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中推行计生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14
颗粒名称: 在农村中推行计生政策
分类号: C923
页数: 4
页码: 40-43
摘要: 在农村中推行计生政策。我市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给予多方面优待: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学、就医、招工、住房等方面优先照顾,农村还按两个孩子的份额给独生子女分宅基地、责任田以及自留地(山、果、林);我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包括漳浦县、华安县在内)均按照《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双方均为农民或者在少数民族乡、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在农村推行计生政策过程中,推行计划生育手术平安保险,南靖县计生委与保险公司联合推行独生子女平安保险。
关键词: 漳州市 计生工作 计生政策

内容

在农村中推行计生政策,对晚婚、晚育户都给予照顾。为了鼓励更多的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我市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给予多方面优待。如: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母亲产假延长至135—180天或休假一年,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调资、晋级、评奖;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学、就医、招工、住房等方面优先照顾,农村还按两个孩子的份额给独生子女分宅基地、责任田以及自留地(山、果、林),让他享受成人基本口粮;丧失劳动能力的独生子女父母,有条件的村实行退休金制度;独生子女不在身边的与无子女老人一样给予照顾。计划外生育,除给予一定的经济限制外,干部、职工还要受必要的行政处分。1990年,全市累计领取独生子女证49039人。截止1999年3月31日,全市有190156人持有独生子女证。
  我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包括漳浦县、华安县在内)均按照《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少数民族(除壮族外)一对夫妻,双方均为农民或者在少数民族乡、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可以有计划生育两个孩子。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要求再生育的,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①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②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患非遗传性残疾,经治疗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③夫妻一方或双方因为再婚,再婚前生育孩子数不超过两个的。夫妻一方为汉族,一方为少数民族(除壮族外)且居住在少数民族乡、村,汉族一方到少数民族一方落户,所生子女按有关规定为少数民族的,适用前款生育限量的规定。。
  在农村推行计生政策过程中,平和县计生委于1985年与保险公司合作,推行计划生育手术平安保险,对一年内由于绝育手术引起伤口发炎或引起身体其它疾病者,支付保险金。1986年,南靖县计生委与保险公司联合推行独生子女平安保险,保险期限从交保费之日起至独生子女年满十六周岁止。这两项保险为全国首创,受到国家计生委领导的表扬,并在全国组织推广。1987年,我市发展“二女户父母养老保险”新业务。全市1987年参加计划生育保险人数累计达10992人,投保金额265390元,居全省第一。1988年,平和县开办计划生育养老果园,其收益作为二女结扎夫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金,这在全国也是首创。至1990年12月,全市办理手术平安保险18229人、独生子女平安保险35877人、二女户父母养老保险2729对,开辟养老果园200亩(种果三万多棵),走出一条社会保障、老有所养的新路子。目前,各县(市、区)计生局(委)、计生协都设有计生保险的办事机构,南靖县还做到乡(镇)建立保险代办站,村级配备保险代办员,为计生户服务,做到理赔不出镇、投保不出乡。从92年至今,全市共办理二女扎父母保险34806户,各级投入计生保险的经费达到4329.8万元。
  1997年,我市召开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南靖经验,使市、县、乡层层都有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三结合”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各地从实际出发,摸清计生“三户”(即二女户、独男户、一女一男户)的底子,重点扶持计生困难户,尤其是二女结扎户。各地采取挂钩扶贫结穷亲,扶持山海开发项目,镇、村实体带动计生户增收,发放《优惠证》,帮扶资金和科技、市场信息,提供产、供、销全程跟踪服务。1997年,龙海市科技、农业部门组织400名科技人员,每人帮扶2户计生户,把科技支农与计生“三结合”有机结合起来。东山县铜陵镇计生协会热心为40名下岗待业的计生户解决就业门路,赠送每户一部载客三轮车,车上还印有计生协的会徽标志,深受群众好评。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计生协会为14户“二女户”搭桥招婿。喜当红娘,既宣传计划生育,又为五男户寻门入赘而解优。1999年,诏安县在新村建设中,对计生户实行八条优惠政策,在资金支持、用地安排、费用免除、房产办证等方面都给计生户予以照顾,让计生户在全县“建新村,奔小康”建设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和福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落实帮扶5万多人,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
  各级党委、政府和计生部门注重树立一批计生“光荣户”、“示范户”,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的现身教育,使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对计划生育的国策多理解。有些群众过去不愿意挂“计生光荣”牌,现在争着挂。漳浦县旧镇镇通过开展计生“三结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看到计生干部东躲西藏的一些群众,如今则是“拉着你的手,请到家里坐,吃过饭再走”,计生工作好开展多了。群众对生育观念也变了,从原来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变为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有了计生系列保险的龙海市颜厝镇实行计生户入学助学金、福利养老金和寿终金制度,解除群众的后顾之优。该镇上溪村“五朵金花”向全镇育妇提出倡议不生第二孩。目前该镇已有近40对夫妇办了独女保险。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