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贸闯三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32
颗粒名称: 中越边贸闯三年
分类号: F723
页数: 5
页码: 93-97
摘要: 随即出现边贸市场,如距离凭祥5公里、国境线3公里处的波寨边贸市场,就有大批越北边民把自己生产的花生、水果、土特产及捕获的野生动物。肩挑手提地送到市场出售,买上我国生产的牙膏、肥皂、香烟、啤酒、铁铧犁带回去,我国商人也乘越南加快发展经济的良机,陈耀南跨出国门做生意的”便不犹豫地从漳州火车站发送两车皮玻璃去广西凭祥站,觉得闯出国门做生意路子宽,越南商人武春琳开始与我签订购货合同,在交货木箱上每次都写上玻璃产地、销售单位、地址和电话,从中国载重汽车上把玻璃搬过越南汽车的货架。
关键词: 漳州市 边贸市场

内容

1993—1996年,我在中越边贸闯荡三年,受漳州市大通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南委托,把生意做到国门外去。
  陈耀南,1980年承包市油膝厂一个经营部,隔年改建为市建筑工程公司经营部。十年岁月,他艰苦拼搏,有了资金积累,于1993年便办起大通玻璃有限公司,专门营销玻璃。他富有开拓劲,决定到广西省凭祥市设销售站,把玻璃产品打进越南。于是,我奉命去闯中越边贸。
  根据市场探测,中越两国于1990年实现邦交关系正常化,随即出现边贸市场:在我国一侧已有边贸市场上百个,光广西境内就有40多个。越南那边,在自己的境内设有同样市场,边贸红红火火。如距离凭祥5公里、国境线3公里处的波寨边贸市场,就有大批越北边民把自己生产的花生、水果、土特产及捕获的野生动物,肩挑手提地送到市场出售。卖完后,买上我国生产的牙膏、肥皂、香烟、啤酒、铁铧犁带回去。随着边贸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商人也乘越南加快发展经济的良机,把机械、塑料制品、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等等,运到边贸市场去赚钱。
  1993年,正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的第二年,陈耀南跨出国门做生意的“闯边贸”思想更加解放,便不犹豫地从漳州火车站发送两车皮玻璃去广西凭祥站。我于同年5月16日办好边境证,到达波寨、弄尧、友谊关口岸,眼见万商云集于边贸市场,一片繁荣的交易景象,觉得闯出国门做生意路子宽。
  我住下三个月,已是八月间。越南商人武春琳开始与我签订购货合同,每月要30件5432m2茶色玻璃,先交预购金20%,要求分三次在波寨口岸交货,现场拆箱逐片检验,如果破损一片不要一片,验收后悉数结清货款。越南商人做生意,一讲规矩,二也有心计。
  我为了拓开外贸,十分讲究信誉,在交货木箱上每次都写上玻璃产地、销售单位、地址和电话。这样,等于制作“广告”,招揽客户,又表明货真无假。武春琳交关得很放心。他一次提十箱茶色玻璃540片,每片重量45公斤,在验接后,雇用三人“脚工”从中国载重汽车上把玻璃搬过越南汽车的货架。在边贸市场,有吃苦力的越南“脚工”,也有“国际挑夫”,甚至有奇特的“跨国商帮”。“国际挑夫”都等候在边境线上,若商人在边贸市场买好商品,便雇用挑夫挑到车辆可到的地点,每担重80—100来斤,往还每趟三、五公里或七、八公里不等,每次收取工钱5000—8500元越币(折人民币三、五元)。这些挑夫多为吃苦耐劳的女边民。“跨国商帮”,则是我国商贩合伙购买商品后,雇用挑夫挑到越北山区各村推销,获利丰厚。如一个打火机在我国边贸市场进货只三角(人民币),挑到越北山区则卖一元或一元两角人民币,三倍四倍的赚钱。当“脚工”搬货的,多是经济欠发达的越北山民。他们的劳动,难定时且紧促。边贸市场供电不足,夜间作业还得靠汽车灯照明。有几次搬运玻璃,从傍晚六时起一直搬到凌晨一点钟,“脚夫”赚没多少钱,身子也乏累了。我和购货主也只好在波寨货场苦过一宵。
  生意门道打开,客商接踵而至。河内、凉山两省市的越南客商先后上门订货,预交定金,生怕买不到货。他们都是要一月两车皮货的,但火车运输又解决不了,我只好按实到的货品分摊供应。有一次,在波寨口岸交接货物时,越商武春琳、阮世文两人争起货来,吵得动手打架,凶打得头破血流,怎么劝架也不来使。幸好,中越两方武警人员赶到才制止,给打架双方各拘留10—15天。惩罚有规有矩,边贸市场秩序一直不错。
