导。
  1998年11月2日,省长习近平到花卉中心、闽南花卉批发市场考察指导。1998年12月8日,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到花卉中心考察指导。
  1999年元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为花博会剪彩。
  1999年4月8日,全国人大、政协,中央对台农业考察团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为团长,成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经叔平、张克辉及国务院台办主任等一行26人在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陪同下到花卉中心考察指导。
  199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省委书记陈明义陪同下到花卉中心视察指导。
  2000年元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隆重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为花博会剪彩。
  2000年5月6日,“福建省闽南花卉有限公司”被省外经贸厅批准为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
  2000年6月6日,“漳州闽南花卉批发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
  2000年9月12日,26个国家驻华使节到花卉中心考察。
  2001年元月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隆重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为花博会剪彩。
  2001年元月30日,省委书记宋德福在漳州市长李天森陪同下到花卉中心考察指导。
  2001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花卉中心视察指导。快速发展的漳州广播电视事业
  沈福通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漳州市广播电视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2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以前全市只有1个小功率电视差转台和10个县级广播站,到2000年底,全市已有市级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座。市直已形成了完整的三台一报(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广播电视报)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体系。全市已建成双向微波传输系统,形成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微波和光缆传输的混合广播电视覆盖网,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从1986年的89.36%和39.7%提高到2000年的97.5%和97.3%。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座投资上亿元,建筑面积21193平方米,集广播与电视,有线与无线,现场直播与后期制作,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广播电视中心正在建设中,可望2002年底投入使用。
  广播电视宣传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开展了形势、任务和方针政策的宣传,较好地完成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海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