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迭起 影响深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65
颗粒名称: 波涛迭起 影响深远
分类号: K261.1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五四运动同时得到漳属各县的积极响应,诏安县分别成立学生及各界反日救国联合会,爱国学生在云霄县城组织”支持声援学生反帝爱国斗争。闽南护法区领导人、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对五四爱国运动抱同情、支持的态度。漳州知识界开始接受苏俄革命思想”福州台江发生日本人纠集暴徒对学生、群众和警察毒打施暴的,漳州各界人士再次集会演讲”并通电声援福州人民的斗争。漳州广大爱国学生在运动中接受锻炼、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闽南的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之后。
关键词: 漳州市 波涛迭起 影响深远

内容

五四运动同时得到漳属各县的积极响应。诏安县分别成立学生及各界反日救国联合会,并举行反日群众大会,揭露卖国行径;爱国学生在云霄县城组织“学生联合会”,通电全国,并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漫画,学生分赴公路(注:时未设公路)、码头演讲;漳浦召开群众大会,支持声援学生反帝爱国斗争。
  闽南护法区领导人、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对五四爱国运动抱同情、支持的态度。运动期间,陈炯明向各省官厅、公团通电,支持“北京诸生爱国之热诚”,批评“北廷(指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蔑视民意,助贼张目,逮义士赴法庭,倚群盗为心腹”,提出要“置死订密约者于典刑,杜彼(指日本)无理之要求,于盟席醒其迷梦”。⑤由于陈炯明的理解支持,漳州没有发生“军警镇压学生,滥肆拘捕、殴打屠杀民众”事件。同时,漳州知识界开始接受苏俄革命思想,使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
  1919年6月间,省立二师进步师生创办了《二师周刊》,演出苏联话剧《夜未央》,部分学生还上街宣传。
  11月16日,福州台江发生日本人纠集暴徒对学生、群众和警察毒打施暴的“闽案”(亦称“台江事件”)。消息传来,漳州各界人士再次集会演讲,并通电声援福州人民的斗争,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一波连一波的爱国斗争浪潮,唤醒了漳州民众,漳州广大爱国学生在运动中接受锻炼、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闽南的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并为漳州党组织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之后,新文化运动继续蓬勃发展,福建的新文化运动分别以福州、漳州为南北两个中心向全省各地扩展。
  1919年12月1日,援闽粤军在漳州创办了《闽星》半月刊,1920年元旦又办了《闽星》日刊,至1920年6月(注:史载8月)援闽粤军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广东这段时间内,《闽星》半周刊和日刊成为五四后两个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刊物。孙中山、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均为二刊写过文章。二刊还以相当的篇幅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和马列学说。虽然,有些文章政治观点上失之偏颇,有的文章对苏俄社会情况的介绍也不甚准确,但总的说来,两刊对引导青年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19年冬,漳州还开设了“新闽学书局”,发售北京的《新青年》、北大的《新潮》、湖南的《湘江评论》、上海的《建设》和《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以及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政论小说。这些进步书刊的发行,为漳州人民了解国内新文化运动的信息,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省立二师学校自治会创办了《自治》半月刊。该刊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提倡平等自由,抨击反动势力,传播革命思想。
  在五四运动中,《闽星》、《自治》等报刊的发行,“新闽学书局”的创办,使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为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为他们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漳州以及周围地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因此,漳州成为全省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活跃的地区,成为福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之一。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