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化团体上山下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73
颗粒名称: 专业文化团体上山下乡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5
页码: 89-93
摘要: “文革”之前,文化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一个重要的方而就是:组织专业文化团体而向农村,上山下乡,开展文化普及活动,向农村输送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广大农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漳州布袋木偶剧团到龙海县田边、岭下生产队演出时,观众一场近四千人,舞台四周均挤满观众,群众称为看“四面戏”。为了更好满足群众的要求,漳州布袋木偶剧团还采取开戏单办法,让群众自己点戏。据16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上山下乡、下部队演出达2906场,观众达337.6万人次。新华书店进一步加强农村发行。他们于11月26日至12月13日,先后深入市郊7个公社16个大队和3个集镇进行巡回展览和演出半个月,观众6万多人次。
关键词: 漳州 文化团 上山下乡

内容

“文革”之前,文化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一个重要的方而就是:组织专业文化团体而向农村,上山下乡,开展文化普及活动,向农村输送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广大农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
  1962年,全市在春节前后、夏收夏种和秋收冬种以后,先后3次组织专业剧团下乡演出。据18个剧团(队)不完全统计,从1—10月,下乡、下部队共演出1565场,观众达159.4万人次。漳州布袋木偶剧团到龙海县田边、岭下生产队演出时,观众一场近四千人,舞台四周均挤满观众,群众称为看“四面戏”。为了更好满足群众的要求,漳州布袋木偶剧团还采取开戏单办法,让群众自己点戏。
  电影放映队深入山乡,把电影送上群众家门口去。平和县电影队一年里走遍全县所有的大队,使一些偏远山村的群众也能看到电影。革命老区南胜公社欧寮村群众说:“过去国民党来了就是烧、杀、抢,现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电影队,我们一定要搞好生产,报答党对老区人民的关心”。
  图书发行部门也进一步重视农村工作,有计划地发行为农村所需要的各项农业技术书籍和革命文艺作品。
  1963年,全市大部分专业剧团全年一半以上时间下到农村。据16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上山下乡、下部队演出达2906场,观众达337.6万人次。为了满足偏僻革命老区和偏远山村群众对看戏的要求,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平和县潮剧团组织了一支8人的演唱组,自挑行李、服装、道具,送戏上门。他们还边演出、边参加劳动锻炼,进行访贫问苦。
  平和潮剧团的作法,为全市专业剧团更广泛深入地为农业服务、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作出榜样。此后,全市有12个剧团也组织了文艺轻骑队,配合农村中开展的面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爬山越岭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新文化。农村电影队也通过边放映、边普查、边规划的办法,深入地开展普及放映活动。
  新华书店进一步加强农村发行。全市共有20个专职和兼职的农村发行人员,并配合供销部门建立136个销售点,便利了农村读者购书。文化馆、站也组织文化组、幻灯队下到农村,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辅导,并在抗旱斗争和秋收运动中,组织慰问队深入农村慰问宣传。
  1964年,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更加强调巩固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专业团更积极上山下乡,把革命现代戏送到广大农村。全市19个专业剧团,共上山下乡演出2928场,观众达326万多人次。其中上演革命现代戏1683场,观众198万多人次。
  漳州市木偶剧团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杨胜、陈南田年初出国访问归来,就脱下西装革履,自背行李上山下乡。春节期间,陈南田还带一个队到龙海县程溪公社和群众过年。10月间,杨胜又带另一个队到平和县老区演出。他们到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老区村欧寮、文峰等地。一年里行程2474里,演出191场,观众13.7万多人次。
  1964年农村电影放映事业更加普及。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全市设立1846个放映点(其中设在生产大队的放映点占总数的93.9%)使占农村99.2的人口,能够在3—5华里内方便地看到电影。当年,,人年平均看电影6.7次,比1963年平均年看电影6.1次,又有提高。1964年,漳州市还在农村举办两次“社会主义教育影片汇映”宣传活动,普遍地放映《夺印》、《李双双》、《罪恶地主庄园》、《喜看公社好年景》等优秀影片。
