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瑰宝二宜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46
颗粒名称: 民居瑰宝二宜楼
分类号: K878.3
页数: 5
页码: 129-133
摘要: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象恢宏坚固的大碉堡,又象威武壮观的古城楼。走入圆楼,人们都对它那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建筑技艺赞叹不已。在漳州一千三百多座土楼中,二宜楼是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保存完好,引来许多中外游客。杯石山山脊左右两向伸出许多分脉,宛如蜈蚣向下爬行。圆楼前有龟山、蛇山环拱,又有达摩岩、九龙山相佐。蒋景容从沿海徙100多公里到深山之处大地村安居,这是不得已,但也是明智之举。明初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廷令沿海广建卫城、所城以防海患。
关键词: 漳州 二宜楼 古城楼

内容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象恢宏坚固的大碉堡,又象威武壮观的古城楼。走入圆楼,人们都对它那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建筑技艺赞叹不已。在漳州一千三百多座土楼中,二宜楼是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保存完好,引来许多中外游客。
  一、地理环境宜人
  二宜楼背靠逶迤连绵的杯石山。杯石山山脊左右两向伸出许多分脉,宛如蜈蚣向下爬行。圆楼前有龟山、蛇山环拱,又有达摩岩、九龙山相佐。四峰雾霭飘移,苍郁旖旎。近处两道小溪如玉带曲折迂回,于楼前汇合向西奔流。青山、绿水、圆楼,构成一幅“蜈蚣戏水吐珠”的景图。楼内有对联云:“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描绘二宜楼宜人的地理环境。
  据《蒋氏族谱》载,始祖蒋景容于明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倭寇骚扰,由海澄鹅养山(今浮宫)迁到大地村肇基。蒋景容从沿海徙100多公里到深山之处大地村安居,这是不得已,但也是明智之举。
  明初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廷令沿海广建卫城、所城以防海患。漳州建镇海卫城,在铜山、玄钟、六鳌各建所城,派重兵守卫。嘉靖间,倭寇屡从沿海僻地入侵,窜扰海澄、石码、龙溪、长泰;又窜南靖、平和、漳浦、云霄、诏安等地,沿途抢劫烧杀,民不安生。不少乡村仿卫城、所城模式,聚族建土楼御卫。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与清兵在漳州一带拉锯战,民间饱受战争之苦,聚族建楼堡以安生的更多。乾隆间,蒋氏十四世蒋士熊因耕田、经商致富,为“卫富保安”,着手建二宜楼。
  二、气势超凡,威武坚固
  居住圆楼的蒋承侨老先生说,先祖蒋士熊身居盛世,但居安思危。他青年时买下这块地,便平山整地,着手改溪道。到晚年时积巨资才动工建楼。因工程浩大,蒋士熊操劳过度,楼未建成就去世。继由六个儿子、十七个孙子承志建楼。先后十余年,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成,圆楼气势超凡,威武坚固。楼直径73.4米,分内外二环,内环平房,外环四楼。外环楼高16米,墙基厚2.5米,底楼用花岗岩石条砌成,层起用土夯筑。据说,夯土的生土要用糯米汤、红糖水、蛋清、石灰作为粘合剂搅拌,经发酵后才上墙夯建,并用石板条作“墙筋”。从乾隆间建成至今已有230年历史,墙体仍坚实牢固未见墙体裂纹、墙面剥落,可见夯土技艺的高超。
  圆楼有三个门,门框、门槛都用粗厚的石条砌筑。大门都是十多厘米厚的硬木板,表面另铆铁板,大门背面有双向门闩;门后石框中间左右有栓洞,另备有大木桩为闩。双重加固,以防撞门。大门上方两端各有“洞眼”,作护门射击之用;如遇火攻烧门,则从“洞眼”冲水倒沙灭火。防门措施可谓周全。
  二宜楼的设计是从御卫出发的。为防利用“云梯”攻楼,外墙一至三楼不开窗,四楼才开小窗,窗口外狭内宽,可作观察与射击之用。最具特色的是,第四层外墙厚度由2.5米减为1.5米,形成一条一米宽的“御卫通廊”。“通廊”环绕全楼,各户四楼都有门相通,一有险情,丁壮立可从各户进入战斗岗位。廊壁上方每隔六米左右设有灯座,供夜间巡卫照明。漫步周而复始的幽暗“通廊”,如步入茫茫的时间邃道,令人感到神秘、深邃、幽远,如处身于古老的战争年代。
