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逐步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29
颗粒名称: 五十年代逐步改造
分类号: F121.21
页数: 4
页码: 84-87
摘要: 切断批发商与农村资本主义的联系,这就给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实行对私改造做下准备工作,我区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便分别纳入经销代销、公私合营或过渡到国营企业了。而必须依靠国营和合作社商业进货来维持他们的营业。零售市场也基本上为社会主义成份和国家资本主义成份所占领,这为有计划安排改造私营零售商,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使愿意接社会主义改造的人数日益增多。毛泽东主席邀请出席全国工商联会议的全体执委座谈私营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讨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关键词: 漳州市 国营经济 社会政策

内容

随着总路线的广泛宣传和深入贯彻,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发展了国营经济,计划收购供应逐渐扩大,切断批发商与农村资本主义的联系,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物资,已全部由国营商业所控制。这就给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实行对私改造做下准备工作。
  我区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是从批发环节开始的。私营批发商具有很大投机性,争夺货源,甚至扰乱和垄断市场,操纵物价,危害国计民生。为了确保在社会主义市场的领导权,党对他们采取“排挤、代替”的方针。贯彻总路线后,多数批发商通过学习,认清形势,认为退出批发阵地是“大势所趋”。因为私营批发商基本为国营、合作社的批发业务所代替。对他们采取一面前进,一面安排和“转、变、包”的做法。到1954年底,全区市场批发额经营比重:国营占78.18%,合作社占11.03%,私商占10.79%。到1956年初,在行业改造高潮中,便分别纳入经销代销、公私合营或过渡到国营企业了。
  对零售商,主要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加以利用、限制、改造。在粮食、油料、棉布实行统购统销之后,私营零售商的主要货源,已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私营批发商或从生产者手中直接进货,而必须依靠国营和合作社商业进货来维持他们的营业。零售市场也基本上为社会主义成份和国家资本主义成份所占领,属于私营仅占16.98%。这为有计划安排改造私营零售商,造成十分有利的形势。
  本地区解放至1955年底资改高潮前,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使愿意接社会主义改造的人数日益增多。
  1955年10月底,毛泽东主席邀请出席全国工商联会议的全体执委座谈私营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问题。11月,党中央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省委扩大会议立即贯彻中央精神。地委也根据中央、省委精神,全面部署对资改造工作,从上到下,层层传达贯彻,组织学习,培训骨干,建立机构,全区形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归口改造的组织网络。
  在此期间,传来北京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消息,全区工商界群情振奋。地委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头深入集镇、行业,广泛宣传发动,说服私商接受改造。资本家及其家属经过教育,提高认识,解除顾虑,出现了先进带后进、子女劝父母、妻子促丈夫的生动局面,表示接受改造。全区有2185名私方人员为了创造合营条件,共拿出黄金、银元、公债、实物等价值26万元作为增资投入企业。市区国药业南升斋资本家郑水狮,把水银、银朱、油朱、银元共值12500元拿出来投入企业,争取公私合营。
  1951年1月19日,原漳州市市长张希良向私营工商业者作形势和资改方针政策报告后,全市立即掀起一个要求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热潮。当天下午,有私营工业、20日有手工业,集队向市政府呈送申请书,21日有商业、服务、饮食业等集队敲锣打鼓向市政府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市政府采取“先收编,后改组”的做法,于1月23日批准工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要求公私合营和合作的申请。2月5日,全区已有9个县城关和15个主要集镇90.07%的私营工商业完成改造第一步的申请批准、清产核资工作。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把原私营工商业的一切资方在职从业人员9575人(其中职工3477人)全部包下来,根据“量才录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分别给予适当的工作。同时,向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从工作和学习中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和按劳取酬的劳动者。对部份老弱或丧失劳动力的,适当照顾轻松工作,个别的给予挂名领薪;对1953年以后转业不妥和原参加企业辅助劳动的私方家属,也给予妥善安排。对政治上进步且有工作能力的,在改造中有贡献的资方代表性人物,经过反复民主协商,采取“私提公批”,由主管部门提职务,工商联提对象,报请政府任职。计有担任副专员、副市长各1人,副局长3人,国营专业公司经理1人,副经理35人,股长46人,门市部主任316人,公私合营厂店正副经理厂长193人。
  在政治上安排方面,据1956年底统计:在全区原工商界中,当选为省政协常委、委员各1人,县(市)人民代表64人,政府委员20人,政协副主席5人,常务委员15人,委员53人。
  在对私改造高潮中,我地区由于对国务院的方针政策领会不够,有过要求过急、做法粗糙的现象,个别集镇盲目并厂并店,追求高级形式。后来,贯彻省“资改”工作会议,便给予纠正。以国营、供销社商业网为主体,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于合营、合作商店,分别采取“合并、迁建、扩大”等形式,全面调整商业网。
  通过改造,漳州市私营工商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阶级消灭,个人愉快,私营工商业者自此逐步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那时候,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社会秩序安定。说明党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詹仕添
责任者
熊展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