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前进的龙溪师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686
颗粒名称: 在改革中前进的龙溪师范
分类号: G658
页数: 5
页码: 201-205
摘要: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龙师累计培养普师毕业生近一万人,培训六千多中师函授生。历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各县区选送参加省市教学比赛的获奖者,绝大多数是龙师毕业生。1994年福建省表彰的首批小学教坛新秀,漳州市14名就有9人是龙师毕业生;1986~1995年有35位优秀毕业生,被保送到福建师大深造。现福师大研究生会主席李永祥,就是龙师优秀保送生。80年代初,龙师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学校;1989年,省教委师范处把全省中师唯一的教育科研刊物《福建中师》委托龙师主办。近两年来,龙师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1997年开展了中年教师综合素质评比,在24位中年教师中评选出“中年八秀”。
关键词: 漳州 师范学校 前进

内容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龙师累计培养普师毕业生近一万人,培训六千多中师函授生。历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各县区选送参加省市教学比赛的获奖者,绝大多数是龙师毕业生。1994年福建省表彰的首批小学教坛新秀,漳州市14名就有9人是龙师毕业生;1986~1995年有35位优秀毕业生,被保送到福建师大深造。现福师大研究生会主席李永祥,就是龙师优秀保送生。80年代初,龙师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学校;1989年,省教委师范处把全省中师唯一的教育科研刊物《福建中师》委托龙师主办。
  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了《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随后又颁布《中师德育大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师生日常行为规范》。199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龙师便提出创建文明学校目标,实施“五、四、三工程”,认真贯彻新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小学师资。重大举措是:
  一、坚持德育为首,健全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了党总支、政治处、团委会、学生会、生指会、年段长、班主任等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龙师还与漳州军分区挂钩“共建精神文明”,在军训和其它活动中得到部队的大力支持。对传统封闭式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和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及专业思想教育,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注意讲究教育效果。通过专题系列讲座、知识竞赛、演讲会、主题班会、卡拉OK比赛、参观革命遗址和市政建设等活动,并与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德育渗透相融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加“希望工程”活动,捐钱捐书,校内设“特困生基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完成学业。
  二、根据新教学方案,改变原先的必修课单一模式,实行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块一体的整体改革要求。自1989年秋季起,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依纲扣本上好必修课,向45分钟要质量;开好选修课,深挖教师内部潜力,开设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选修课,以较好适应当前小学实际需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坚持以整体性、师范性、开放性为原则,密切配合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在巩固和发展“周三下午讲座、周四下午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全校的“愉快周三之夜”活动。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周三晚上活动变更,改为利用双休日。组织一些技能实践培训活动,让学生自愿参加,自我发展特长或技能,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1993年5月,对龙海角美和南靖龙山两个教育实习基地正式挂牌,建立稳定的长久联系。在校内建习字台习画台,让学生每天轮流练习,由学生会干部(有特长)为评委,采用“小先生”制,天天检查点评。对普通话要求注音、朗读、即兴说话进行考核,不过关者不能毕业。开展学生实践周活动和自律先进班级竞赛活动,人人轮流参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199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校园十佳歌手”大赛,1992年起坚持每年一次评选“校园十佳青年”,并推行《学生素质综合积分方案》,从德、智(学业成绩,基本功)、体、教育实践等全面考核,按比例算出综合积分名次,提供给各县教育局和用人单位参考。1993年10月,龙师举办首届“教学节”,邀请15位近年来毕业的优秀校友返校开观摩课,来自各县区的教师和本校师生踊跃观摩听课,场场爆满,既检阅了办学成果,又加强了校友的联系,激励了在校学生。教学节这一中师办学教改——小学教学教研——优秀教师培养三者合一的实践方式,体现了开放式教育的时代特色,成为福建中师界的一大创举。这一成功尝试,为省内外不少中师学校所仿效。
  四、加强教学科研,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990年,成立了龙师教研室,协同教务处采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有新教师的转正汇报课、教龄五年以内新教师的公开课、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的研究课、老教师的示范课、有专题性的德育渗透课、优质观摩课。举办优秀教案评选与展览,三笔字书写比赛、板书设计比赛、优秀论文评比。1994年评选校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以综合素质(三笔字、开课、论文撰写)评比,评选校“十佳青年教师”。同年由校“十佳”青年教师组成第三批教改小分队到省内七所办学有特色的兄弟师范学校参观学习,以开拓视野,提高素质。
  教研室制定教研计划,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1992年起完善教研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每年年终让教师们申报,严格审核(提供原件)后公布,并兑现奖励。出版《龙师教育》作为校内教研学术刊物,并对外交流。学校为每位教师免费提供一份《师范教育》和《福建教育》,方便教师们博采众长,借鉴创新。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要提交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研论文,优秀论文在校教育年会宣读交流。1990年举行校首届教研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7篇,此后年年评选,成为定例。组织教师学习新教学大纲,提高对整体改革的认识,自觉贯彻教改精神。对课堂教学管理,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证,以目标管理导向,全程管理监控。同时,强化教学秩序管理和质量评估来监控推动。从排课到教学基本环节,如教学计划、教案、上课、听课、作业、小测、辅导、考试等进行量化要求。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予以反馈评估,学年结束则填写《教师学年工作量化评分考核表》,采用个人自评、教研组考评、学校总评三级制进行考核。教学任务落实方面,以全程监控、分段反馈的办法进行检查,如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期中阶段检查——期末总评。教学效果则通过学生平时考查、阶段考、期末考或毕业统考以及有关的知识技能竞赛来得到反馈,也从教师开课比赛活动等来评定或不定时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参考评估。
  五、加快校园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教改力度,提高教育质量。1992年,新建了图书馆综合大楼,1995年又新建艺术楼,添置了大批图书和教学设备。这一时期,龙师教改力度加大,办学质量稳步攀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种比赛频获佳绩。十项基本功比赛,获省中师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一等奖,书法比赛多次获全国中师生一等奖。学生朱钟平的书法作品,被选入中国美术馆展出;陈东赐在全国中师生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课本剧评比赛,获全省中师第一名;女排男篮在省中师比赛中双获冠军。1995年,龙师保送生被福师大录取7名,创龙师历史和初建中师校最高记录;大批优秀毕业生奔赴漳州市八县一市一区。学校教研成绩硕果累累,教师的大量论文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有的被登在《人民教育》、《师范教育》、《中国教育报》上。1993年,全省中师论文评比,龙师有12篇获奖,独占鳌头,有不少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有的还出版专著。1995年,学校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1991和1994年全国中师校长考察团及全省中师校长会议先后莅临龙师参观考察,盛赞龙师办学成绩和管理水平。
  近两年来,龙师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1997年开展了中年教师综合素质评比,在24位中年教师中评选出“中年八秀”。并组织“中年八秀”外出江苏南京晓庄师范、无锡师范、浙江杭州师范、福建宁德师范等省内外先进师范参观取经,进一步开阔视野,培养学科带头人。1998年,开展老教师综合素质评比,加强示范作用。
  1997年,在漳州市区确定八所办学有特色的小学为龙师教育实践基地。同年冬,建成广安大厦,使60多户教职工喜迁新居。1998年秋,又建成一幢八层公寓式学生宿舍大楼。龙溪师范学校在改革中不停前进,也跨步向素质教育的办学新高度攀越。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大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