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古道几盘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625
颗粒名称: 盘陀古道几盘陀
分类号: U459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盘陀岭,位于福建漳浦、云霄两县交界处,地处梁山山脉中段,山高岭峻,蒲葵茂盛,古称“蒲葵岗”。汉代为闽越、南越两诸侯国分界线上的关隘要口,称“蒲葵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盘陀岭自唐代起设有驿道,是沟通闽粤的主要陆路通道。此时的盘陀岭路段已难承受日益繁忙的运输重任,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国道324线的“卡脖子”路段。这一状况引起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自1985年起,省、市、县交通部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就对盘陀岭路段改造问题多次进行调研、勘测、论证。各级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开凿公路隧道。
关键词: 漳州 盘陀 古道

内容

盘陀岭,位于福建漳浦、云霄两县交界处,地处梁山山脉中段,山高岭峻,蒲葵茂盛,古称“蒲葵岗”。汉代为闽越、南越两诸侯国分界线上的关隘要口,称“蒲葵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盘陀岭自唐代起设有驿道,是沟通闽粤的主要陆路通道。盘陀古道,蜿蜒曲折,跋涉艰难。明朝登州太守林弼过盘陀岭时,曾留下“盘陀岭上几盘陀⋯⋯太行蜀道复如何”的慨叹。
  直至1966年,因国防战备需要隐蔽运输,同时也为发展山区经济,龙汾干线公路改线,将漳浦经旧镇至云霄的沿海线改为经盘陀岭的越岭线,盘陀岭才开始通公路。由于当时财力和时间有限,修建该路段采用盘山展线之法,标准为老六级。虽说公路里程比沿海线缩短了21公里,但路面狭窄,坡陡弯急,路基仅7.5米,上下坡长6.8公里,共有64个弯道,最小的转弯半径仅23米,最大纵坡达8.5%,行车极为艰难。每遇春夏雨季,岭上云雾缭绕,车辆穿行、交会险象环生,交通事故频繁。据统计,从1984年至1987年三年间在该路段发生翻车、撞车的交通事故年平均有47起之多,人称“云中天险鬼门关”。再老练的驾驶员过岭也得提心吊胆,手心捏出一把冷汗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和闽南金三角经济开发区相继建立,国道324线成为连接闽粤公路运输的主要干道,交通量急剧增加,机动车昼夜流量达3000辆次以上。此时的盘陀岭路段已难承受日益繁忙的运输重任,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国道324线的“卡脖子”路段。
  这一状况引起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自1985年起,省、市、县交通部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就对盘陀岭路段改造问题多次进行调研、勘测、论证。1986年6月,交通部王展意副部长亲自到盘陀岭视察,尔后又派3名高级工程师前来实地勘测;1986年夏,省交通厅长张金华亲率省公路局及厅有关处室领导现场办公,研讨改建方案。各级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开凿公路隧道。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颜斐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