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情民意 认真参政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95
颗粒名称: 反映社情民意 认真参政议政
分类号: D630.1
页数: 5
页码: 45-49
摘要: 文革10年浩劫不算,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从漳州小市到漳州大市,我不是当政协委员,就是当人民代表。1990年我已经70岁,当市人民代表已是最后一年,又被聘为市党风廉政监督员;1994年监督员换届了,这一年我又被推举担任漳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96年被选聘为漳州市第9届政协委员,直到现在。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定了新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文革以后,胡耀邦同志又增加“八个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了共产党员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亲密无间的关系。其三是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参政议政

内容

文革10年浩劫不算,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从漳州小市到漳州大市,我不是当政协委员,就是当人民代表。1990年我已经70岁,当市人民代表已是最后一年,又被聘为市党风廉政监督员;1994年监督员换届了,这一年我又被推举担任漳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96年被选聘为漳州市第9届政协委员,直到现在。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定了新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文革以后,胡耀邦同志又增加“八个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了共产党员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亲密无间的关系。我是长期参加统战活动的老人,对于这一切都有深刻体会,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的成员,作为一个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或者监督员,应该忠实地发挥桥梁作用,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充当桥梁,使上意下传,下情上达。所以我是很注意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几十年中粗略估算一下,我反映的意见提案大概有百条左右,从80年代起,我讲得最多的是漳州市科技兴农的问题。我从小在龙海市九湖村长大,我认为我们这个地区气候很好,发展农业有自然条件的优势,但是因为我市科技研究没有跟上去,这种自然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
  1989年12月,党的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地位明确了,我有了参政议政的责任感,觉得参政议政既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义务,因而比过去更积极了。
  回顾10年来参政议政的实践,我的建议有的作用较大,有的作用较小,作用的大小和调查研究的程度密切相关,我这里举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1990年5月底,我向市人大常委会送上一份题为《为了引起普遍关注的报告》的调查报告,建议市领导关注荔枝生产,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推广普及荔枝生产科研成果,发动广大果农群众参加科研试验,尽可能减少变幻莫测的气候因素对荔枝生产的影响,尽可能保证常年的荔枝产量。当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亚来很重视这个报告,立即批转给市农业局和有关科研机构。不久,市农业局和市有关科研单位先后为我这个报告召开研讨会,请我去参加。以后三年中,有关领导把漳州市区附近的荔枝产区(主要是老产区及其附近的九湖镇一带)分成几大片,由省、市、县的有关荔枝生产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分片包干,指导生产。从荔枝吐梢、抽穗开始,到结果收摘为止,分三次,挨村举行指导性的荔枝生产科研讲座。当时已有一定结论能相对保证荔枝开花结果的先进科技措施是,用手工摘梢、剪花或用喷施农药的办法杀梢杀花,推迟花期,避过当地4月中下旬气候相对比较恶劣的时期,以保证开花之后有较高的座果率。据我观察调查,1990年,举行上述讲座之前,采用这种技术的果农户占不到10%,举行了三年讲座之后,采用这种技术的果农户已达95%以上。1990年4月14日到24日,正当荔枝花盛开的10天里,漳州市区附近连绵淫雨不断。当年这一地区除不到10%果农因为采取了上述科技措施而有6成收成之外,其余果园几乎都是全军覆没,颗粒无收。整个九湖镇的荔枝减产损失达三千万元以上(按当时价格计算)。举行了上述三年的科研推广讲座之后,90年荔枝生产损失惨重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不仅如此,漳州市郊的天宝、石亭、浦林、浦南和附近的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以及龙海县的步文、角美有许多60年代种起来的荔枝新果区,长期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老果区上述三年的科技推广讲座之后,这么一大片一大片的新果区花而不实的问题也很快解决了。除此之外,果农因此对荔枝生产的耕耘管理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此之前,按传统的耕耘管理方法,荔枝最省工,一年之中除草、松土、施肥、治虫之外就无事可做等着收成。只等开花以后看看,有结果就有收成,没结果就是没收成,靠天吃饭,人力无可奈何。现在可忙啦!从荔枝收成大忙过后就开始注意何时吐新梢,从吐梢、抽穗、开花到结果,每个环节都要密切注意观察研究当年气候条件下该采取人工摘梢剪花或喷施农药..如果要人工剪花可比采摘荔枝更麻烦..不仅如此,即使是施肥这一传统耕耘方法也有新的讲究,要根据树的情况来考虑施肥的种类、时间、份量..虽然采用了这些科技方法之后人比较劳累,虽然无论那种措施也没有绝对的保证,但是仍有相对的保证,即使暂时失效,心中也有数,明年可以作为参考,不象过去的听天由命,心中无数。所以果农不管多劳累也很乐意。
  现在看起来,这件事很简单,就是荔枝科研成果的普及问题,可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拖了十几年,直到我送上这个报告,引起领导的重视以后才解决呢?为什么我的报告能引起领导如此重视呢?
