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丹青一生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823
颗粒名称: 酷爱丹青一生许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周碧初教授1903年8月19日出生于平和县霞寨镇一个普通家庭。11岁时,奔波商海的父亲周诵三决意让儿子接受较好的教育,遂把他送到厦门鼓浪屿读小学。1918年考入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受到良好校风的陶冶。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和艺术特长考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在厦门美专三年,经受正规的专业训练,既学中国画,也学西洋画,眼界大开,艺术审美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得到提高。他婉拒了慈父要他改行经商的劝导,1925年秋,毅然离开新加坡赴法国巴黎,进日良美术研究院求学,翌年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深造。留法期间,半工半读,课余在铁工厂打工,晚上进夜校学习法文。每逢巴黎各大美术馆举办画展,他从不错漏,观摩借鉴留连忘返。
关键词: 漳州 油画家 周碧初

内容

周碧初教授1903年8月19日出生于平和县霞寨镇一个普通家庭。祖父、父亲经商,祖母、母亲擅长绣花。多彩的图案常使幼小的他凝眸以视,心有所悟。6岁时,进乡村私塾读书,显露出爱好艺术的灵性。课余,常沉湎于山明水秀的大自然之中,尤其喜看画师书“大寿”,当人物的颜容笑貌在画师笔下活脱脱出现时,便每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竹竿为笔,沙地为纸模仿一番,招来人们赞许的目光。11岁时,奔波商海的父亲周诵三决意让儿子接受较好的教育,遂把他送到厦门鼓浪屿读小学。秀丽怡人的鼓浪屿山海奇景更诱发了他的艺术爱好,学业之外,攀山涉水画了不少写生作品。1918年考入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受到良好校风的陶冶。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和艺术特长考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在厦门美专三年,经受正规的专业训练,既学中国画,也学西洋画,眼界大开,艺术审美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得到提高。1924年毕业后,旋负籍南洋,在其父经商的新加坡受聘任中学图画教员。南洋群岛风光旖旎,犹如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教学之外,潜心作画,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由此激发了到更高的艺术殿堂深造的强烈愿望。他婉拒了慈父要他改行经商的劝导,1925年秋,毅然离开新加坡赴法国巴黎,进日良美术研究院求学,翌年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深造。留法期间,半工半读,课余在铁工厂打工,晚上进夜校学习法文。他师从印象派名画家约乃斯·罗隆教授,还从各画派中汲取艺术真谛。19世纪中叶的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柯尔培、柯罗等人的艺术,他都用心探索过。对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还花了三个月时间悉心临摹,笔入肌理。每逢巴黎各大美术馆举办画展,他从不错漏,观摩借鉴留连忘返。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对绘画艺术的至深感悟:“学画当聚精会神于绘画,朝夕勤奋以赴之,无时非困苦之时,无时为游戏之时,不可全靠天才,还当尽于人力”,他奉之为座右铭。恩师罗隆教授很喜欢来自东方的弟子,曾亲切勉励:“你们中国有了不起的艺术传统,将来定会有中国自己的油画”。这更成为他一生难以忘怀不懈探求艺术的巨大动力。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的几年深造,他夯实了艺术功底,作品《塞纳河》、《巴比松村》在法展出,受到社会好评。
  1930年周碧初学成回国后,就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天地里为创造中国自己的油画默默耕耘。他先任教于厦门美专,1932年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教授,1933年应徐朗西邀请出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兼西画实习教授,1941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即后称浙江美术学院,今为中国美术学院)。1949年侨居印度尼西亚,致力创作。至1959年回国定居上海,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1965年起,调上海市油画雕塑院任专职画师,1986年起任艺术顾问。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他育才传艺呕心沥血,丹青妙笔出精品。80高龄还徒步登黄山绝顶作画,连名震寰宇的山水画家陆俨少也为之赞叹,当场口占一绝相赠:
  苍松千岁立黄山,物外老人自往返,
  八十犹能登绝顶,手挥彩笔白云端。
  1987年已85岁的周碧初教授还在学生陪同下到长江三峡写生。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地名

周碧初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