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湖花卉扬名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664
颗粒名称: 九湖花卉扬名远
分类号: S68
页数: 5
页码: 143-147
摘要: 龙海市九湖镇地处漳州城区南郊,这里属闽南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南面以群山连绵的九龙岭为屏障,北面以“中国富士山”——圆山为依托,清澈的九龙江水环腰东流。沧海桑田,天赋人创,造就了一处繁花锦簇、风景清佳的热土——九湖。九湖素称“花果之乡”。花卉是当地的一大传统特产,也是九湖镇一大支柱产业。镇内拥有各种名花异卉达千种。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因其素洁清雅,只凭一勺水可为大众唱春歌而独步花坛。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到九湖百花村视察,并和花农促膝交谈,鼓励花农“要增加品种,长短结合,把营销搞活”。不少中央及省市领导、知名人士在百花村留
关键词: 漳州 九湖 花卉

内容

龙海市九湖镇地处漳州城区南郊,这里属闽南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南面以群山连绵的九龙岭为屏障,北面以“中国富士山”——圆山为依托,清澈的九龙江水环腰东流。沧海桑田,天赋人创,造就了一处繁花锦簇、风景清佳的热土——九湖。
  九湖素称“花果之乡”。花卉是当地的一大传统特产,也是九湖镇一大支柱产业。花卉主产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水仙花产区,以蔡坂为首的田中央、大梅溪、小梅溪、洋坪、新塘、下庵等村,一个是久负盛名的集各种花卉、盆景的销售、生产基地——长福村。这里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映长春之美。镇内拥有各种名花异卉达千种。尤以水仙花、兰花、茶花、红梅、瑞香、丹桂、七里香、榆树、铁树、榕树、龟背竹、红袍绿带竹等为珍品。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因其素洁清雅,只凭一勺水可为大众唱春歌而独步花坛。它不仅能散发出泌人心脾的芬芳,更能“据形授意”雕刻出维妙维肖的艺术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1971年在香港海洋公园举办的“福建省漳州宜春水仙花展”,盛况空前,每年春节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迎宾花,就有九湖人精心雕刻的水仙花。1985年春节,水仙花在南极中国长城站傲然盛开,1997年,水仙花被定为省花。
  九湖的花卉品种多,档次也在逐步提高。花农学习并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培育出不少名贵花木和引进的国内外新优品种。镇内较有名气的园艺、盆景雕扎师傅上百人,一些有实力的花卉公司还承包了公园、广场及道路的绿化、园林设计施工。花卉这一产业的发展,给花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乐安工业区、百花香料厂、路安加油站、荔湖宾馆等相继建成投产。真可谓“此花开后百花开”,推动了整个九湖经济的发展。
  九湖的花卉业经历了一段由起步发展到受挫折、由恢复到遭破坏再重新崛起的曲折过程。据载,明朝永乐年间,宋大理学家朱熹的第八代重孙朱茂林迁居九湖长福村,看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便拓园成圃,养花植草聊以怡情养性。他的后代承先祖之风雅,家家户户都种花植草,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积累丰富的经验,一代一代往下传。到如今,长福村的村民都有自己一套养花本领,并将花卉发展成一种主产业。1963年,朱德委员长到长福村视察时,看到整个村庄花繁树茂,家家楼台庭院百花争艳,盆景多姿。欣然说出“真是个百花村啊!”从此,长福村又名百花村。朱委员长回京后,还托人寄给百花村一套《兰花谱》,勉励花农精益求精,办好百花园,发展花卉这一特色产业。
  清代及民国年间,九湖的花卉生产已初见规模。据清《龙溪县志》载:“出廓南五里有乡日塘北,居人不种五谷,种花为业,花之利视谷胜之。”花农把培育出来的盆花、盆景、切花销往漳、厦、泉,并开始远销省外及港澳地区。一时间,“卖花长福”饮誉四方。后因遇上灾荒和战乱,花市开始冷落萧条。
  解放后,花卉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4年,花农联合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创办了集体花卉苗圃,为大面积的生产提供了花苗。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花卉花产被扣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三顶黑帽。百花村遭受浩劫: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30多亩花圃被捣毁、焚烧,损失近48万元;一些花农户产的花卉不能自由买卖,花农无心种花,只好把花圃改垦为果园、蔬菜地。