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八仙茶”的选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513
颗粒名称: 国家级“八仙茶”的选育
分类号: K826.3;TS272.5
页数: 6
页码: 120-125
摘要: 1962年秋,我在福建省福安茶专毕业时还不到20岁,就分配到诏安工作,被安排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秀篆公社茶叶采购站。当我风尘扑扑地踏上山间黄土道的时候,青山绿水让我陶醉。办过报到手续,我就在站里住下来。环境这样不惬意,加上语言不通,又孤身一人远离家园在此贫瘠的地方工作,思想一度波动。但是茶站领导和同事都很热情相待、亲切关怀;山区农民厚道淳朴,直诚待人,叫我感到温暖,舍不得离开他们。后来,生活习惯了,便安下心来搞事业。他代表福建省茶叶生产部门向诏安县表示感谢。1987年2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八仙茶”再次审定,正式颁发了“福建省农作物品
关键词: 茶业 安化 福建省

内容

1962年秋,我在福建省福安茶专毕业时还不到20岁,就分配到诏安工作,被安排到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秀篆公社茶叶采购站。当我风尘扑扑地踏上山间黄土道的时候,青山绿水让我陶醉。然而,进入秀篆公社,眼前低矮破旧的农舍,泥泞的碎石小路,衣衫补缀的农民,却叫我脚步变沉起来,心理想:“解放这么多年了,这里为什么还未摆脱贫困?”我走进由旧日祠堂改成的茶叶采购站,站里同志都热情欢迎我。办过报到手续,我就在站里住下来。起初,生活的确不习惯,这里没有电灯,用煤油灯,长脚蚊成群结队的嗡嗡叫,老鼠大模大样在屋里穿来窜去,扰得难以入眠。环境这样不惬意,加上语言不通,又孤身一人远离家园在此贫瘠的地方工作,思想一度波动。但是茶站领导和同事都很热情相待、亲切关怀;山区农民厚道淳朴,直诚待人,叫我感到温暖,舍不得离开他们。后来,生活习惯了,便安下心来搞事业。
  茶站杨焕成主任经常让我到茶农家作调查,请教当地种茶和制茶技术。有一回,我去访一位老茶农家,看见老人正用一把鸡毛扇煽着小炭炉、烧开水准备泡茶。我随口问道:“山里人为何饮茶这么盛行?”老人家笑哈哈地说:“生在茶山爱喝茶,祖祖辈辈传下老习惯了。”他的老伴接着说:“喝茶祛病。逢年过节,吃鱼吃肉,喝几杯茶可以去腥腻,满口清爽舒服。”老人突然叹了一口气:“唉,俺茶山不出好茶,全靠政府茶(即商品茶)。”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是啊,秀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悠久的产茶历史,为什么不能培植出优良的茶种,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茶叶来呢?打从这个时候起,我暗自下了决心,要尽自己的努力,培植出能与安溪铁观音相媲美的新茶种来。
  我在两年多时间里,翻山越岭跑遍全县160多个产茶队,踏遍茶区的山山水水,终于在海拔上千米的乌山上,发现一株树冠直径8米多、高达5米的百年老茶树;我爬上点灯山顶,在坪路村的一块石壁缝中,看到一株数十年前遭山火浩劫后余生下来的茶树,其根部再生长出了新枝绿叶……我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查,记录一条一条的调查笔记,然后请教有经验的茶农。由于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请教过数以百计的茶农,并且查阅了诏安的有关史籍,证实诏安县具有数百年的种茶历史。这么一来,我培育新茶种这个研究课题的信心便加大了。
  我在记不清多少次数的调查中,终于在秀篆的一个自然村凹北畬茶园中,从有性繁殖茶树群体中观察到20多株萌芽早、芽头密、长势好的变异茶树,然后给予精心栽培。1995年,我将这批茶树移植到茶站品种园,再从中筛选出优异的3株,继续观察其生态特征,终于在1967年春采制了第一批乌龙毛茶;经站里几位茶师品评,认为这种茶具有香高味浓的特点。翌年春,我再将这3株茶树分别进行单株采制加工,进行综合比较,然后筛选了出类拔萃的单株茶树,于同年5月初剪取20个扦插穗,带到西潭公社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进行短穗扦插育苗。为了对该茶树进行各种性状生态的全面观察比较,同时扦插了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菜葱以及平和的奇兰、武夷水仙、潮安的凤凰水仙等7个品种。1969年春,这批茶苗进行移苗定植,最初选育的20个扦插穗,存活17株。我好不高兴。
  那个时候,正值“文革”极左思潮横行,在“以粮为纲”的冲击下,有领导批评说“茶叶不能当饭吃”,下令挖茶树种杂粮。这样一来,苦心培育的茶苗将面临一场浩劫。我不顾安危地赶往汀洋茶场,同茶农一起保护,才免遭厄运。当我全身心投入新茶种的培育工作时,工作组在“斗私批修”会上,瞪眼竖眉批评我搞新茶种科研课题是“没有政治挂帅”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硬要我“不要埋头拉车,要抬头看路”。幸亏杨主任说了公道话,才保得住几株科研茶苗。
  “四人帮”垮台后,我们培育新茶种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时,我已经调到县茶叶公司工作,距离汀洋茶场有38华里路程,但我不管烈日当空,炎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每旬都坚持骑自行车奔驰崎岖山路到茶场,一架下车子,便到苗圃去看遮荫物会不会压在茶苗上,小茶树有没有被风刮折,喷水浇灌量是不是适宜,然后再进行细致的观察、测定和记录。在育苗、种植及采制试验的十多年里,我同当时的茶场技术员钟继春配合密切,共同管理。他是我的好助手,为人勤奋,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硬是帮我观察和记载试验数据,掌握了新茶种采制技术。汀洋村村长钟振春以及茶场场长钟王文、茶农钟锦星等,对我们培育新茶种工作、也始终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培育新茶种,我20年如一日,坚持学习有关茶叶理论,查阅各种资料,研究茶叶科研新成果,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茶农、技术员请教,终于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五年31批的试验,17次送样到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审评,从中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作工艺;根据新茶种的特性,对其初制操作提出“二晒二凉,适度闷堆,促进发酵”的要领,解决了苦涩味的问题,毛茶质量获得提高。
