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0571 |
颗粒名称: | 话剧《龙江颂》创作始末 |
分类号: | K295.73 |
页数: | 7 |
页码: | 77-83 |
摘要: |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大抵都记得在中国京剧舞台上曾经有过8个“样板戏”。这8个“样板戏”中有一出“集体改编”的《龙江颂》。准确地说,这个戏的前身是话剧《龙江颂》。《龙江颂》则和我有过一段解不开、剪不断的姻缘。1963年,闽南地区的龙海县发生了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赤日炎炎,田地龟裂。根据县委的这一决定,榜山公社淹掉了自己的1300亩田。于是,确定组织人员创作以反映榜山风格为题材的话剧剧本。省市文艺界同志也为此举行了多次座谈会,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1963年12月28日,华东局在上海专门召开了一场座谈会,组织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熊佛西、叶以群等对《龙》剧进行评议。大家给予高度评介并提出若干修改意见。 |
关键词: | 漳州 话剧 龙江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