  圆楼最下层,每户有一“之”字形传声洞,战时用以传达信息;平时作为深夜归来唤家人开门之用。一楼还设置“地下暗道”,直通楼外溪畔,平时是排水沟,战时可以从“地下暗道”进退或袭击敌人。庭院中有二口水井,源长水冽,汲用有余。楼内积足粮食,也可免虑外敌的包围。二宜楼可御可战,可进可退,防御功能堪称完善。
  三、宜家宜室设计精巧
  二二宜楼坐东朝西,大门上方立“二宜楼”石额,每字约有四十公分,字体正楷,凝重秀丽。“二宜”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北门石额勒“拱辰”以志北斗,南门石额勒“挹薰”以承南风。体现安居兴家的愿望。
  二宜楼外形宏大威武,但居室设计却精巧温馨。楼房采取以户为单位的单元式结构。全楼分十二单元,除去公用的门道、公厅、梯道外,有房厅216间,最小的单元14间,最大的单元22间,有十个单元各有18间。各户有客厅、祖堂、天井、楼梯、卧室、厨房、饭厅、仓库等,居住空间宽敞。各户内环平房作厨房、餐厅,平房与大楼间留有天井隔开,有利采光及通风。主楼底层作客厅、卧室,第二三层作卧室、仓库,第四层中间为祖堂,两厢为“机动房”。各单元之间用土墙隔开,横梁、地板、楼梯都用杉木筑建,可隔音保暖。
  四楼置有环形外通廊,通廊门窗大小一致,窗口面向庭院,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可作家庭阳台。各家外通廊有小门,白天小门开启,可通各家户,便利联系;晚上小门关闭,自成一统,体现独立性。
  圆楼底层中心是公共大庭院。一出家门,比邻相见,既问寒暖,又叙家常,哀乐相助,有无互济。大庭院白天可作晒谷场,晚上可以演戏。共劳动,同娱乐。
  四、装饰古朴内涵丰富
  圆楼内设有“祖堂”,处于大门中轴线尽头显要位置。四楼的中轴线位置是“大厅”,这是圆楼族人家祭及喜庆场所。体现敬宗睦族的优良传统。
  四楼“大厅”建筑采用悬梁吊柱法,厅中有雕刻、彩画、对联等,体现“古朴、雅典、祥和”的气氛。二进斗拱刻有神兽、丹凤、莲花,雕工精细。厅中横梁有山水、人物、花卉等绘画,色彩淡雅。厅堂屏风有对黑底白字的木刻盈联,“依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是描写圆楼山川景色的佳作。大厅中备有供桌等家具,浮雕花纹朴素,古色古香。寿庆、婚礼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庆典一至,鼓乐齐鸣,家家户户来祝贺,热闹非常,有利家族融合团结。
  一楼“祖堂”是进行殡葬仪式及悼念敬祀的处所,建筑也采用悬梁吊柱法。内有副对联:“派承三径裕后尖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内容反映对开基祖先的追思,对建成二宜楼的欢欣,对后代继续创业的祈望。祖堂门槛左右排列一对青黛色石鼓,鼓面雕刻玉花瓶、如意锁、龙戏珠等,象处富贵吉祥。石鼓侧面有麒麟、葫芦、花卉;石鼓础座有神犬、青蛙等浮雕,象征人丁兴旺。二宜楼因保存完好,现仍住36户,220多人。至今蒋士熊派下已衍传26代,有子孙4000多人,部分分居台湾及海内外。1988年以来,有台湾及海外蒋氏乡亲,怀着崇敬心情回二宜楼祭祖认亲。二宜楼敬宗睦族,在蒋氏后裔中有着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五、土楼之最国家瑰宝
  据有关志书记载统计,漳州有各种类型土楼1300多座,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弧形、八角形、曲尺形、五凤楼等,大量的是方形楼与圆形楼。据土楼专家研究,圆形楼比方形楼有较多的优点:没有通风差、光线暗的角房;圆楼房间面积均等;朝向好坏差别不大;在同等面积情况下,圆楼比方楼有较大的内院空间;风的阻力小;有较强的抗震力等。显然圆楼比方楼优越。二宜楼的建筑规模、精巧设计,在圆楼中具有代表性与先进性。
  二宜楼选建在山明水秀的环境中,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传统文化思想。二宜楼民居“表为防,里为居;威于外,柔于内”的设计,体现闽南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二宜楼内“祖堂”、“大厅”、“庭院”的内涵也值得深思,它有利发扬敬祖尊宗,敦亲睦邻,有无互济,同苦同乐,共荣共存的家族文化精神。二宜楼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至今仍保存完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研究价值。不愧是“土楼之最,民居瑰宝”。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