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发展概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77
颗粒名称: 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发展概略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7
页码: 105-111
摘要: 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由馨苑、同善堂等8家私营药店联合组成的漳州公私合营制药厂。40年来,已发展成为国家中成药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福建省5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多年连续入选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500家工业利税大户排名榜。于是,片仔癀遂在海外行销,在东南亚各地享有盛名。这时,他已患有严重疾病,自知不久于人世,心想把片仔癀秘方传于后人。民国29年,黄拢狮病逝后,其妻李珠继续经营此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馨苑”号划归医药行业,1956年全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馨苑”和其他8户同业,组织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片仔癀被列为厂内的主要产品之一。
关键词: 漳州 片仔癀 公司发展

内容

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漳州市制药厂)的前身,是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由馨苑、同善堂等8家私营药店联合组成的漳州公私合营制药厂。40年来,已发展成为国家中成药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福建省5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多年连续入选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500家工业利税大户排名榜。
  一、历史渊源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宫廷一御医,因不满严嵩父子残害忠良,逃离京都,辗转来到漳州东郊璞山岩寺,削发为僧。当时寺僧有练武习惯,平时舞刀弄枪,难免身伤骨损。这个隐名的御医,将带来的宫廷秘方,制成八宝丹(以下统称“片仔癀”),为习武的寺僧疗伤,疗效独著。附近农民遇有刀伤棍损,寺僧也广为施治,无不药到伤除。“八宝丹”在群众中有很高声誉。这个隐居御医对此药处方不外传,成为璞山岩寺的传家宝。清末,璞山寺传到寺僧修文手中,寺庙香火式微。修文为生计所迫,乃将片仔癀制成成品,寄托东门“馨苑”茶庄出售。为扩大影响,地方名士庄俊元为其题写市招,悬于馨苑店前。修文死后,片仔癀秘方和制作技术由其弟子延侯继承。而后,延侯还俗,娶“馨苑”茶庄李珠为妻,便以茶庄为据点,专制片仔癀销售。延侯,俗名黄拢狮,今漳州市龙文区渡头村人。还俗后,广交文人名士,经常品茗清谈,介绍片仔癀药效。通过文人们的口头宣传,便把片仔癀进一步推向社会。当时,一些川走海外的水客,熟知东南亚一带民性强悍,常因斗殴致伤,闻名片仔癀有特殊疗效,每次海外归来都携带一些出洋;华侨回国回乡探亲,亦多购此药,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于是,片仔癀遂在海外行销,在东南亚各地享有盛名。
  民国中期,名曰茶庄的“馨苑”,实际上已以制药为主营,专制“片仔癀”、“秋习丹”、“七厘散”销售。抗战前,黄拢狮为了争取外销,曾到厦门市开元路开设“馨苑”分店,设售已制药品。抗日战争爆发翌年,厦门沦陷,黄拢狮不甘愿做“顺民”,愤然关闭分店,回到漳州。这时,他已患有严重疾病,自知不久于人世,心想把片仔癀秘方传于后人。按照璞山岩寺规,片仔癀处方和制作技术只能“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但他考虑到儿子幼小,无力继承,乃决定打破寺规,将处方和制作技术传给妻子李珠。终于使这一宝贵医药遗产留传下来,造福后代。民国29年,黄拢狮病逝后,其妻李珠继续经营此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馨苑”号划归医药行业,1956年全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馨苑”和其他8户同业,组织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片仔癀被列为厂内的主要产品之一。
  二、艰苦创业
  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组建初期,从业27人,资金14231元,设备仅有一台四马力的柴油机。1957年,原神粬厂并入制药厂,人员增加到58人,资金也只有2.35万元,制药工艺全靠手工操作。由于资金短绌,原辅材料无力成批购进,生产上只能零敲碎打,加上主要产品“片仔癀”的处方和制作技术掌握在私方人员李珠手中,秘而不献,只好由她负责组织生产,进行手工操作。然而,因制作工艺落后,1956年所生产的片仔癀仅7.6公斤,产值只有数千元。为了药厂主产品的生产获得发展,厂方曾动员李珠献方献工艺。但她心存“传家宝”旧观念,生怕献了方丢了饭碗,顾虑重重。再经医药行业领导和同业间的教育帮助,激发了她的爱厂爱国思想,终于自愿把秘方和生产工艺献出来,为制药厂的日后大发展建了功、出了力。