  新华书店进一步加强农村发行工作,漳州市一共设立163个农村发行点,配备32个专职和半专职的农村发行人员。全年经销到农村的书籍一共122万册,比1963年增长21%。其中政治通俗读物、农业技术书籍等占70%。
  在上山下乡巡回演出中,许多剧团尽量做到轻装简载,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处处同群众打成一片,改变以往那种伸手要劳力、要吃、要东西的错误作法。漳浦芗剧团下乡演出时,把年老病弱和不影响演出的人员留下来,只带二、三出戏的服装道具,并自带炊事员、生活用具和米、菜、油、盐,自挑行李、服装、道具,尽量不用或少用大队的劳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点物资。演员们说:“一顶斗笠一扁担,自背行李自挑担,只要农民看到戏,山高路远我不怕”。山区的妇女带着小孩来看戏,孩子睡了,演员就把小孩抱到住地。看管住地的同志还充当临时保姆照看小孩,让母亲们也安心看戏。云霄县电影二队的同志,人人学会推独轮车,在他们放映的地区内能通独轮车的,他们都自己推车傤载放映机去,不能通车的都自己肩挑去。漳州市布袋戏木偶剧团为了便于下乡,改制竹舞台,道具行李从36件精简为12件。每次散戏,演员还提着汽灯为开路回家的观戏农民照路。
  在上山下乡巡回演出中,许多剧团都把到穷乡僻壤、边远山村演出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以1963年为例,诏安潮剧团翻山越岭到距县城百多里地的秀篆、官陂、太平等山区;漳浦芗剧团趴上海拔1900多公尺的玳瑁山;龙海芗剧团二队到解放以后从没有剧团去演出过的粗坑、陈婆楼等地;漳州市布袋木偶剧团选择到我市最山的华安县去。他们在良村演出时,当地农民群情激奋,放竹炮欢迎,放竹炮欢送,开演也放了竹炮。有位老农走到后台对演员说:“我活了近百岁,从来没有看过布袋戏。我原来还以为布袋戏是人装在布袋里演”。
  在贫困山区演出,剧团还根据当地生活水平,不计报酬厚薄。漳浦芗剧团到老区演出,每场只收40元。龙海芗剧团一队在东泗公社水浒大队演出,大队送了180元,剧团考虑到大队不宽的经济情况,主动退还60元。
  在上山下乡巡回演出中,许多剧团都注重选好戏,演好戏,密切服务中心。在剧目选择上,各剧团多演配合社教运动的现代剧和思想艺术质量都较高的优秀传统戏或历史剧。1963年上半年,在各地农村上演的现代戏有《李双双》、《槐树庄》等20多个。其中还有以当地真人真事为题材创作的《锦江怒潮》、《活阎王黄汉东》以及歌颂抗旱斗争中表现了高尚共产主义风格的《碧水赞》等剧目。古装戏也是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剧目,如《春草闯堂》、《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
  同时,各剧团还紧密配合中心,开展以社会主义教育、抗旱保苗、抗洪抢收斗争为内容的宣传活动,并实地参加到斗争中去。1963年,诏安潮剧团采取“到哪里,编那里,唱那里”和“就地取材,现编现排现演”的做法,配合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编演了“光荣人”、“双叉路”、“控诉旧社会”等小演唱。他们运用“集(到集中场所)、分(化整为零)、晚(幕前加演)、休(利用社员休息时间)”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当地党委表扬剧团是“及时雨”,服务中心、配合运动作得好。漳州市布袋木偶剧团春节期间下乡演出时,编演了“赌博害处多”。农民反映说:“这无声子弹打中了人心,比抓人威力大。劝人弃恶从善,功德无量”。龙海、长泰、漳浦等县剧团和漳州芗剧团及训练班还组织演员参加抗旱和抢收劳动。许多地方的农民说:“共产党派来的剧团就是好,既是演出队,又是宣传队和劳动队”。
  那时期,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开展将革命文艺送下乡活动。1963年,原漳州(今芗城区)还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成了一支跨单位、跨行业的文化队上山下乡。这支文化工作队,由宣传、文化部门文教干部、芗剧编导、演员、电影队、阶级教育展览会工作人员共35人组成。他们于11月26日至12月13日,先后深入市郊7个公社16个大队和3个集镇进行巡回展览和演出半个月,观众6万多人次。工作队白天敲锣打鼓分头深入田间,边参加收割水稻,边为社员表演文艺节目。晚上则组织文娱晚会,放映电影,展出阶级教育展览、农村三史和图
  片。
  工作队编演的节目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一场3个多种头的文娱晚会,除电影,还能演七八个文娱节目,有方言相声、芗剧清唱、小型独幕芗剧、革命歌曲、乐器合奏等。由于节目短小,形式活泼,便于随时随地宣传演出。有一次工作队经过大寨大队,忙着收割稻子的社员要求为他们唱一小节。工作队立即拉起二胡,来个芗剧说唱。文化工作队上山下乡,群众反映良好:“这次文化工作队演出,小型多样,内容丰富,结合实际,既配合中心,又省工省本省时间,群众看了过瘾”。
  工作队既是文化宣传队,又是文化辅导队。除宣传演出外,工作队还抓紧时间辅导公社文化站、大队俱乐部、业余宣传队的活动。工作队到天宝镇时,即抽调两名文化馆来的干部,协助天宝公社整顿文化站,辅导天宝业余宣传队排练芗剧,改编《春风秋雨》和《大鼓凉伞》等节目。工作队到浦南镇,又辅导浦南业余宣传队矫正唱腔,传授化装知识,农村文艺工作者为之喜出望外。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启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