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沿街纳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51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沿街纳垢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民国时期沿街纳垢,粤军陈炯明入漳后,成立工务局,拆古城,将东城墙内侧的一片竹园“修建成东、西两列的骑楼(”(后改称自由路)“北面修建”(后由高开国经营旅社),同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相连接“国民党认为陈炯明背叛革命,而民间习惯称呼旧路名。步武街街头的东华园旅社南面为康乐道,街中段有远东旅社,康乐道是妓女窝,因而步武街一带住有未设堂班的妓女和走唱(一种十二、三岁卖唱的雏妓),供民间问卜求医,香火颇为兴旺,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还愿,住在公府街的黄公台后裔多式微。因庇祖荫。
关键词: 漳州市 民国时期 步武街

内容

民国七年(1918)9月,粤军陈炯明入漳后,成立工务局,从事市政建设,拆古城,修道路,将东城墙内侧的一片竹园,修建成东、西两列的骑楼(“五散忌”)街廊,叫“康乐道”(后改称自由路)。北面修建“东华园”(后由高开国经营旅社),中间为路,同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相连接,命名“宏汉东路”。北伐战争后,国民党认为陈炯明背叛革命,为消除其影响,改称“林森路”。而民间习惯称呼旧路名。
  民国时期,步武街街头的东华园旅社南面为康乐道,街中段有远东旅社。当时,康乐道是妓女窝,在这里有十多家“堂班”(即妓院),因而步武街一带住有未设堂班的妓女和走唱(一种十二、三岁卖唱的雏妓),是一处藏污纳垢的地方。
  在旧社会,渔头庙大道公,设有药签,供民间问卜求医,香火颇为兴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大道公圣诞日,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还愿,络绎不绝。
  住在公府街的黄公台后裔多式微,因庇祖荫,不学无术,竟有流为星占卜卦、相命择日的闲人,因之黄公府房屋多已转卖他人。当时的龙溪地方法院、龙溪地方检察处、福州会馆(又名三山会馆)均设在原黄公府的房舍内。
  北桥街,由于龙溪地方法院和地方检察处设在毗邻的公府街,在这里冒出了一种特殊行业,大约有七、八家“代书”。常时,为人们代写书信,缮拟契据、买卖合约..这些代书者与法院、检察处多有勾结,所以能量颇大,遇到涉讼,可为代写诉状等文书,代办诉讼中有关手续,倘遇“取保候审”等情,只要花钱,马上可为你找铺保,具保结,办得妥妥贴贴,为你消灾解祸。
  莆仙会馆也设在这个路段的末尾。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