  首先,我是一个知情者。一、我虽然对荔枝科研一窍不通,但我从小在九湖村荔枝窝里长大,对荔枝的生产过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熟悉;二、80年代初期我就知道漳州果品厂和一些科研人员在石亭镇田边村搞荔枝科研试验,有一定的结论;三、1990年4月15日到24日漳州市区及附近连绵淫雨10天。这时我为了服侍母亲住在九湖村。知道这10天正是荔枝花盛开期,淫雨过后,九湖村90%以上的果树的荔枝花全部黄蔫如茶叶,一粒青果也没有,全军覆没,仅有不到10%果树因为雨前喷了防灾的农药而青果累累。再到邹塘村参观,那边部分果农知道前文所提的科研技术,事先人工剪短剪少花穗,雨后也青果累累,真是奇迹。
  其次,我有参政议政的责任心。改革开放以后,我一直以为漳州市领导对于中央提出的“科技兴农”方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科研没有跟上,漳州地区的自然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这时面前已呈现两种从未见过的情况,一是我从小没有见过的荔枝花盛开的期间连续下10天雨,中间那怕只晴一天,也不至于会全军覆没,这真是百年不遇的灾害;其二是在这样惨重的灾害面前居然有一小片奇迹般的现象,树梢缀满米粒般大小的绿宝石似的荔枝青果。这种奇怪的现象要说明什么问题呢?可以说我对于依靠科研解决荔枝大小年和花而不实问题是一个有心人,我对于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作用也是有心人。于是就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参政机遇。当人大代表可能是最后一年了。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民革党员有好的意见随时都可以提,都有参政的权利和义务。问题是要彻底,调查研究清楚,我住在荔枝窝里便于调查。至于我已到古稀之年,已经退休了,70岁了,但身体还好,可以骑自行车到处跑。这是难得的机遇,一定要搞好,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权利和义务。于是我从5月上旬开始进行调查。
  其三是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从5月上旬开始,白天边服侍老母亲边骑车外出调查或进城搜集荔枝科研资料、走访有关机关单位,晚上或在九湖村里访问果农,或翻阅科研资料,或整理调查材料。到了5月下旬,我已走访了龙海市九湖镇镇政府,百荔良种园、颜厝镇新社农场、南靖县大房村和沿途附近几个村子,芗城区石亭镇田边村和沿途附近几个村子等一共二十几个村子四十几户果农,又到市区访问了农业局、气象局和琥珀岭省农学院漳州分所。到大房遇到一户特殊的果农,对我的震动和启发很大,使我对所调查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户果农主人叫邱怀德,50岁左右,龙海东园人,他从干部退下来经商,三年前又弃商从农,把家迁到大房,承包了两大片两千株左右已有十几年树龄的荔枝园。他对荔枝栽培原来一窍不通,但是他不相信偌大的荔枝树只能开花不能结果。他坚信“事在人为”,他所承包的荔枝也是60年代种的荔枝,长期以来,这些荔枝占住大片地方,却只是开花不结果,真是“占住茅坑不拉屎”,比荒芜的土地更坏,因为它们常让果农白费许多精神和财物。邱怀德承包以后,到处拜师学艺,摸索折腾了两年,90年采用人工剪花的办法,虽然同样遭遇十天绵绵雨的严重祸害,大片大片的荔枝树上还是座果累累,估计有六成效获。我调查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邱怀德的事使我看清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荔枝的生产的确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到目前为目,任何科研成果对荔枝生产也起不了绝对保证作用,而只有相对作用,而且要掌握好时机和力度灵活采取适当的措施。90年在荔枝盛花期连绵淫雨10天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覆盆式的大灾,可是一个原本对荔枝生产和科研都一窍不通的果农,一旦学会仅有相对保证作用的荔枝先进科研技术并加以认真运用,却仍能避过这个覆盆大灾,使十几年只开花不结果的果树长出果实来。而广大老果区老果农,守着传统的经营方式,抱着靠天吃饭的思想,不知道、不相信、不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结果是面对覆盆式的大灾,全军覆没而束手无策,只有望天兴叹的份儿。事实提醒我,应该写一个调查报告,建议领导采取措施尽快普及已有一定结论的科研成果。
  因此,我便动手写了专题调查报告,送达有关部门,并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是我参政议政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例,也是我退休后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系选自民革成员,漳州市黄浦军校同学会会长许周民先生的自传稿《光明之路50年》,全稿约6万字)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周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