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大道三波四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87
颗粒名称: 奔大道三波四折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118-120
摘要: 新中国建立伊始,漳州照样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商市萧疏,百业凋零。可是,获得解放的漳州人民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继续从事“八宝印泥”个体经营的铺号也无不例外。随着党的新解放区政策的深入宣传,漳州一些个体劳动者觉悟起来,要求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生产。纠纷解除后,魏鸿年扛起“魏丽华斋”老旗号,在打锡巷金狮巷口重新经营“八宝印泥”,而郑珊瑚则在原址恢复“国华斋”旧号。漳州“八宝印泥”行业开始走上合作化道路,原有的25名从业人员和工人得到安排。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两年后的1978年统计,当年的“八宝印泥”年产量只恢复到1.96万盒而己,就不用赘说“浩劫”中的数字了。
关键词: 漳州 八宝印泥厂 发展史

内容

新中国建立伊始,漳州照样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商市萧疏,百业凋零。可是,获得解放的漳州人民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继续从事“八宝印泥”个体经营的铺号也无不例外。
  随着党的新解放区政策的深入宣传,漳州一些个体劳动者觉悟起来,要求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生产。早在1952年,市区便领先组织起农具、纺织(手工)两个合作社。1955年,漳州市(今芗城区)手工业联合社宣告成立,开始带领全市手工业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奔走社会主义阳关大道。这之前,“八宝印泥”行业发生了一起招牌纠纷案:原“魏丽华斋”远房裔孙魏鸿年向市手联社提出申述,说先辈只把“魏丽华斋”家当卖给林仲山,并没有变卖商号古招牌,要求收回“魏丽华斋”匾额。这桩事经过市手联社调解,同意魏鸿年收回古匾额,原收购“魏丽华斋”的铺东郑珊瑚(林仲山妻)表示无异议。纠纷解除后,魏鸿年扛起“魏丽华斋”老旗号,在打锡巷金狮巷口重新经营“八宝印泥”,而郑珊瑚则在原址恢复“国华斋”旧号。为此,当时漳州“八宝印泥”经营者则变成五家:“丽华”、“国华”、“图华”、“宝芳”和“南升”。
  1956年1月22日,漳州市万民欢呼“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宣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提前完成”。全市有6145个手工业者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一共办起112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小组。生产“八宝印泥”、文具的11家个体户同时组织文具合作社(社长刘依奏)。其中仅有“图华”、“国华”、“宝芳”三家加入,而没有“漳州首富”之称的“南升”名次。因为“南升斋”乃以国药业为主,制售“八宝印泥”为次,被划到医药行业实行公私合营。该号资本家郑水狮则将水银、银朱、油硃以及库存银元折值12500元投入公私合营企业。这样,加入集体所有制的文具合作社,只有“图华”、“国华”、“宝芳”三家(“丽华斋”未入社),资产不上6万元(包括原料、制作工具等)。
  漳州“八宝印泥”行业开始走上合作化道路,原有的25名从业人员和工人得到安排。如“图华斋”从业人员宋月娇入社后安排为技术指导,“国华斋”从业人员郑珊瑚安排为会计,名师傅光辉也安排得当。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化制度的出现,追求“一大二公”,文具合作社遂与羽毛球厂、染纸厂合并,升为漳州文教用品合作社,未待完成清产核资,又来个“一步登天”地转为国营漳州文教用品厂(厂长由原社长刘依奏升任)。可是,名闻遐迩的八宝印泥的生产仅仅划为一个小车间。那时候,虽然印泥家小位不尊,车间工人、师傅还重视综合原来几家八宝印泥作坊的配方,取其长,弃其陋,结合科学方法进行制作,使漳州八宝印泥的质量更进一步。检质时,把它印在萱纸上,用火烧后,印章字迹还是清晰可见。不过,那时候也仅仅是维持性的生产,产量不多,只有4个品种4个规格。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颁发了《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文教用品厂遂在“调整”声中,从“国营企业”的名份上退下来,重新恢复集体所有制,把羽毛球生产部分划出去,改办文教、染纸两个合作社,八宝印泥生产纳入文教社。1963年,市委号召开展“二赶三消灭”活动(赶上海、福州,消灭质次、消灭价高、消灭亏本),漳州手工业注意恢复“八宝印泥”等一批名牌产品,由于社里技术力量不足,印泥质量一度滑动,便聘请民国时期“绮红轩”的主人陈寿西出山作技术指导。时过三年(1966),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狂飚掀起,“八宝印泥”遂遭厄运,被当作“封、资、修”加以横扫。到1970年又刮来透风,把文教、染纸、簿籍三个社合并成一个文教合作工厂。“八宝印泥”虽然维持生产,但是经过三波四折,往复折腾,削肉伤筋,何有发展之可言。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两年后的1978年统计,当年的“八宝印泥”年产量只恢复到1.96万盒而己,就不用赘说“浩劫”中的数字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