  漳州公私合营制药厂掌握片仔癀处方和生产工艺后,没有固步自封地按照落后的手工操作组织生产,而是充分发挥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优越性,逐步改变制作工艺和包装式样。首先把切片袋庄改为整粒盒庄,1963年全年生产片仔癀增至57.03公斤,外销占96.4%,比1956年增长7.6倍。当时,尚没有正式的外销渠道,出口不畅,加上资金短绌,原材料无力储备,生产仍受制约。
  1966年,制药厂由公私合营过渡为国营,便设法和厦门外贸联系,争取通过正常外销渠道出口,并改换“僧帽牌”旧商标,采用具有漳州特色的“荔枝牌”商标重新注册,初步打开了国外销路,使年产量上升到175.09公斤,外销占98.23%。“文化大革命”初期,工厂生产尚未受到干扰,生产形势尚好。“文化大革命”深入开展,职工开始分化,组织两大派造反组织,进行夺权,工厂秩序混乱,虽然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鼓动下没停产,却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和原材料的管理,浪费严重。1968年制药厂成立大联委,大力批判“唯生产力论”,人心浮动,无心劳动,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85.5%。而后,“文革”打“内战”连年不断,导致原辅材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产品成本剧增,利润下降到建厂初期的水平。
  打倒“江青反革命集团”了后,厂里百废待举,以先抓好“片仔癀”的质量为重点。到1979年“片仔癀”质量上去了,产品首次荣获国家银质奖。但是,“十年浩劫”已把人们的思想搞乱,生产秩序还未能恢复正常,安全措施也未跟上去,以致1980年6月发生“仓库失火”事件,损失财产10多万元。省医药管理局领导特地来厂检查工作,带批评的亮黄牌:“厂房很好,工艺古老,管理混乱,银质难保”。
  1980年底,国家对制药工业进行全面整顿,省、市两级领导关心和重视制药厂问题,首先调整了厂领导班子,把有专业知识的技术股股长孙政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当时,国家又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新的领导班子围绕“质量第一”问题,采取一系列加强全面管理的措施,使制药厂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年),厂里产量翻了一翻,利润增加两倍半,连续三年实现“二位数、三同步(即销售、税金、利润同步”增长10%以上)。其主要产品“片仔癀”荣获了国家金质奖。到1986年,出口创汇1052万美元,1988年利润2271万元,比建厂初期增长300倍。
  三、科技兴厂
  漳州制药厂从1963年开始,就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初步建立小型化验室,开始对中药新剂型的研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人才源源输入,先后建立生产技术科、中心化验室、菌检室、资料室、药理室、动物房、药研室、计量室、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时,与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所挂勾,集中较强的技术力量,在厂内大抓技术革新和改造旧有设备,取得丰硕的成果。1968年,自制研磨机和球磨机各一台;1969年,派技术人员4人前往上海中药厂学习,回来后仿制上海微生粉末包装机4台;1971年,淘汰旧式压片机,引进国外BK—160摇摆式颗粒机2台、CII—150型单浆搅拌机1台,还自制筛粉机;1972年改装一个0.5T/小时的锅炉,引进3个0.5不锈夹层锅,自制直通气煮料锅和过滤冷却设备,添置B360型金包床和2—32型摇臂钻台钻砂轮机、电焊机、氧气机;1981年改革片仔癀天然发醇,自行设计装置远红外线烘干机,采用人工发酵;1982年,从西德引进一台起动式自动包装机,每分钟可包装“片仔癀”50粒,等于一个工人半小时的劳动量;1983年,引进多功能提取罐真空薄膜浓缩器等。该厂从1963年—1985年先后投入技改资金255万元;1992年—1995年的4年间,在促进科技进步上又投入资金近1亿元,其中仅列入国家“双加”工程项目的引进片仔癀等中成药生产关键设备,就投入3500万元,对进一步开发、研制新产品,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为日后全面达到GNIP要求作物质和技术准备,而且对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生产后劲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乘势腾飞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漳州制药厂职工解放思想,联系实际,采取“小步勤走”的方式,不断深化企业的内部改革,以增强内在活力。先后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完善车间生产经济责任制,并制订厂规厂纪,任何人必须遵守。一经改革,厂里盘活了资金,克服原先存在的销售力度不够、新产品开发步伐不快、内部管理薄弱等现象,进而充分发挥名牌、资金、人才三个优势。
