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服务两个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89
颗粒名称: 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服务两个文明建设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自地改市15年来,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市政协常委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统战特点和“三亲”特色,共编辑出版《漳州文史资料》14辑220多万字,在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方面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市政协文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政协评为文史资料工作先进单位。团结侨台港胞,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漳州是侨乡,是台胞祖居地之一。补充地方史库,发扬爱国主义思想 文史资料具有“存史”的重要功能。十几年来,漳州文史资料重视记载我市近现代暨当代地方史的重要人和事,使其有力、有效地补充了地方史库,发隐钩沉,云人之未云。起到了以史为鉴,启示后人的作用。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文明建设

内容

自地改市15年来,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市政协常委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统战特点和“三亲”特色,共编辑出版《漳州文史资料》14辑220多万字,在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方面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市政协文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政协评为文史资料工作先进单位。
  发挥功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近15年,正是漳州市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文史工作重视发挥功能作用,多方面、多层次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首先是发表我市工业、港口、公路、市政建设成就和农村联产承包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进行新型乡镇建设的典型稿件,鼓舞人们奋发前进,集中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其二,介绍片仔癀集团公司、八宝印泥厂等企业创办、发展、壮大的历程,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破土萌生及其曲折发展的事例,为发展企业生产提供史料借鉴;再次,反映侨台港胞投资办企业的先进入物,以宣传他们爱国爱乡精神和支持家乡经济建设的实绩,鼓励更多的海外赤子前来参加发展漳州经济,共襄盛举。在介绍香港漳州同乡会永久名誉会长林开德先生,热心投资创办漳州罐头厂和大华蜜果厂、充实通用机器厂和内燃机厂机器设备的事迹后,他的女婿遂步后尘在漳州办公司进行地产开发,在南昌路、漳浦路盖造幢幢商居两用楼房。
  以“育人”为己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认识到:文史资料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运用史实宣传爱国主义。文史资料的内容以“育人”为己任,用发生在本地的活生生事实,进行“三热爱”教育。利用建国和漳州解放40、50周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80周年,建党70周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等纪念日,系统组织稿件,编辑出版5个专辑近80万字,进行联系实际的生动宣传,使人们更加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另外,抓住“龙江风格”和“漳州110”誉享全国的典型事例,组织亲历人现身说法,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两期8万字,弘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褒颂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不懈战斗的情操。这对在发展经济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不但在我市范围内引起影响,而且在江淮抗洪斗争中还鼓励灾区人民以“龙江风格”为榜样,舍小我、顾大我地与洪水搏斗。
  团结侨台港胞,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漳州是侨乡,是台胞祖居地之一。文史资料根据地方特点,通过以文会友,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以团结更多的侨台港澳同胞集中到爱国主义旗帜下来,共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十多年来,征辑出版了三期文史资料共48万多字,浓墨重彩地宣传海外赤子回到家乡投资办厂办企业或捐资办学办公益事业的动人事迹,激励他们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家乡的经济建设大潮。例如征辑出版了第17、22期和18期等专辑共30多万字,宣传曾被江泽民主席接见的美籍黄惠珍女士(长泰人),不仅带胞弟在长泰县办公司,而且招引韩人前来办企业;在美国珠宝市场执牛耳的魏文华女士(漳州人),携丈夫回故里省亲访友,并向平和坂仔林语堂纪念馆捐款资建;刊载台胞陈建中先生在芗城创办房地产公司,还热心捐款资建九龙公园和漳浦达志中学;台胞林枢先生生前乐捐数百万元建造市图书馆林枢楼;台胞薛翼书教授热心研究大陆经济,访问北京时受到吴学谦接见,并顺道返回故乡诏安省亲等文史资料。这些文史资料的发表,对团结侨台港澳同胞、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有着明显作用。当文史资料传至境外时,他们都一家传一家的喜阅,一人传一人的欢谈,在港起义的吴维虞先生事迹刊载后,其亲人一下购买《文史资料》50本分赠各方。正是介绍一人,团结了一批。
  补充地方史库,发扬爱国主义思想 文史资料具有“存史”的重要功能。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文史要记载自戊戍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和事。十几年来,漳州文史资料重视记载我市近现代暨当代地方史的重要人和事,使其有力、有效地补充了地方史库,发隐钩沉,云人之未云。例如漳州在辛亥革命中报纸公开出现“社会主义”一词和孙中山赞赏社会主义的史料、“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中的“激愤漳州”、闽南护法区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闽变”中十九路军和共产党密约、毛泽东率领红军入漳筹款百万、抗日战争期间诏安、东山、海澄人民铁血御寇、1953年东山保卫战的胜利等等,都是难得的珍贵史料,从一个侧面补充了地方史库的不足。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记述,在共产党人方面,有毛泽东、聂荣臻、林彪、周士第、黄大星;在国民党方面,有五进五出漳州城的蒋介石、统治闽西南49个月的张贞、为挖十九路军墙脚而险些丧命漳州城的戴笠等等。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漳州活动的史料挖掘与整理,深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同时也反映了我市近现代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起到了以史为鉴,启示后人的作用。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怀念军大”、“参政议政十二年”、“著名民主人士——林杏雨”、“实业家杨天恩传略”等文章,还收录了《漳州诗存·唐宋卷补拾》。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