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杨天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28
颗粒名称: 实业家杨天恩传略
分类号: K825.6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杨天恩,又名恩惠,漳州城区人。父亲杨景连曾任基督教长老、漳州商会会长。天恩10岁进育贤小学,民国五年考入厦门寻源中学。后转学于福州三一书院。民国八年,杨天恩接父业,主持杨协成酱园。他认为酱园技术设备陈旧,于是吸收国外技术,大胆革新。他采用磨豆浆机、抽水机代替繁重的人工劳作。接着他又改进酱油、酱菜的调味,新增适合不同口味的品种,将咸瓜、笋菜、白葱、大蒜、萝卜分别加醋、辣椒、胡椒或香料食品,使其香甜又有不同风味;他创制出麻酱、香酱、甜酱、花生酱等佐餐酱料,广受顾客赞许。此外杨天恩又改造旧炉灶,建立发酵室,把小型设施转换为大型设备。1985年8月,杨天恩逝世,遗体安葬于新加坡蔡厝港基督教坟地。
关键词: 漳州 实业家 杨天恩

内容

杨天恩(1898——1985年),又名恩惠,漳州城区人。父亲杨景连曾任基督教长老、漳州商会会长。天恩10岁进育贤小学,民国五年(1916年)考入厦门寻源中学。后转学于福州三一书院。民国八年,杨天恩接父业,主持杨协成酱园。他认为酱园技术设备陈旧,于是吸收国外技术,大胆革新。他采用磨豆浆机、抽水机代替繁重的人工劳作。接着他又改进酱油、酱菜的调味,新增适合不同口味的品种,将咸瓜、笋菜、白葱、大蒜、萝卜分别加醋、辣椒、胡椒或香料食品,使其香甜又有不同风味;他创制出麻酱、香酱、甜酱、花生酱等佐餐酱料,广受顾客赞许。此外杨天恩又改造旧炉灶,建立发酵室,把小型设施转换为大型设备。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杨天恩于民国十七(1928年)选择在南市场的博爱道购地兴建新厂房。博爱道濒临九龙江,利于水路运输,一时杨协成产品远销龙岩、永定、诏安、云霄、漳浦、泉州、安海诸地,灯塔牌酱油成为当时漳州的名牌货。
  民国二十六年冬,他把漳州企业交给四弟、七弟掌管,自己与五弟、六弟到新加坡另开酱园。当时新加坡人用惯了广东酱油,杨协成酱油销路不振,他派人到新山、笨珍、麻城、峇株巴辖等地推销,打开马来亚南部市场。
  民国三十一年新加坡杨协成酱园遭日机轰炸,其他酱园都被日寇查封停产。杨天恩不失时机地重建新厂房,成为新加坡独家酱园,至民国三十四年杨协成酱园在新加坡已颇负盛名。
  民国三十七年十月杨天恩返回漳州,筹划漳州老酱园发展大计。他着手在城郊开辟农场,建立酱园原料基地,又购地建楼,开设浦丰公司和美南商行。身为东坂后礼拜堂长老,为女儿办婚事不事铺张,将喜事简办节省下来的钱,捐献教会学校。
  五六十年代是杨天恩大展宏图的时期。1953年他添建加工肉类、蔬菜类的食品罐头厂;1955年增设制作豆浆、菊花饮料的饮料厂。1956年,杨协成酱园改名为杨协成酱油罐头有限公司,杨天恩任董事会主席。60年代,公司在东马诗巫开设分号,在吉隆坡另建罐头厂、汽水厂,在西马的怡保又建分号,在古亚另建厂房、仓库和码头,分销处分布香港、伦敦、温哥华等地。公司拥有杨协成号机动木船,运产品往砂捞越。1969年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改名为杨协成股份有限公司。
  70年代,公司在香港建汽水厂,在马来亚的柔佛州、新山、班兰分别兴建罐头厂、饮料厂,又在菲律宾购得淘大酱油厂厂地,杨天恩亲自到马尼拉筹措建厂事宜。1980年杨协成另一工厂在美国洛杉矶建成,成为新加坡华人第一个在美国设立的工厂。至此,杨协成已拥有在世界各地设40家分公司(工厂)的跨国公司,产品销往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英国、加拿大及香港等35个国家和地区。
  杨天恩早年为漳州教会长老,1955年又在新加坡禧年堂被选为长老,家中男女都是基督教徒。他本人早年曾多次捐资奉献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
  1985年8月,杨天恩逝世,遗体安葬于新加坡蔡厝港基督教坟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人物

老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天恩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