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文庙重放光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75
颗粒名称: 漳州文庙重放光辉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6
页码: 31-36
摘要: 文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祠庙和州府儒学建筑。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1996年被列为省文保单位。是时,广大市民和政协委员呼吁,要保护漳州文庙。1988年漳州文庙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决定维修漳州文庙,把学校从戟门和两庑迁出,并交名城办维修后划归文化部门管理。李天森市长顺民心、合民意,高度重视漳州文庙维修,于1999年7月14日主持召开漳州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抢救维修漳州文庙问题,并成立漳州文庙修缮委员会。1999年12月12日正式动工维修。
关键词: 文庙 建设 漳州

内容

一、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决定维修文庙
  文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祠庙和州府儒学建筑。漳州文庙位于芗城区修文西路,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政和二年移学于州左,绍兴九年(1139年)复原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曾“每旬之二日必须领官属下州学”,前来此处“视诸生讲小学为正义”。明代,郑成功、黄道周曾到文庙祭祀孔子。漳州文庙规模宏伟、范围较大,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前建棂星门,次建仪门,中列戟门,东西两庑,庑上为阁,中建成大殿,殿后凿泮池,中建瑞荷亭..,就现存的大成殿及两庑,其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闽南古代木构建筑特点,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1996年被列为省文保单位。
  漳州文庙解放前曾一度做为警察局,解放后改做学校。漳州文庙历经9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历代有维修,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自然和人为的损伤破坏在所难免,至70年代初期,大成殿西侧尚存的明伦堂坍塌,大成殿前御路被破坏,部份附属文物丧失殆尽。是时,广大市民和政协委员呼吁,要保护漳州文庙。1988年漳州文庙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决定维修漳州文庙,把学校从戟门和两庑迁出,并交名城办维修后划归文化部门管理。1994年10月,漳房安鉴定书确认:大成殿属于“整体危险”古建筑,建议尽快修复,学校办公厅迁出大成殿。在此期间,漳州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文物专家和领导、海外华侨、港澳台胞,漳州文庙大成殿的维修引起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注。1996年文庙晋升省级文保单位。李天森市长顺民心、合民意,高度重视漳州文庙维修,于1999年7月14日主持召开漳州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抢救维修漳州文庙问题,并成立漳州文庙修缮委员会。市政府拨出100多万元为维修经费。8月10日下午,由分管的黄和东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又召开文庙修缮工作专题会议,聘请中国文研所高级工程师杨玉桂为常驻工地顾问,确定由市文化文物部门具体负责并研究包括工程队的选择等在内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确保文庙维修工程质量,根据《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市政府上报的文庙维修方案获省文化厅、国家文物局的批准。黄和东副市长亲自带队,到泉州考察了维修过多处国保单位的泉州城东建筑工程公司刘大山施工队。通过考察比较,经研究决定由该施工队负责漳州文庙维修工程。1999年12月12日正式动工维修。
  二、遵守原则、按照方案,文庙修旧如旧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庙在进行修缮、保护、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漳州文庙维修严格按照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实施,此次维修工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彩绘的保护。文庙大成殿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彩绘。由于年久失修,彩绘存在多种病害,为保护好这些古代彩绘,并保证维修期间这些彩绘不致受破坏,在维修前,修缮委员会聘请中国文物研究所彩绘、壁画保护专家郑军副研究员对文庙大成殿内的彩绘进行勘察、试验并制定保护方案,该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审核通过。1999年9月1日,在郑军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对大成殿彩绘进行科学加固,彩绘技术人员科学保护、精心施工,使大成殿天花、额枋和木雕构件彩绘,不仅重现了原貌,而且强度普遍提高,并且在保持透气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第二步,维修基本方法。遵照维修设计方案,此次维修严格按照保留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及尽可能地保留原构件的要求,采取局部落架维修。整个维修工程在项目设计主持人中国文物研究所高级工程杨玉桂的技术指导下,修缮办公室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作下进行。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保质保量、注意安全。
