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在漳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62
颗粒名称: “五四”运动在漳州
分类号: K261.1
页数: 5
页码: 179-183
摘要: 成为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主旋律,爱国学生集会游行,长泰县城和岩溪等地工人举行了反日游行和罢工。游行队伍沿途唱国耻歌,推举学生代表陈起龙、吕隆庆求见商会会长,请求积极抵制日货,其中爱国学生蔡某讲演高丽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惨痛历史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罪恶。使富有反侵略反压迫光荣传统的漳州古城,(1)通电全国各商会一致抵制日货;当日报名参加学生义勇队达数百人,省八中学、省二师范、龙溪县立小学及各学校校长、教员、学生、商会会长、农会会长暨各绅、商、士、庶计万余人,(甲)致电巴黎和会及我国专使争回青岛”
关键词: 漳州市 五四运动

内容

八十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豪迈口号,成为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主旋律,从而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经这段曲折历史的痛苦反思而汇集的力量进发。由北京开始的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的积极响应,神州大地掀起了暴风骤雨。
  爱国学生集会游行
  北京五四运动的飓风所及,漳州顿时波澜立起。5月9日,长泰县城和岩溪等地工人举行了反日游行和罢工。漳州古城更是群情激愤。5月17日下午3时,福建省立第八中学、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等各校学生,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每人手持一面小白旗,上书“抵制日货”、“还我青岛”、“誓死力争”、“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宁为玉碎,勿作瓦全”、“共伸天讨”、“诛灭卖国贼”等口号。游行队伍沿途唱国耻歌,并向市民散发《哀求同胞一致对倭文》,由丹霞绕道出南门,经新桥大街,过新兴街,城守营,抵达打锡巷,在龙溪县商会门前集队,推举学生代表陈起龙、吕隆庆求见商会会长,陈说巴黎和会上日本人以武力相要挟、侵我主权的情形,请求积极抵制日货,并联合各界筹办国民大会,做政府的外交后盾。随即游行队伍由东街径往公园,举行演讲会,先由吕隆庆、陈起龙讲演“国民应为政府外交后盾”,次由江浩源讲演“筹办国民大会的必要性”、周崇耀讲“坚持抵制日货”、郑江涛讲“储金救国应继续进行”、蒋许骙讲“威尔逊总结的尊重正义”、张建德讲“如果青岛不判还,我代表脱离和会”、何存厚讲“国民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廖大鹏讲“东亚专制魔王之妨害共和”。其中爱国学生蔡某讲演高丽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惨痛历史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罪恶,以至于大哭失声,在场万余听众无不动容。演说长达4小时,环立倾听者脸无倦色。①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富有反侵略反压迫光荣传统的漳州古城,气象为之一壮。
  声援外交 抵制日货
  在学生爱国热情感染下,龙溪商会于5月19日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四条决议:(1)通电全国各商会一致抵制日货;(2)成立调查组,调查出售日货的商号和日货种类;(3)开展储金救国活动;(4)组织学生义勇志愿队,请军事专家操练,时刻准备开赴沙场;(5)通电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请转电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誓不签约②。当日报名参加学生义勇队达数百人,并得到二千余元捐款,用于购买武器装备。
  5月22日,龙溪各界在第一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参加者有:“闽南联合会会长及各会员,省八中学、省二师范、龙溪县立小学及各学校校长、教员、学生、商会会长、农会会长暨各绅、商、士、庶计万余人。”大会通过如下决议:(甲)致电巴黎和会及我国专使争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件及各种密约;(乙)要求惩办国贼;(丙)抵制日货。大会历时5小时。会后学生奏乐为前行,近二万人游行市街③。漳州此次国民大会致南北政府的电文写道:“青岛问题,关系吾国存亡。吾人能否争回青岛,即为能否保全领土之预证。宁愿生前拼死如比国,勿死后徒苦如韩民。乞联电专使切勿签字。生机不绝,国命可苏。御外侮必锄内奸,曹章诸贼,与国为仇,请一致主张,立即严办,如有庇恶,与众弃之。闽南国民大会叩。”④充分表达了漳州人民“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共同心声。
  6月8日,漳州学生联合会成立。学联联合工人、商人举行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反帝斗争,要求北洋政府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
  随即,漳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高潮。当时漳州城洋货充斥,“销售日货者,以洋货店小药商为多,其余小贸易红丹、立毙臭虫药、每住蚊香者,到处皆是。”商人击掌相约不进日货,不卖日货,以响应龙溪商会的通电。学生们还把过去购买的日本草帽、洋伞拆碎于街头。7月6日,龙溪县商会清查一批日货和20多包日糖。日货被当众公开焚毁,日糖全数被投入九龙江中。
  波涛迭起 影响深远
  五四运动同时得到漳属各县的积极响应。诏安县分别成立学生及各界反日救国联合会,并举行反日群众大会,揭露卖国行径;爱国学生在云霄县城组织“学生联合会”,通电全国,并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漫画,学生分赴公路(注:时未设公路)、码头演讲;漳浦召开群众大会,支持声援学生反帝爱国斗争。
  闽南护法区领导人、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对五四爱国运动抱同情、支持的态度。运动期间,陈炯明向各省官厅、公团通电,支持“北京诸生爱国之热诚”,批评“北廷(指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蔑视民意,助贼张目,逮义士赴法庭,倚群盗为心腹”,提出要“置死订密约者于典刑,杜彼(指日本)无理之要求,于盟席醒其迷梦”。⑤由于陈炯明的理解支持,漳州没有发生“军警镇压学生,滥肆拘捕、殴打屠杀民众”事件。同时,漳州知识界开始接受苏俄革命思想,使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
  1919年6月间,省立二师进步师生创办了《二师周刊》,演出苏联话剧《夜未央》,部分学生还上街宣传。
  11月16日,福州台江发生日本人纠集暴徒对学生、群众和警察毒打施暴的“闽案”(亦称“台江事件”)。消息传来,漳州各界人士再次集会演讲,并通电声援福州人民的斗争,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一波连一波的爱国斗争浪潮,唤醒了漳州民众,漳州广大爱国学生在运动中接受锻炼、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闽南的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并为漳州党组织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之后,新文化运动继续蓬勃发展,福建的新文化运动分别以福州、漳州为南北两个中心向全省各地扩展。
  1919年12月1日,援闽粤军在漳州创办了《闽星》半月刊,1920年元旦又办了《闽星》日刊,至1920年6月(注:史载8月)援闽粤军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广东这段时间内,《闽星》半周刊和日刊成为五四后两个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刊物。孙中山、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均为二刊写过文章。二刊还以相当的篇幅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和马列学说。虽然,有些文章政治观点上失之偏颇,有的文章对苏俄社会情况的介绍也不甚准确,但总的说来,两刊对引导青年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19年冬,漳州还开设了“新闽学书局”,发售北京的《新青年》、北大的《新潮》、湖南的《湘江评论》、上海的《建设》和《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以及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政论小说。这些进步书刊的发行,为漳州人民了解国内新文化运动的信息,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省立二师学校自治会创办了《自治》半月刊。该刊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提倡平等自由,抨击反动势力,传播革命思想。
  在五四运动中,《闽星》、《自治》等报刊的发行,“新闽学书局”的创办,使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为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为他们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漳州以及周围地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因此,漳州成为全省公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活跃的地区,成为福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之一。⑥

附注

注: ①②《救国日报》1919年5月30日 ③《申报》6月5日 ④《五四爱国运动》上册第2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3月版 ⑤1919年6月28日《民国日报》 ⑥参见《中共闽南地方史》第一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5月版。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