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重珍珠”扬名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85
颗粒名称: “品重珍珠”扬名时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清朝末期,漳州随着厦门门户开放,对外通商频仍,制售“八宝印泥”的“魏丽华斋”老板提高外销意识,重视扩大影响,便于辛亥革命前一年拿出产品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1915年,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准备黄袍登基,“魏丽华斋”抓住“洪宪”闹剧之机,特地订制一批搪有“洪宪”年号的瓷质印泥盒,以招揽生意。同年,又将产品送往巴拿马万国博物展览会参加展出,备受佳评,荣获特等奖。随之声誉涌起,爪哇、仰光等地区华侨团体,纷纷为之赠送“国货之光”、“驰誉神州”、“金石增辉”的纪念银牌或奖勉状。“魏丽华斋”的八宝印泥因而售风大盛,收入可观。当时,一小两装的珍品“八宝印泥”,价高黄金一钱或一钱半不等。
关键词: 漳州 八宝印泥厂 发展史

内容

清朝末期,漳州随着厦门门户开放,对外通商频仍,制售“八宝印泥”的“魏丽华斋”老板提高外销意识,重视扩大影响,便于辛亥革命前一年(1910)拿出产品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1915年,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准备黄袍登基,“魏丽华斋”抓住“洪宪”闹剧之机,特地订制一批搪有“洪宪”年号的瓷质印泥盒(尚存原件),以招揽生意。同年,又将产品送往巴拿马万国博物展览会参加展出,备受佳评,荣获特等奖。随之声誉涌起,爪哇、仰光等地区华侨团体,纷纷为之赠送“国货之光”、“驰誉神州”、“金石增辉”的纪念银牌或奖勉状。“魏丽华斋”的八宝印泥因而售风大盛,收入可观。当时,一小两装的珍品“八宝印泥”,价高黄金一钱或一钱半不等。
  “八宝印泥”贵在于“工”,赚利丰厚。民国建立前后,漳州动手仿制或兼制八宝印泥者一家家崛起,有的国药行老板眼见有厚利可图,也开始设斋立轩兼制八宝印泥,有的嗜书文人也兴趣于经营此业,有的商人还投资几百上千光洋挤入此行。在1918年漳州成为闽南护法区首府之前,一个小小的漳州城,便有手工作坊式的“八宝印泥”商号8家,除老号“魏丽华斋”从“源丰”药店搬至丝线街蔡同行内经营外,尚有“不夺斋”、“成文斋”、乙尘庐”、“绮红轩”、“庄睛阁”、“南阳银珠行”和“南升斋”等。例如“南升斋”,本来是经营参茸药材业务,但该号看见八宝印泥旺市得利,也腾出一手进制作印泥的原料,上市销售。因为他们的资金多,投资不久也名盛一时。类似这种情况者,不外三两家。因此,漳州“八宝印泥”自20年代中期起就相当走热,内销增多,外销也相对增加。民国三年(1914)漳州手工业制品经厦门港出口的总额7,066,443美元,过十年(1924,)则增至19,268,649美元。虽然很难拆出作为手工业工艺制品的“八宝印泥”的单项数值,但也可以折视出“八宝印泥”外销额的提涨内情。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准备南下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时,有北京华侨招待所副所长陈兆龙(漳州人,原同盟会会员),应漳州护法闽南军司令林祖密的邀聘,自京南返出任该军参谋长。经沪途中,随国民党元老居正晋谒孙中山,聆听教诲,并呈赠北京“荣宝斋”经销的漳州“八宝印泥”一盒,还向孙中山先生简介“八宝印泥”的制作历史和产品特色。告退时,孙中山挥毫题赠“品重珍珠”四字。1920年,“魏丽华斋”老板向陈兆龙求借孙氏墨宝,刻制在该号“八宝印泥”的精致木盒装商标上。可惜,军阀张毅于1922年查抄了陈兆龙家,孙中山的墨宝手稿不知去向,疑毁于此难。
  由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挥毫题书“品重珍珠”,漳州“八宝印泥”身价百倍,热中于此业的商户复起数家。到三十年代,漳州小城制售“八宝印泥”的新铺号增加了“国华斋”、“丽星斋”、“图华斋”、“宝芳斋”和“慧庐”五家。其中“国华斋”系龙溪县商会会长林仲山在陆安东路所开设。他眼见“八宝印泥”市面叫俏,便掏出光洋千把块开张制售。这末一来,漳州小城共有八宝印泥铺号13家,且多集中于陆安东路一带,可谓一时之盛。但是,每家都是作坊式手工制作,其八宝印泥年销量最好的一家几百盒,差的一百几十盒不等。虽然销量非巨,而市场却也前景看好。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