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交融风骨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691
颗粒名称: 彩墨交融风骨高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文革”以后,中国文艺界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年近六旬的沈柔坚也焕发了青春。除了繁忙的政务,他还如饥似渴地探索追求,废寝忘餐地写生、创作,撰写文章。1983年,他因劳累过度,左眼患病几乎失明。医生不准他看书作画,他就偷偷地阅读碑帖,以手指书空练字。一个著名画家,竟是如此珍惜时光,如此谦虚好学!七十年代后期始,沈柔坚主要从事彩墨画创作。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曲线,而是一个螺旋形的弹簧,一个以丰富的理论和厚实的技法制造的弹簧,一个把沈柔坚弹向艺术最高境界的弹簧。沈柔坚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受到很高的评价。这对挽幛更是对沈柔坚一生的高度概括。
关键词: 漳州 沈柔坚 彩墨交融

内容

“文革”以后,中国文艺界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年近六旬的沈柔坚也焕发了青春。除了繁忙的政务,他还如饥似渴地探索追求,废寝忘餐地写生、创作,撰写文章。他为了多积累素材,到昆明和西双版纳采风,到大足观摩古代雕塑艺术,登峨眉,游武夷,观察自然风光,重回皖南探寻战地旧迹,攀黄山,上泰山,去湖南、广西深入生活,赴浙江山区和海岛写生……。1983年,他因劳累过度,左眼患病几乎失明。医生不准他看书作画,他就偷偷地阅读碑帖,以手指书空练字。一个著名画家,竟是如此珍惜时光,如此谦虚好学!
  七十年代后期始,沈柔坚主要从事彩墨画创作。他童年时接触过国画,而后从版画、西画回到中国画来。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曲线,而是一个螺旋形的弹簧,一个以丰富的理论和厚实的技法制造的弹簧,一个把沈柔坚弹向艺术最高境界的弹簧。
  他所走过的艺术道路,“是从‘像’到‘不像的像’,从‘工’到‘写’。从‘不像的像’中摸索‘以十当一’与‘以一当十’的艺术辩证关系”。沈柔坚重创造,重想象,重抒发情性,重自辟蹊径。他接受中国文人画的重于简练概括和诗情画意的优秀遗产,吸收民间绘画的夸张装饰画风,又借鉴西方印象派善于利用色彩塑造型体、冷热色並置交错和运笔生动的表现技巧,並以版画的雄浑洗炼渗入传统笔墨,创造出彩墨画一种全新的境界。他所作的山水、花果作品章法新颖,笔墨雄健,纵恣奔放,于豪率中见精微、于沉郁中见清远。他说:“从生活中感受来的素材,如何把它再经艺术处理变得更概括洗炼,在置陈布势上,如何冲破老格局,具有新意境、新景象;墨彩结合的画如何加强色彩与墨色的交响作用,如何使笔、墨、色紧相融合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这些是我经常探索的课题。”他一直秉着“融汇中西、广为吸收、为我所用”的艺术宗旨,“随时代追求,写我情,画我意”,不断耕耘,形成了卓而不群的自我风采。因此,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大气磅礴,充满生机,有强烈的时代感。
  沈柔坚先生在美术界有很高的声誉。1977年,他受聘担任《辞海》美术科目主编,1979年任《中国美术辞典》主编。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989年当选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他还被聘任为上海交通大学美术顾问、上海科技大学艺术研究室教授、华东师大艺术系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他担任六届全国美展评委、首届油画展副主任委员、上海高级艺术职称评委、七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中国书画篆刻大赛评委主任、全国青年版画大展评委主任、上海文学艺术大奖总评委。荣获中国美术和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1931年~1991年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沈柔坚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受到很高的评价。出版《沈柔坚画集》、《沈柔坚速写》、《柔坚画谭》、《沈柔坚中国画集》、《沈柔坚版画集》、《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沈柔坚》卷。
  沈柔坚画品与人品俱高。他为人厚道、秉性谦和、襟怀坦荡,真诚待人。他从没有以美术界的领导自居,而是以朋友看待美术界人士。他团结了大量的艺术家,许多名画家如刘海粟、谢稚柳、张乐平、唐云等都成了他的挚友。在阴云蔽日的年代,他又保护了一大批如林风眠、关良、吴大羽等老艺术家。他还提携帮助了不少的年青人。
  沈柔坚善于思考,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他重视中外美术理论的研究,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还为许多新老画家的作品集撰写序言。
  沈柔坚情系故土,他常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在他笔下,《榕树间》、《渔舟唱晚》、《渔塘》、《涛声》等洋溢着闽南的风情,荔枝、菠萝、香蕉、洋桃等闽南佳果,更是他绘画常见的题材。1998年春天,他和老伴王慕兰女士专程回诏安省亲,诏安县政府为沈老举办了“沈柔坚从艺60周年座谈会”。7月10日,正是家乡荔枝收获季节,沈柔坚在上海和画友们一起泼墨挥毫,画的正是鲜艳的荔枝,青翠的菠萝。突然,他永远地放下了那支钟爱一生的如椽大画笔。沈老魂归故里了。
  沈柔坚先生走了,走得那样匆忙。这是正当他绘画生涯走上鼎盛的时期,他原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杰作。沈老本想在上海建立一个美术博物馆,使之成为上海美术的宝库。今年秋天,江苏省美协、上海市美协和江苏省美术馆本来还准备为他举办从艺60年纪念画展。可惜,沈老未能看到这一天。
  “柔如垂柳坚如竹,柳伴桃花竹伴梅。”这是老舍先生赞沈老的诗句,也是对沈老品格的写照,“国运系自身,戎马挟才情,兴画坛,百花竞,引领一代更图新景;从艺六十载,笔随时代行,融中西,抒真我,画艺文论煌照后人。”这对挽幛更是对沈柔坚一生的高度概括。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