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0499 |
颗粒名称: | 南药引种和野药家种 |
分类号: | R282 |
页数: | 5 |
页码: | 87-91 |
摘要: | 建国前,漳州中药材主要品种是依靠外来供应的。建国后的195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中药材“就地生产、就地收购、就地加工、就地供应”的通知。为了贯彻国务院这个指示,漳州医药站和县(市)医药公司,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抽出专人创办药材培植场试种中药材。1959年下半年,福建省进行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我被抽调参加,发现本地区中药资源很丰富。普查结束后,龙溪地区决定在发展中药材生产同时,也采取省外引种和本地野生转家种的措施,两者同步进行。自1959年开始,向广西引进肉桂,千张纸、木瓜、山药、菊花等品种;当地野生转家种的有巴戟天、砂仁、海马、海蛆、土鳌虫等,使引种和野生转家种初步获得成功。 |
关键词: | 中药材 经济 漳州市 |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