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民俗拾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95
颗粒名称: 渔家民俗拾趣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4
页码: 132-135
摘要: 漳州市沿海渔家的民风淳朴,性格豪爽,勤劳刻苦,讲道德,崇信义,尚礼让,精神文明建设成风气。在一条渔船上,凡捕获的鱼都是“先吃”而后出卖,再给同船伙计分红,体现“同舟共济”的观念。在吃喝方面,由于渔家过着抢潮赶汛、战风斗浪的海上生活,格外盼望吉利安祥,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餐饮规矩。渔民吃鱼,吃完一侧,要把鱼骨拉扯掉,再继续捡鱼肉吃。如果用筷子翻转吃去一半的鱼体,便犯忌了。怕“翻”,就是生怕翻船的寓意。船上喝酒,也不能把酒杯倒翻,同样也是忌“翻”字。可是,改革开放以来,渔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口味也随着改变,腌三角鱼〓汁,也少有问津的了。意喻要挑肥拣美,应该抓住气候和时机。
关键词: 漳州 渔家 民俗

内容

渔船讲“礼让”,吃喝有“规矩”
  漳州市沿海渔家的民风淳朴,性格豪爽,勤劳刻苦,讲道德,崇信义,尚礼让,精神文明建设成风气。
  他们在海上行船,格外讲礼让。两船相遇,为了避免相撞,长期以来成为一套不成文的规矩,总是大船让小船,载重的船让载轻的船,顺风顺潮的船让逆风逆潮的船,正在航行的船要让住洋作业的船,后下网的船让先下网的船,抛了锚的船让在生产作业的船。若是碰到夜间航行或锚泊,通常要在桅杆顶上点起灯为号;渔民在洋上讨海,经常会碰到缺淡水或缺鱼饵,渔家都有主动赠送济助的习俗。在一条渔船上,凡捕获的鱼都是“先吃”(留足食用)而后出卖,再给同船伙计分红,体现“同舟共济”的观念。
  在吃喝方面,由于渔家过着抢潮赶汛、战风斗浪的海上生活,格外盼望吉利安祥,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餐饮规矩。在船上用饭,打饭用的勺必须直直地竖插在饭桶(锅)上,象征着出海扬帆,顺风得意。要是把饭勺斜插或是倒放,那就有不吉利的犯忌。渔民吃鱼,吃完一侧,要把鱼骨拉扯掉,再继续捡鱼肉吃。如果用筷子翻转吃去一半的鱼体,便犯忌了。怕“翻”,就是生怕翻船的寓意。船上喝酒,也不能把酒杯倒翻,同样也是忌“翻”字。
  渔家腌制多特色
  常言道:靠海吃海。渔家多吃海产,盐渍品居多,腌制食品手艺好,有特色,风味独特,有着不同于陆上居民的饮食文化。浯屿岛的腌白带鱼、勒鱼、腌板鱼,海门的九虾酱,梅岭的腌虾蛄、〓仔〓,漳浦的海〓(美名“风眼〓”)、麦螺〓。这些腌作海味,凡华侨回乡探亲,都是很受赏眼的礼品。有的定居南洋的华侨,每年都写信来,索寄家乡可口的腌制海味。
  此外,漳浦佛昙的咸菜煮沙鳗(鳗鲶)、清燉浮南桥〓乌(鲻鱼),沙西的糖煮螃蠏,云霄竹塔的浸渍咸蚶,都是进膳的名菜。在诏安、东山,几乎渔家户户都自腌三角鱼〓,作为全年的基本菜肴,或者曝晒取出〓汁(又叫虾油),便是上等的调料品,做菜燉肉、煮鱼肉粥,一经调料,更觉鲜甜爽口。可是,改革开放以来,渔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口味也随着改变,腌三角鱼〓汁,也少有问津的了。
  渔家春联满船红
  一年一度的春节,渔民“歇海”回家,户户桃符更新,张贴红春联上门,热热闹闹,讨吉讨利。他们的门联都爱好喜句子,大致写着:
  岁岁出海平安日,年年渔家如意春;
  东海奔腾江山秀,春风浩荡渔业兴;
  四海春风随处好,三汛银光应时新;
  龙门鱼跃宏图展,渔户喜临丰收年;
  锦秀河山春似海,千帆竞发势如潮;
  风和日丽歌盛世,渔汛旺发报新春;
  满载荣归赶利市,扬帆出海遇顺风;
  金波鱼跃宏图展,门前狮舞春色娇;
  改革春风渔区皆春色,
  时逢盛世耕海建奇功。
  门联必定配上横批。横批多写:出海平安、一帆风顺、春盈四海、瑞气临门、福到渔家等等吉祥好话。
  渔家在春节前夕,总要把渔船洗涮得干干净净,再装饰一番,然后贴上红联。因为渔民一生战风斗浪,其生存和发展都依托于船。所以,对船都像农民对土地一样宝贝。
  渔家给渔船贴红联,以东山铜陵镇“牵风船”作例:船头“秀面”为“木龙光彩”,船眼称“龙目”,一边为“虎口拔银牙”,另一边为“龙头生金角”;船头桅杆称“头桅”,写“乘风破浪”,中桅写“八面威风”,尾桅杆叫“尾送”,写上“顺风得利”;舵杆写“万军主帅”,鱼舱写“满载荣归”,水柜写“龙井甘泉”,驾驶室的门联题写:“顺风顺水顺人意,得财得利得万金”,加上横批“人欢鱼跃”。春节时分,真是渔家满船红,红联写出“海脚(海边)人”的船俗风情和渔家心愿。
  渔民谚语够品味
  渔民在海洋生产、生活斗争中,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渔家谚语俗话,以渔喻事,既通俗顺口,又富有哲理,含有渔民的民俗情趣,带有海产品的科普知识。略举几例琐谈:
  “三更穷,四更富,五更起(盖)大厝”:它说明渔业收入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一遇上大发海,盈载而归,立即致富。
  “行船走马三分命”:意指渔民在海上作业风险性大,风浪难测,威胁渔民的性命安全。
  “农民年收两冬,渔业日日见财”:说明渔船出海,或多或少可捕到鱼,日日有收入。这句谚语阐明了渔业经济的特点,大大有别于农业。
  “鱼金鱼土”:意思是说,有时鱼的保鲜好,卖价高,就如金子一样值钱。否则,所捕的鱼变了质,卖价贱如粪土。
  “江鱼多头”:“江鱼”学名叫康氏小公鱼,经炊熟晒干,多掉鱼头。渔民以此喻办事、管事的头头多、婆婆多。
  “海中无鱼,江鱼做元帅”:意思是讽喻天下无贤人,只好叫小人主事。
  “贪俗(便宜)买狗鲨”:意喻贪便宜的人,注定买不到好货。
  “鲂鲨狗无份”:吃鲂鲨连软骨嚼食殆尽,家狗子想吃,连个鱼骨也吃不到。意喻好事人家全揽了,你想捞也捞不到。
  “会〓是〓,不会台屎流流”:煮鲎要先剥肉,处理好内脏。不然,煮得恶味难吃。谚语比喻工作方法对头,才能办好事情。否则,就是好事也会搞糟的。
  “春鮸冬鲛〓力”、“春〓冬毛蟹”、“寒〓热鲈”,春吃鮸、〓,冬吃鲛〓、毛蟹,寒季吃〓、热天吃鲈,正合季节,鱼肥味美。意喻要挑肥拣美,应该抓住气候和时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友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