  首先对维修过程中发现的残破情况做好科学的详细记录,为确保修旧如旧,保护好原建筑构件是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大部分构件被更新、被复制,那么维修后的文庙将是一座仿古建筑,就会失去原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此,文庙在维修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构件,遇有残损,如檀条、梁枋、斗拱、柱子等大木局部糟朽、劈裂、小幅度垂弯等,经过局部加固、修补、填心、粘接后仍继续保留使用。如构件残毁严重已不能利用的均按原样复制,对那些断落、残缺无存的构件则依据其它相同构件补配。对大成殿内所有木构架、窗门、梁枋都涂刷两遍桐油,同时进行防虫、防蛀、防腐处理。对屋面粉饰、墙壁涂料、围墙粉刷颜色、砖瓦色彩材料等都经过一番考究。
  三、疏通水系,整治环境,竖立孔子铜像
  随着居民的增加,文庙的戟门内外,大成殿周围搭盖、改建、堆积杂物等破坏环境美观整洁,影响原有暗沟水渠的畅通,在维修文庙的一年期间,文庙小广场就遭两次雨水浸泡达3昼夜,戟门两侧、两庑有的是住户侵占,有的是堆放杂物,有的开辟店面,有的外单位占去当临时办公用房;大成殿前面场地铺面石片破损、新旧不一、高低不平、门户交叉、界限不清等。以上问题不解决,大刹风景,也不能体现孔庙功能,更有碍对外开放参观旅游朝圣。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李天森市长,黄和东、林奕斌副市长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指示巫汉平副秘书长、文化局、建委、芗城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协调处理上述具体问题。保证文庙水系畅通,狠抓文庙内外环境整治。清理乱搭盖和安置应该搬迁的住户和关闭店铺。使维修好的文庙得到美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天森市长、黄和东副市长,他们为提高漳州文庙的文化品位,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敬贤育才、尊师重教的教育场所,亲自到龙海考察海澄文庙,决定追加经费,在文庙竖立孔子铜像。黄副市长和巫汉平副秘书长多次亲临厦门艺术学院,特请著名雕塑专家李维祀精心为漳州文庙设计制作一尊既保留历代文庙奉祀的孔子形象又有艺术创新、品位高的孔子铜像。专家李维祀被领导的精神所感动,精心设计制作,使这尊高3.6米的铜质孔子像,按期完成巍然树立。
  四、保护文物、尊师重教,造福子孙后代
  维修古迹,功在当代;保护文物,惠泽子孙;爱护文物,人人有责。漳州文庙一期工程的维修已圆满完成。2001年4月8日上午,天降喜雨,漳州文庙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市委书记郑立中,市长李天森,副市长黄和东、林奕斌,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晋宏逵为漳州文庙第一期工程竣工剪彩,市区各界人士近300名兴致勃勃地冒雨参加剪彩仪式。2001年8月,漳州文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6日,国家文物局修缮工地检查组对漳州文庙维修予以高度评价:“修缮工程符合文物修缮的原则,体现了先进的文物修缮思想,最大限度保存了建筑的原有构件,对残损构件及残损部位的加固修缮措施到位,做到了精心施工、精心组织,属精品工程。建议该工程的先进修缮思想及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经验作为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这是对文化文物部门的工作和文物修缮工程的最好奖赏。
  修旧如旧后的雄伟壮观大成殿,整洁和谐的环境,使文庙焕然一新。尚存的“元延佑碑”,“明洪式碑”,“正佐碑”,清康熙八年(1669年)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道戴玑书丹的修建碑和碑高1.84米、宽0.78米,书法功力精纯,笔气雄健,刻工技艺高超的1924年康有为撰并书的“重修漳州学宫碑”,以及1936年立的“重修文庙”碑等无不给人以苍茫古朴之感,仿佛进入历史的走廊。还有大成殿西侧后的一座方形“敬一亭”,尤其是新竖立在大成殿正前方的铜质孔子像给文庙增添一处亮丽景点。鉴于大成殿现没有配套,仍显空旷应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多方集资,尽快在文庙大成殿配齐文物复制品,如:孔子画像、“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匾额,使漳州文庙成为一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朝圣旅游的景点,成为培养人才和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基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九五”成就、风雨同舟、见闻实录、彰台同根、史林漫步、艺苑缀珠等几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亚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