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洪袭来有砥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65
颗粒名称: “天洪袭来有砥柱”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灾害过去37年了。但当时冲在抗洪最前线进行英勇搏斗的党团员“砥柱形象”,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萤屏里。尽管旧事絮絮,今天写来却不无现实教育意义。当天,沙建公社党委书记张金木、团委书记赵铜水,根据县委的紧急抗洪部署,带领1000名“蓑衣大军”上潭碧防洪堤。张金木见势,从保护群众的性命财产安全出发,下令大批护堤人马撤回原村,组织男女社员把牲畜粮物迅速转移安全地带。洪水袭来,他得知有12个社员为抢救公物被洪水冲走,遂不顾自己发烧有病,单枪匹马地撑船出救,直到潭口便把全部落水者安全救回。张阿挞身处逆境,想到的还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想到的仍是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的利益。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洪水灾害

内容

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灾害过去37年了。但当时冲在抗洪最前线进行英勇搏斗的党团员“砥柱形象”,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萤屏里。尽管旧事絮絮,今天写来却不无现实教育意义。
  洪灾那年,我正在华安县工作。华安是个山县,地处九龙江北溪上游,山洪爆发,则首当其冲。当年四月起,阴雨连绵,到6月8日倾泻暴雨,大作狂风,猛然袭来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
  当天,沙建公社党委书记张金木、团委书记赵铜水,根据县委的紧急抗洪部署,带领1000名“蓑衣大军”上潭碧防洪堤。这条堤6公里长,保护着18个大队、两万多社员、15000多亩田园的安全。所以,千名抗洪大军人人佩扎蓑衣,顶大风,涉山洪,冒雨上堤叠砌沙包,加固堤岸,保护自己的“生命线”。
  下午二时许,山洪猛泻,江水暴涨,内涝成灾,低地势的部分村落已受淹。张金木见势,从保护群众的性命财产安全出发,下令大批护堤人马撤回原村,组织男女社员把牲畜粮物迅速转移安全地带。他另外留下300名党团员,交由赵铜水带领,进行沿堤巡防守护。这支冲在抗洪最前线的护堤队,尽管已有两餐顾不上吃,还是奋身坚守在只距洪水水位半尺高的险堤上,紧张地运扛沙包堵小缺口,冒险填塞堤岸罅漏。
  下午三、四点,张金木书记赤脚涉水,到公社抗洪指挥部指挥各大队抗灾。指挥楼下层已经漫水。他涉水上楼后,从电话中得知从县城开会赶回公社领导抗灾的公社第一书记和社长,都被洪水围困在途中,无法渡越。这时候,呆在公社抗洪指挥部,只有张金木书记和两三个干部,还有下去采访抗洪新闻的《华安报》记者李森泉和我两人。俗话说,抗洪救灾十万火急。于是,我们两个记者就自动当起电话传讯员,负责电话联络,传递指挥部命令。入夜,赵铜水打来电话,特急报告:“防洪堤缺口31米……”张金木一听,要我电话传达:“人马撤离,危急关头,独立作战——”下话未脱口,电话外线折断。这时,洪水在楼下漫涨,只差三级楼梯尚未淹没。公社抗洪指挥部也受困在洪水之中。
  9日凌晨,天蒙蒙亮,公社会议楼坍塌,早已躲在楼上的五、六户人家,有20多人趴在屋顶木架上呼救。张金木书记闻民呼号,心急如焚,连忙拆掉楼上的两扇门板扎成木排,要破窗逆水去抢救。张书记和我们几个人,一夜被洪水困住,饥肠辘辘,一人只掰一小块作肥料的花生渣饼垫肚。而此时,百姓遇险,他奋不顾身地破窗冲去救人。未到一小时,张书记寻来两只民船,向救人地点驶去。我用广播筒大声向灾民广播:“张书记找船来了,你们不要慌张,男的让女的先上船,青年让老的小的先上,注意安全”!大家很有秩序地上了船,然后运送安全地带。张书记指挥民船行驶三、四个来回,不仅救了趴在屋架上的20多人,而且沿途救出了逃在屋顶上的遇险人100多名。
  6月9日下午,我们转移到潭口铁路线。想不到碰见赵铜水,才知道昨晚电话中断后,他带领护堤队撑船去抢救人畜和财物,使邻近村落有1300多个社员得到安全转移,没有发生伤亡事故。
  在抗洪斗争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挺身而出,冲上抗洪最险要的前锋,不怕牺牲,不畏险恶,去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真是“天洪袭来有砥柱”。像张金木、赵铜水式的英勇人物,在华安县累累可计。
  华丰公社草坂大队大队长李明纲,在抗洪中舍“小家”而顾“大家”。他不顾自己的房屋被洪水淹没,彻夜泡在大水中,组织社员转移稻谷、大米、黄豆和耕牛,使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不受损失;依江低水位的兴洋板村,有70多个社员被困在一座石楼里,县委机关和公社党委透夜驶船去抢救。共产党员李庆夏用两条背小孩用的背带,从楼顶上一人一人地降坠上船,一共救了70多条人命;罗溪大队党员杨紫林泡在齐腰的洪水中抢救队里粮食,可当他救罢集体财产回家一看,他的房屋全塌了,所有家俱粮物都废在洪流中;下坂村一个81岁的瞎阿婆陈韭菜,因为双眼失明,无法摸涉水路躲往高处,呆在涨水的家中“听天由命”。在她生死交关的时刻,有一位共青团员冒险前去抢救。当瞎阿婆被背出家门时,哗啦一响,房子倒塌了,而她脱险得救。
  在丰山村抗洪斗争中,还发生一件感人的事例:原中共华安县委副书记张阿挞,上了半百年纪,在“反右倾”年代被当作“白旗”拔掉,下放到丰山村劳动。洪水袭来,他得知有12个社员为抢救公物被洪水冲走,遂不顾自己发烧有病,单枪匹马地撑船出救,直到潭口便把全部落水者安全救回。张阿挞身处逆境,想到的还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想到的仍是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的利益。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