  我国经济开始转轨的“八五”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制药厂感受到竞争和挑战。该厂为了让“片仔癀”这个金奖名牌产品和系列产品形成规模生产,夺取群体竞争优势,占领广大市场,1993年以漳州制药厂为核心,联合“健力宝漳州饮料公司”、“漳盛制药有限公司”、“漳州大酒店”等七家企业,组建片仔癀集团公司,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扩大生产规模,并扩大引进外资,同印尼、台湾客商联合兴办中外合资“漳宝”制药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在搏风击浪中,锻炼出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形成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对外经营、对内管理的运行机制,具备了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科技实力和一个坚强的“龙头”——以总经理洪志明为首的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1993年该集团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便显示其集团性企业的优势,产品销售总额达2.5386亿元,税利达11045万元。经过三年的拼搏,更上一层楼: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9387万元,利税23446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分别增幅达80.21%和99.36%。
  该集团企业所属成员,现有集团公司全资附属机构漳州市药物研究所、福建省漳州幅照中心;集团公司控股企业有漳州大酒店、中外合作漳盛制药有限公司、健力宝漳州饮料公司、片仔癀集团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南山日用品厂、东山金沙渡假村有限公司;参股企业有蓝田开发有限公司、香港漳龙实业有限公司、漳州海威(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及1996年通过行政划拨归属集团公司管理的漳州市化学品厂等。该集团立足药业,发挥资金优势和名牌优势,积极开展资产运营,长期投资总额达1.68亿元,投资领域除上列属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外,还涉及金融、建筑等其他行业;投资方式除控股、参股或独资兴办企业外,还有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1993年集团公司成立之时,净资产总值只有8798万元,1996年净资产总额增加到32828万元,三年之间增长了2.68倍。
  五、神药享誉
  医药界有一联古训:“炮制虽紧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繁必不敢减物力”。片仔癀因用料上乘,在选料上严格认真,宁缺不滥;工艺独特,在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工艺,使原料组合和生产流程更富有先进性,更加科学化,使片仔癀药品疗效进一步提高,不仅对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有奇效,对于烟酒过度、肝火上升引起的各种不适和治疗急慢性肝炎,也有独到的功效。上海市中医学会肝病分会曾组织5家大医院对此进行171例临床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片仔癀是一种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中国医科大学中药药理研究室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片仔癀”具有抗癌作用。由于“片仔癀”疗效显著,1984年荣获我国产品质量的最高荣誉奖“国家金质奖”。1994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药保护条例》,它又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之内。1995年,经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药名牌产品专家审核,推荐为《中国中药名牌产品》。片仔癀在国际上被誉为“安家至宝”、“神州妙药”、“中国特效的抗菌素”。
  由于“片仔癀”驰誉海内外,被定为国家一级中成药名牌产品。但市场上有假冒伪劣产品上市,鱼目混珠。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从1992年5月21日起,决定停止使用“荔枝牌”商标,启用片仔癀R(MIENTZEHUANO)新商标和新包装。最近,又使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全息激光防伪标贴”、“中国中药名牌产品水印纸说明书”、特种荧光油墨和“中国中药名牌产品防伪封口签”,原说明书、激光防伪标贴已停止使用,以维护名牌产品的信誉。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俊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