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贯彻落实农场华侨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37
颗粒名称: (二)贯彻落实农场华侨政策
分类号: F306.1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回忆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带来的灾难,至今不寒而慄。海外汇来赡养亲属的“侨汇”被诬称为“特务经费”。将从事侨务和农场工作的人员打成为资产阶级服务,受到残酷的批斗,当时农场党委书记也被无理斗死了。本人也被赔斗,进“牛棚”,至今难忘。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拨乱反正”的指示并作出决定:对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给归侨农场和侨务工作人员造成的冤、假、错案,一律彻底纠正、平反。全市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处理落实好“三案”二千多起。
关键词: 漳州 生产基地 农场

内容

回忆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带来的灾难,至今不寒而慄。海外归来的难贫侨,都被诬说成“海外派来的特务”,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愚昧者闯入农场;叫喊破“四旧”,说要抓“五多,”胡说:“马来西亚归侨叛徒多”、“菲律宾归侨特务多”、“缅泰归侨走私多”、“印尼归侨阿飞多”、“越南归侨流氓多”等等,竟造谣扣帽“常山华侨农场是特务联系基地,”“像美帝国主义控制的联合国”。海外汇来赡养亲属的“侨汇”被诬称为“特务经费”。将从事侨务和农场工作的人员打成为资产阶级服务,受到残酷的批斗,当时农场党委书记也被无理斗死了。本人也被赔斗,进“牛棚”,至今难忘。
  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拨乱反正”的指示并作出决定:对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给归侨农场和侨务工作人员造成的冤、假、错案,一律彻底纠正、平反。正好本人奉命上调龙溪地区(漳州市)侨务办公室负责落实处理华侨政策,曾下到各县,深入农场(村),登门到户、亲力亲为、纠错平反。全市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处理落实好“三案”二千多起。我曾重点蹲在云霄常山华侨农场:先后纠正“三案”8起,其他有财产、房屋、历史积案等9起,从而使广大归难侨、侨眷、侨干和海外华侨华人感到欣慰,调动了他们对建设祖国、开发特区的积极性。同声称道“祖国政策好,共产党人亲。”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