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0750 |
颗粒名称: | 几条古街的由来 |
分类号: | U412.37 |
页数: | 2 |
页码: | 133-134 |
摘要: | 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街巷狭窄,称街的宽度不过一丈,小巷则在四、五尺左右,巷拐,路面不平;民居一般为挑檐平屋,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在这四段古街中,以公府街最见宽阔,约三、四丈,黄公台的府邸房屋,连排五、六座,也最为高大整齐。所以自清代始,每届春节,在这里设“花灯市”,俗称“公爷街”。民国时期,仍多年在这里设“游春场”。民间习惯将“游春场”称为“公爷街”。漳俗每年七月“普渡”(今称鬼节)的最后一日,在这里搭台,高竖灯,叠摆馒头至二、三丈高,称“馒头山”,以祀水陆“大众爷”(民间称普度公),且演戏酬神,男女老幼昼夜焚香下愿,甚为热闹。 |
关键词: | 漳州市 古街 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