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恩厚泽“寡妇村” 夫妻终有聚会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46
颗粒名称: 党恩厚泽“寡妇村” 夫妻终有聚会期
分类号: K297.57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把百余位因丈夫被抓去台而寡居无依的妇女“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号召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帮耕队、互相组,缺乏劳力的兵灾家属患难有帮,那么多活寡嫂有了集体依靠,群众生活渐渐改善,含辛茹苦的寡妇也在奉老抚幼的岁月中过稳日子,那位丈夫被抓去台而泪哭好几个月的林阿玉。有着人民政府和乡亲们的照顾和帮助,不仅有能力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水泥大道延伸到农家门口,村党支书黄桂雄说。那些寡妇户也发生可喜的变化“她们日盼夜盼的去台亲人开始回来团聚了,台湾要回归伟大祖国的怀抱,党和政府屡屡发出顺民心、合民意的和平统一祖国号召。
关键词: 漳州市 寡妇村

内容

解放了的铜钵村,人民当家作主人。不久,同其他乡村一样开始土地改革。在“土改”运动中,如何对待遭受兵灾浩劫的眷属,在政策上是举足轻重的。幸得原则分明的中共东山县委一班人,把百余位因丈夫被抓去台而寡居无依的妇女,视为受害的“兵灾家属”,不仅在政治上一视同仁,而且在生产、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铜钵村台胞接待组组长黄庭寿(74岁)回顾说:“铜体村树少、风沙多,种地缺水,田园疮痍满目。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号召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帮耕队、互相组,亲帮亲,邻帮邻,互助生产。这样,缺乏劳力的兵灾家属患难有帮,不致田园荒废。接着,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那么多活寡嫂有了集体依靠,生活也支撑得下去。后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政府投资修水利治缺水,发动植树造林防风沙,生产环境改变,种薯种麦好收成,群众生活渐渐改善,含辛茹苦的寡妇也在奉老抚幼的岁月中过稳日子。那位丈夫被抓去台而泪哭好几个月的林阿玉,有着人民政府和乡亲们的照顾和帮助,不仅有能力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而且将儿子黄振耀抚育成人,成家立业,并添了两位孙儿女。
  改革开放年代,铜钵村的面貌天翻地覆:洋楼别墅鳞次栉比,水泥大道延伸到农家门口,沿街店面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街道熙来攘往,穿着时髦的男女青年驾驶摩托、“的士”来来往往,村中办公楼、教学楼、戏院、敬老院拔地而起。村党支书黄桂雄说,铜钵村房屋建筑面积比1950年初解放时扩大20倍,群众生活红红火火,大多数“小康”,有的“大康”、“中康”了。“寡妇村”巨变,那些寡妇户也发生可喜的变化,除生活富裕起来外,她们日盼夜盼的去台亲人开始回来团聚了: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要回归伟大祖国的怀抱。多年前,党和政府屡屡发出顺民心、合民意的和平统一祖国号召,激励了思念故乡父母妻儿的去台人员蹬足大陆,相聚亲人。1985年3月9日,“寡妇村”来了第一位鬓白脸皱的台胞。这就是当年被国民党抓丁去台而痛别妻子林素兰35个年头的黄克文。他一见到妻子,便当众跪倒在林素兰面前,嚎啕地说:“素兰啊,我对不起你。这么多年,你受苦了..”林素兰见丈夫阔别而归,悲喜交集,也扑跪在地,夫妻搂抱一团,哭得旁人心伤抹泪。
  黄克文从台湾归视故里,给“寡妇村”老妇带来福音。自1987年以后,海峡微波拍岸,对峙气氛稍缓,原被抓去台的铜钵男人返回家乡团聚者逐年增多起来。
  林阿玉阿婆的丈夫黄阿网第二次回家团聚,专程带领结发妻子去台湾居住,足足住了五个月始回籍。去年重阳节,黄阿网(台湾高雄市东山会馆会长)第26次从台湾返回家乡与发妻儿孙团聚,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专访。林阿玉家现盖有3层别墅楼。她抚育成人的儿子黄振耀有出息,出任东山县台胞联谊会会长。
  林阿鲜的丈夫蔡秋昌从台湾回东山铜钵老家定居。可他首次回家,亲眼看到村道宽坦,沙滩有“绿色长城”,田野芦笋苍绿,村内的矮破瓦房变成三四层高的楼群。这种美景,在台时连想也不敢想。他说:“要不是儿子引路,还认不得家呢!”
  还有,黄阿嵩、蔡健保等人也从台湾回到铜钵村定居。鸟恋旧巢,叶落归根,妻室团聚,儿孙绕膝,人生天伦愿都实现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汉杰
责任者
朱良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