  1997年,东南亚诸国出现金融危机,越南颇受冲击。越南人使用的越盾开始贬值,人民币原先一元兑换越盾1250元,一变为人民币一元兑换越盾2300元。在交易接触中,越南朋友翘起大拇指夸说:“中国伟大!”赞扬中国的人民币在金融危机中不贬值:“了不起!”身在异邦为异客,使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真是强大,改革开放的成就“了不起”,掌一国大舵的党、政领导人十分成熟,在东南亚叫苦不迭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人民币币值并不降低,难怪越南人开口赞羡和钦佩!有的越南人看到人民币和越盾的对兑比率特高,称呼在边贸市场做生意的中国人为“财神爷”。
  在中越边贸,时时可以享受到中越人民的情谊。中越两国山连山水连水,世世代代为邻居,历史上多有来往。随着两国邦交正常化和边境开放互市,“同志加兄弟”的友谊都在延伸。1995年,我应邀到越南首都河内参加越南商品交易会,受到友好接待,热情欢迎。我刚刚要进交易馆,碰到来自西贡的一位商人。他听懂我的闽南话,很快来到我的身边,自荐他是居住西贡经营酒巴旅馆的福建南安县籍人,异邦遇同乡,喜之不禁。他拉着我进馆参观石英钟展品。中国有20多个单位参加交易会,石英钟算是一展。这种中国货,受到越商青睐。展出结束,全部余货被他用美元揽购而去。
  在河内,往往要碰上友好的越南人。年青人尊称我“老翁”,年龄比我大的称我“老弟”,年纪差我点的称我“阿哥”,有点像中国人称谓。中学生看见中国人,都会扳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喊“中国好1”这些用越南伟大领袖胡志明的思想教导出来的下一代,都很热爱中国。他们说,越南中学已经开设中文课,学成后可和中国友好往来,同中国做生意,建设好越南。
  搞中越边贸,来去很自由。只要友谊关边检站办好通行证,即可进入越境,也可带人民币直接去买货,受到越南地方政府的保护。在越北交易,通用“白话”和“壮语”对话,贸易会话较为顺利。我接触过一些地方官员,他们中许多是广西壮族籍华侨。一聊起来,便说越南人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两国人民是“同志加兄弟”,希望中国帮越南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加快发展越南经济建设。越方已批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在河内、凉山上市。凉山省已作为对中国开放的特区,全部采用中国深圳特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和他国企业家前去投资办厂。从广西凭详过友谊关专门架设一条光缆线,通往越南城市,通讯方便,商业信息反馈迅速。
  在中越边贸闯荡三年,发现漳州人搞边贸250多人,专营进口香蕉销往我国各大城市,每年收入500万元左右。福州有10多人搞中越边贸,以收购水果为主,80多个莆田人以收购龙眼干、荔枝干为主,20多个福清人以销售化纤布料为主。泉州、晋江共30几人,以销售花布、服装为主,龙岩十几人以销售家用五金、南平产手扶拖拉机和青州厂纸品为主。福建人懂得冲出国门到越南做生意,真是“中越边贸,八闽有人”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那有福建人“吹”到越南去唱商曲!
  越南洞开国门,而且“开门”力度大,而今越民商品意识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生活水平也提高。在沿海城市,如电影院、剧院、酒吧、迪斯科舞厅、休闲屋到处都有。生活提高的越民,对商品要求质好色美。对绷底纱,他们说“非漳州莫属”,认为漳州产的绷底纱,质量好,色鲜美。每一年,越南和东南亚诸国要从中国购入一万多吨。1995年,受越民最欢迎的漳州绷底纱,却被柳州两个个私厂家抢去生意,他们获年利润600多万元。肥水流入他人田,这多么可惜呀!
  三年岁月,在中越边贸作玻璃生意,一领受中越人民的情谊,二了解国外市场信息,开拓销售渠道,为发展漳州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最深刻的体会是:大胆乘坐改革开放的航船,冲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去,赚外国人的钱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