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害灭病人长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42
颗粒名称: 除害灭病人长寿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5
页码: 7-11
摘要: 我在漳州市卫生局工作过,对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害灭病情况较为了解。回忆所及,记述如下:。解放前,漳州市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卫生状况非常恶劣,垃圾遍地,蚊蝇成群,臭气四溢,疫病流行。解放前,这个不满六万人口的城市,每年死于鼠疫、天花、霍乱等达千余人。1949年9月漳州解放,人民政府重视了人民卫生事业。1956年,党中央公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号召全国人民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荣获全省“特等卫生先进地区”的称号。此外,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如麻风等也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对疫情监测,消灭残存的传染病源,继续改造环境,仍常抓不懈。漳州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重新塑造卫生城市的新形象。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除害灭病

内容

我在漳州市卫生局工作过,对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害灭病情况较为了解。回忆所及,记述如下:
  (一)
  解放前,漳州市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卫生状况非常恶劣,垃圾遍地,蚊蝇成群,臭气四溢,疫病流行。有句民谚说:东门金(药材行多),南门银(五谷行多),西门粪(猪、牛、马粪多),北门蝇(垃圾成堆苍蝇多)。鼠疫、天花、霍乱,一年四季循环流行。解放前,这个不满六万人口的城市,每年死于鼠疫、天花、霍乱等达千余人。1944年,一次鼠疫就吞没了700多人的生命;1945年洋老洲一条巷本来住有300多人,一场鼠疫即死去200余人,造成十室九空,惨不忍睹。
  1949年9月漳州解放,人民政府重视了人民卫生事业。但1952年,美国悍然对我国发动细菌战,在漳州的地区多次投下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毒物和传单。面对敌人的挑衅,全区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配合医务人员及时清除空投的昆虫毒物,对现场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处理。1953年,龙溪专员公署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采取突击与经常行动相结合的办法,清理环境卫生,横扫五害(指鼠、蚊、蝇、蚤、臭虫),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1956年,党中央公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号召全国人民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漳州市(今芗城区)委下决心要彻底改变全市卫生面貌,把全市人民从疾病痛苦中解放出来。于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市委书记康仲吉亲自挂帅,全民动员,放手发动群众,干部带头,分片包干负责,做到人人动手,打一场“除四害”、讲卫生”的人民战争。那时候,疏通了千余年来从未清理过的数条环城河沟,还大力清除卫生死角,翻盆倒罐,铲除杂草,填平洼地,消灭了蚊蝇孽生场所,大大改变了环境卫生面貌。因而,当年夏秋之际,虽是蚊蝇盛行季节,却很少看到蚊蝇,明显地减少了疾病传染媒介,各种传染病随之下降。当年,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乙型脑炎,比1955年同期下降73%,疟疾下降76%,痢疾下降了66%,其它疾病也相应减少。荣获全省“特等卫生先进地区”的称号。
  (二)
  1958年元月2日,省委召开除四害、讲卫生广播大会后,在全市范围内再次掀起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这次运动开展得更深入、更普遍、更广泛,真正达到全党全民齐动手的程度。市委提出“苦战三个月,实现六无卫生城市”,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广大群众对除四害、讲卫生的要求强烈,信心更强,情绪越来越高,劲头越来越大。如嘉禾街、北桥街、大同街、修竹街群众一连几夜利用月光清除死角。北桥街三个晚上就清除死角11处,清除垃圾、土头3000余担、杂草100余担。在清除中,动人的是连70岁妇女和10岁儿童也帮助抬粪箕,搬除垃圾。修竹街还打破常规过春节,在正月初一、初二日两天就发动群众整理环境卫生。七十余岁老妪黄牡丹和哑吧的少年儿童也积极行动起来,跟群众一起干到深夜。因此,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呈现出家家户户、整块整片、整个街道办事处、整个居委会管辖区域都干干净净的一片新气象。
