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慧爱丹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688
颗粒名称: 天资聪慧爱丹青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沈柔坚原名沈耀琨,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诏安县东城村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沈辉若开小杂货店,母亲吴叆是农村妇女,很支持儿子读书识字。在她的坚持下,沈柔坚才没有继承父业而升入龙溪师范。诏安县是书画艺术之乡,历代书画之风炽盛。少年的沈柔坚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在文人画的薰陶下,开始临摹“芥子园”,学习水墨画。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沈柔坚和同学们一起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暑假回诏安时,还组织“诏安旅外学生服务团”,呼号抗日救国。参加地下活动的郑畴老师,通过与组织联系,送走沈柔坚等7个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关键词: 漳州 沈柔坚 天资聪慧

内容

沈柔坚原名沈耀琨,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诏安县东城村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沈辉若开小杂货店,母亲吴叆是农村妇女(生于诏安梅州村,养于乌厝城),很支持儿子读书识字。在她的坚持下,沈柔坚才没有继承父业而升入龙溪师范。
  诏安县是书画艺术之乡,历代书画之风炽盛。清代,有刘国玺、沈锦洲、沈瑶池、谢琯樵、汪志周等书画家,其作品都达到很高境界,誉及台湾和东南亚,时称“诏安画派”。清末至民国时期,有马兆麟、沈镜湖、涂梦龙等画家,其作品清新脱俗,深受群众欢迎。在诏安县,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少年的沈柔坚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在文人画的薰陶下,开始临摹“芥子园”,学习水墨画。
  闽南丰富的民间艺术,也激发了沈柔坚的艺术兴趣。祠堂庙宇中精美的木雕、剪瓷雕、泥塑、石刻,千姿百态的元宵花灯、尪仔棚、妙趣横生的皮影戏、木偶戏,绚丽多姿的潮剧、外江戏,使这位热爱艺术的少年受到潜移默化。他说:“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的种子,一直使我保持着对民间美术的欣赏,成为我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养料。”
  有幸的是,他的书画得到启蒙老师沈耀初先生指导。沈先生在梅溪小学读书时,美术老师沈耀初先生指导他学画练字,还拿出藏书让他欣赏、临摹,又单独给他辅导,对他寄予厚望。沈耀初先生后来成为“台湾十大画家”之一,其画艺造诣很深,作品布局奇崛,笔墨厚重而豪气洋溢,追求“重、大、拙、厚、迟”,出古入今。有这样高超的启蒙老师,实为沈柔坚的成功垫上艺术功底。
  少年的沈柔坚,天资聪慧,刻苦勤奋。他把自家的小阁楼,名为“秀峰楼”。每天在楼上临池不辍。学校每次举行书画比赛,他的作品都是名列一二。13岁时,所书写的《归去来辞》,获全县小学书法比赛第一名。当时,常有乡邻送萱纸来向其索画求字。
  1935年,沈柔坚报考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名列榜首。在学校里,他的级任兼国文老师郑畴先生,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美术教师黄稷堂先生,鼓励他多写生,多速写,让他阅读不少的画刊和美术理论书藉。沈柔坚后来的作品崇尚大写意,不无当年黄先生的影响。
  “一二·九”运动后,沈柔坚受左翼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认识到绘画的革命功能和意义,因而对鲁迅先生提倡的新兴版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木刻技法。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沈柔坚和同学们一起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暑假回诏安时,还组织“诏安旅外学生服务团”,呼号抗日救国。后来,龙师疏散到南靖县和溪。参加地下活动的郑畴老师,通过与组织联系,送走沈柔坚等7个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