  1982年4月,龙溪地区科委组织各县科委、农业局、茶厂科技人员来诏安对新茶种进行鉴评,认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茶叶良种。因为新茶种在西潭公社八仙山下的汀洋大队茶场育苗定植的,故命名为“八仙茶”。
  事后,经过多方面相关性状的观察对比,进行采制乌龙茶毛茶品质鉴定,证实八仙茶比其他良种茶树,具有越冬萌芽早的特点,即每年2月下旬萌芽,“清明”前后可采制乌龙茶,比同一地区同样肥料管理的毛蟹、梅占、铁观音等品种,可以提前15—20天采摘,属早芽种。而最后一次采摘可延迟20—30天,年芽梢抽长六轮左右,有效生长期为265—270天,一年可多采1—2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其他茶种明显减少;茶多酚、咖啡硷、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其他良种,最适制乌龙茶,也可制绿茶、红茶。
  鉴评会后,诏安县党政领导和农业、科研、茶叶等部门,很重视八仙茶的移植推广工作,广东省一些地方也积极引种。到1986年春,累计育苗260多万株、出圃235万株,在福建、广东两省12个县市茶区定植茶园1160亩。
  八仙茶选育因为没有列入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项目,是“自选”课题,因此研究经费,包括审评、生化检验、验收等费用都难以落实。而后在县主管领导和县农委的支持下,我三上省城,汇报育种情况和请教专家指导,申请省级鉴定。1985年秋天,在召开乌龙茶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茶叶界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我省茶叶生产主管部门领导,才对八仙茶引起重视,决定由省里拨出专款对八仙茶进行正式鉴定。
  1986年11月初,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组在诏安县召开福建省八仙茶现场鉴定会,专业组詹梓金、林雅藩、王乾镐、李冬水、李一金、朱寿虞、黄修岩等教授、专家、在通过认真全面的评审后一致认为,八仙茶根据其品种内在特性,采取相应的采制工艺,其品质特征表现是“外形紧结,香高爽(香种香显露),滋味浓厚,耐冲泡,回甘爽口,有其特殊风格,可作为适制乌龙茶的新品种”。我国著名茶叶专家、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教授,我省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庄任教授,全国茶叶质量检验中心副主任沈培和教授,国家质检中心副主任骆少君研究员等,对八仙茶选都予以热心指导和充分肯定。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农业厅经作处王乾镐处长说:“诏安县选育成功八仙茶是对乌龙茶事业的一大贡献。”他代表福建省茶叶生产部门向诏安县表示感谢。1987年2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八仙茶”再次审定,正式颁发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合格证书”。
  1987年底,我省推荐八仙茶参加全国首批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在湖南和广东两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历时六年顺利通过区试。1994年,八仙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茶树品种。近年来,八仙茶选育、推广,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铜奖;制成的八仙乌龙茶获农业部名优茶合格证书、福建省优质茶称号。我和胡瑶金合作制作的八仙乌龙茶,获’94海峡两岸首次乌龙茶评选会一等奖;1994年,八仙茶入选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的《中国名优茶选集》一书。据不完全统计,八仙茶已在闽、粤、湘、苏、桂五省的58个县(市)种植60000余亩。诏安县已有八仙茶园28000多亩,1994年投产的12400亩,产八仙乌龙茶毛茶1500吨,产值近5000万元。八仙茶正逐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诏安茶区农民也相应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艰辛跋涉,培育“八仙茶”终于获得成功。这对于我来说,是在茶叶科研道路上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莫大的安慰。但我感谢党的教育、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人民的支持,使我有勇气、信心和力量走上这一成功之路。我感谢诏安县太平镇胡瑶金、胡石金,西潭乡吴俊武,建设乡胡德发,红星乡许朝生等茶农技师、技术员,为八仙茶的栽培管理、采制技术培训和推广做了许多协作工作。
  我在培育和发展八仙茶事业中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而党和人民却给我莫大的奖赏和荣誉:获得1987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列入第一、二期漳州市市管拔尖专业技术人才,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接纳为中国农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还被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漳州市政协委员。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兆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