  在此基础上,市委以更大的决心要改变人们旧的不良卫生习惯,发动摆放室内的尿缸尿桶“搬家”,马桶早出涮涤。还倡导农村人畜分居,做到猪有圈、牛有栏、鸡有舍,并在城乡初步改变了随地吐痰、乱丢果皮、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因而四害密度大大减少。经鉴定东铺头等21条街道,蚊、蝇、鼠迹已很少发现。全市大部份死角,经突击清除,走向先进。3月9日,地、市委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当前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形势,向全市人民提出“苦战三天,提前实现六无卫生城市”的行动口号,要求全民动员,书记动手,市委委员分片包干,彻底清除蚊蝇孽生地带,突击落后,“猛击”麻雀(往后,麻雀不灭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全省除四害、讲卫生观摩大会将在漳州召开。
  1958年3月15日,全省除四害、讲卫生观摩大会在漳州市召开,并邀诸上海、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市代表参加。会上,由陈绍宽副省长宣布:漳州市为我省第一个基本实现“六无”卫生城市(无鼠、无雀、无蚊、无蝇、无臭虫、无蚤),向全省提出卫生工作要“学漳州、超漳州”的口号。北京《人民日报》于当月发表漳州市实现“六无”卫生城市的消息。从此,漳州市以卫生状元而闻名全国各地,先后有43个省内外兄弟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获得他们的好评和赞扬,,在漳州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那时候,还出现一个有趣的轶事:浙江宁波有位代表,参加代表团到漳州参观卫生。他很想挑剔一下,看看实现“六无”卫生城市的漳州人在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方面有什么提高和改变。一天,他特意雇了一辆黄包车,穿街串巷地跑,没有看到行人乱扔乱丢乱吐痰。只有拉车拉累了的黄包车夫吐一次痰,但他先把车停在路边,自己才找盂罐吐下。这件事叫那位宁波代表信服了,回到宁波便在当地报纸上写文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宁波人民介绍漳州“卫生状元”。
  (三)
  “文革”中,十年浩劫,情况就不同了。那时期,卫生组织瘫痪,卫生工作几乎完全停顿,“讲卫生,爱清洁”反而被诬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城乡一些地段出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四害”肆虐的情况,某些传染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掀起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运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改善饮水条件,城区建立大型自来水厂,城镇也建造小型自来水厂或新挖水井,水网地带营建沙滤井,开展饮水消毒,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农村主要城镇都建起大型贮粪池和无害化厕所、沼气池。全区爱国卫生运动便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当时,城乡普遍开展卫生红旗竞赛、评选“卫生之家”活动,还建立一支由家庭妇女、中小学生和离退休老人的义务卫生督导队,深入街道、村巷宣传和检查卫生,倡导实行门前“三包”,爱清洁、讲卫生的社会风尚逐渐恢复。1982年,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将卫生工作作为“五讲四美”的突破口,充分发动群众,综合治理“脏、乱、差”。各级领导亲自动手,先后出动290多万人次,突击清理环境卫生,还发动机关单位、工厂企业和居民住宅,大搞绿化美化。通过统一规划,营造花果一条街(延安北路玉兰花,胜利西路芒果树等)。1984年,全市涌现出文明村415个、文明镇20个、卫生之家81736户、文明街巷204个、文明之家2247户。
  由于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积极配合,除害灭病成效卓著。肆虐半个世纪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均从根本上消灭;曾有500多年流行历史的血吸虫病,也于1985年宣告消灭;疟疾发病率已降至1/10万人以下,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控制指标。此外,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如麻风等也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人的寿命显著延长:1981年全市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岁,男性65.48岁,女性70.21岁;至1990年,全市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0.13岁,男性67.79岁,女性72.21岁。
  讲究卫生、除害灭病是长期的任务。对疫情监测,消灭残存的传染病源,继续改造环境,仍常抓不懈。漳州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重新塑造卫生城市的新形象。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除害灭病人长寿、家无蚊、户不闭的年份、“太平之风”吹八闽、仙塘乡搞土改的那段日子、明珠返浦老人欢等2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瑞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