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村”已是幸福村 更盼台湾早回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47
颗粒名称: “寡妇村”已是幸福村 更盼台湾早回归
分类号: K297.57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已是幸福村 更盼台湾早回归”而今探亲定居的去台亲人多。获得团聚的老夫老妻,加上台、东两地民间往来密切,昔日的贫瘠穷困已换来今日的繁荣和美好,村里创办经济发展总公司、铜山酒店、建筑队、水产加工厂、水产养殖场等20多家企业,村民搞起芦笋种植、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开山采石、渔鲜加工,全村700多个农户(占九成)盖起新楼房,先进的家用电器齐备的甭说。同台湾亲人通话不下五、六百次,村上接待了30多个海外旅游团体”村民生活富裕了:其丈夫林大鼻被抓去台,她把抚育成人的女儿招赘夫婿入门,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关键词: 漳州市 寡妇村

内容

铜钵村,本是寡妇多,而今探亲定居的去台亲人多。但是,岁月无情,人地沧桑。当年被抓去台147人,现今健在者只剩下59人;当年百余寡妇,现今在世的剩下60多位。获得团聚的老夫老妻,都共享晚福的欢乐,特别是他(她)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儿孙,也常常往返于台、东两地。于是,有人建议把悲伤的“寡妇村”这个村名改掉,认为血缘、亲缘相继,骨肉情深,加上台、东两地民间往来密切,不如叫做“台湾村”。可是,好多人认为“寡妇村”的历史剧已经结束,昔日的贫瘠穷困已换来今日的繁荣和美好,不如叫她为“幸福村”。
  “幸福村”确实是幸福的。改革开放春潮在铜钵村涌动,有着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开拓致富门路。村里创办经济发展总公司、铜山酒店、建筑队、水产加工厂、水产养殖场等20多家企业;村民搞起芦笋种植、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开山采石、渔鲜加工,还办歌舞厅、百货门市、客运和餐饮等服务业70多家。1998年,全村社会经济总产值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全村700多个农户(占九成)盖起新楼房,每座新楼造价三、四十万以上。先进的家用电器齐备的甭说,光电话有300多机、无线手机80多门。每月,同台湾亲人通话不下五、六百次。幸福的“寡妇村”吸引海外游客前来参观。光1998年,村上接待了30多个海外旅游团体。
  俗话说:“水涨船高”。铜钵村的经济建设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兵灾户”和非兵灾户都普遍得益。七十五高龄的谢素娥阿婆,其丈夫林大鼻被抓去台。她把抚育成人的女儿招赘夫婿入门,生育孙儿三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遗憾的只是,离别50个年头的老夫妻还未团聚;52岁的谢阿蚊,其父亲去台后不幸早故。他在改革潮中得大益,带头发展建筑业而致富,培养大、二儿子成大学生,老大谢庆旭已分配浙江绍兴工作,老二在福师大毕业后到集美任教。家住彩瓷贴墙、造型新颖的三层楼,音响、彩电、电冰箱、摩托车齐全。真是物质、精神财富喜双丰;村民黄阿标、谢红瓜,都是“无番无台湾”(关系)的人,靠发展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家也发了,一座新建洋楼造价二、三十万元,家庭摆设亮堂堂。五年前已称“小康户”而今可进“中康”了。
  “幸福村”的人幸福富裕,更加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三代同堂的谢素娥口口叨念:“我日盼晚盼,盼望海峡早日变通途,让我俩白首夫妻作伴长相随。”黄韵奇在铜钵尚有发妻,被抓去台后又成家,那边有后妻和四个儿女,可说两岸都有他心爱的家,每年都要高雄——东山来回跑。可是,两岸至今尚未直接通航,坐飞机要通过第三地区转,既费钱又费时。他说:“同是中国人、中国地,却要多走冤枉路,台湾当局也该直航啦!”铜钵村去台人员家属也说,香港早已回归祖国。台湾早回归,我们从家门口就可以乘船直航去台湾,返回大陆也自由,该多好呀!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汉杰
责任者
朱良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