当时农民经济收入甚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花卉生产获得新生。国家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方针。机关、学校、工厂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家庭都利用花卉、盆景来美化环境。花卉生产受到重视,农民也有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自主权,传统花卉生产便开始转向花木商品生产,花市逐步复苏、繁荣。九湖花卉便开始大面积栽培,花卉品种逐步增多,数量逐渐增加。有了一技之长的花农更是大显身手,花卉销售量日益增加。据当时统计:花圃面积,1978年只40多亩,至1984年,已发展到175亩,合家庭式花圃275多亩,共有450多亩。水仙花的种植面积,1978年只600多亩、500多万粒,到1986年已达到2512亩、900多万粒。其中出口300多万粒,创汇1000万港元。九湖花卉业1978年收入约28万元,1984年增至810万元,1985年又增加到841万元,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收入水平。于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九湖花果职业中学,开设花卉栽培等课程,培养育花专业人才。水仙花专业村——蔡坂建立了“水仙花研究所”,花农参与科研活动,着重摸索水仙花叶芽变花序等新技术。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镇政府还从外地特聘了专家、教授讲课。把水仙花的栽培、管理、雕刻技艺拍成专题片。为了能够延长供花时间,研究所试验成功了切花保鲜技术,把大田中元旦吐出来的花蕊经药水处理后,冷冻贮藏,需要时取出,又可照常开花吐香,并采用了小鳞茎切片组织培养,利用激光辐射来加速良种的繁育。
  如今,九湖的花卉业更是东风劲吹大潮,新形势下的百花村花红叶绿,一派生机盎然。九湖花农更是大手笔地写花卉诗篇。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传统绿色产业的战略,计划以百花村为龙头进一步发动群众种花养草,尽快建成3500亩水仙花基地,努力使花卉生产上规模,发挥镇花木公司和益华花卉进出口公司的纽带作用,引进国内外新优名贵品种和盆雕技术,使花卉生产上档次。同时,以百花市场为依托,拓展花卉销售渠道,架起生产与销售同步发展的金桥,从而提高花卉生产效益,使之成为我镇乃至漳州的一大特色产业。今日,花农把自家精心种植、雕扎的花卉盆景搬到公路沿线,俏售给南来北往的旅客,形成国道324线路沿“百花一条街”,奇花异卉争妍斗艳,万紫千红陪客八方。“百花一条街”是九湖花卉生产、销售的一个窗口,也成为漳州南大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百花村两委计划建成朱德纪念馆、园中招待所、花卉盆景研究所等集生产、接待、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娱乐中心,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观赏九湖的花卉,为九湖花卉产业再开窗口。
  作为九湖花卉生产、销售专业村的长福村,常年有300余人在祖国各地及海外地区搞产品营销,引进新优品种,进一步拓展市场。九湖人已引进较新的泰国兰花、印度榕树、巴西铁树、新加坡色叶、台湾发财树、夏威夷棕竹等360多个品种,还着手建造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育花植草工厂化温室,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名花产品的档次,使花卉盆景的生产向国际化、现代化接轨。
  九湖镇党委、政府搭台,让花农唱戏,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无锡、昆明、香港等城市参加花展会。参展的九湖“拳头”产品——水仙花和一些艺术盆景都受到一致好评,大大提高了九湖花卉的知名度。
  1995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六),春风送暖八闽绿。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到九湖百花村视察,并和花农促膝交谈,鼓励花农“要增加品种,长短结合,把营销搞活”。在飘逸着水仙花香的百花村花房里,总理欣然命笔:“百花争艳,万民常福。”在此之前,百花村先后迎接前来视察的朱德、林彪、邓子恢、聂荣臻、张鼎丞、阿沛·阿旺晋美、谷牧、陆定一、王任重、习仲勋、杨成武、陈再道、胡绳、邓力群、万里、刘宁一、胡乔木、纪登奎、彭冲、王兆国、方毅、赛福鼎·艾则孜、班禅·额尔德尼、杨静仁、王光英、宋平、廖汉生、杨汝岱、田纪云、杨尚昆、乔石、华国锋、迟浩田、李铁映、倪志福、刘成果(排名按时间次序)等中央及有关省市领导人。不少中央及省市领导、知名人士在百花村留下了赞咏的诗画、题词。其中有陆定一的“百花村”(现为百花村花园进口门额)、班禅·额尔德尼大师“为四化”(汉字)等传世墨宝。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荣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海市九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