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畅销的南靖菜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98
颗粒名称: 内外畅销的南靖菜蔬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3
页码: 84-86
摘要: 南靖县四季常春,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有史可查的,在明朝万历廿六年已种有菜蔬23种,至清朝乾隆。出售时,国家采取保护价,并给予奖售肥等优惠。20年里,蔬菜生产由起而落,导致蔬菜瓜果上市量减少,供不应求。麻竹种植面积、麻笋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全省首位。改革开放15年来,南靖菜农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种菜热,了解蔬菜市场信息,调整种菜品种结构,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运用地膜复盖,生产了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反季节蔬菜,畅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汕头、杭州、福州、厦门、泉州等14个市。还把优质时鲜蔬菜通过加工、速冻,出口外销。现在,南靖县已成为南菜北调和出口蔬菜的基地。
关键词: 蔬菜业 农业经济 漳州市

内容

南靖县四季常春,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有史可查的,在明朝万历廿六年(公元1598年)已种有菜蔬23种,至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4年),瓜菜品种增,至36种。对比明朝,增加了白菜、汕莱、芹菜、茼蒿、苋菜、蒜、胡萝、蔓青(即今叫大头菜)、蕨、薇、藷、山尾薯等十多种新品种。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全县种菜达3834亩,虽然一家一户小生产,却也自给有余。到临解放1949年夏,蔬菜品种经过204年的演变,已经增加到40多种,月月有时鲜疏菜上市,群众编顺口流传至今:“正葱(露荞葱)、二韭、三苋、四蕹、五匏、六瓜、七笋、八芋、九芥菜、十芥蓝、十一蒜、十二白。”此外,有腌制咸芥菜和菜干(每年约产5000担),萝卜晒制菜脯(年产五、六千担),销出漳州。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回家,菜农种菜自给有余者依然上市,蔬菜生产逐渐发展,迄至1955年,蔬菜瓜类种植面积达一万亩左右。
  1956年农业合作化,办起了高级社。靠近集镇的高级社,一般都组织蔬菜专业组或副业队从事菜蔬瓜果生产,与蔬菜公司签订合同,建立蔬菜基地,社里划出种菜土地,国家减免征购任务,生产出来的蔬菜由蔬菜公司收购,供应城镇居民或工矿区职工。出售时,国家采取保护价,并给予奖售肥等优惠。到1957年,全县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增至1.2万亩。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办公共食堂,建立蔬菜基地15832亩,至1961年增至17050亩。1962年停办公共食堂,恢复各户炉灶,允许各户有自留地和开荒种菜,因而蔬菜瓜类的集体种植面积锐减或徘徊不前:1964年6664亩,1972年8688亩,1978年仅6486亩。20年里,蔬菜生产由起而落,导致蔬菜瓜果上市量减少,供不应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放改革的春风吹遍城乡,南靖再次涌现种菜热。198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跃增至27690亩,还出现反季节种植黄瓜的新气象。同年,县验收安后村百亩冬种黄瓜示范片,亩产黄瓜4270市斤。而且早晚稻均亩产稻谷2084.6市斤,全年三熟亩产值3002.48元。金山乡农民运销芦柑到北京、武汉、南京、上海,获悉北方城市“春节”后至“五一”节前,市场蔬菜紧缺,价格看好,他们就利用冬闲田种植反季节黄瓜等蔬菜,运销北方大城市,获利致富。1989年,全县冬种蔬菜面积达25000多亩,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36351亩,主产区在山城、金山、和溪、靖城等乡镇。1990年春,江泽民总书记从龙岩往厦门经过南靖县金山境内,见到一排排白色塑料薄膜覆盖在地面上,引起极大兴趣。漳州市委书记童万亨便详细地向江总书记汇报金山乡安后村农民利用冬闲田种反季节黄瓜,创亩产吨粮、冬种蔬菜收入近2000元的经验。童万亨同志还报告说,漳州市推广安后村经验,搞了“112粮钱双丰收工程”,1992年全市推广20万亩早稻——晚稻——冬种蔬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粮食1064公斤,创蔬菜亩产值2048元,比原来的早稻——晚稻——冬种小麦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三倍以上。
  1991年,南靖县蔬菜生产更上一层楼,种植面积达47537亩,比1989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1万亩。而且种类繁多,有7大类(叶菜类、根茎类、辛香类、豆类、茄果类、花菜类、瓜类)、85种。1993年,反季节黄瓜种植1.5万亩,产量4.5万吨,居全省的县、市、区之首。生姜种植3万亩,产量4.5万吨,居全市首位。全县麻竹种植6.3万亩,占全省的1/5,年产麻笋2.8万吨,收入2500万元。麻竹种植面积、麻笋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全省首位。
  南靖县的蔬菜生产发展了,菜市活跃,山城镇固定莱摊约一百多个,菜农挑菜上市日有三、五百人,有的用自行车、三轮车、板车运菜赴市,还有用汽车销外地的。新鲜的蕹菜还用冷冻车运往厦门、汕头特区,菜农一担蕹莱卖到七、八十元至一百多元。山城镇碧侯、六安等村盛产反季黄瓜、冬瓜,外地菜商菜贩到产地设站收购,日发一、二十部运菜货车,运销各城市,供应居民,丰富了菜篮子。
  改革开放15年来,南靖菜农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种菜热,了解蔬菜市场信息,调整种菜品种结构,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运用地膜复盖,生产了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反季节蔬菜,畅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汕头、杭州、福州、厦门、泉州等14个市。还把优质时鲜蔬菜通过加工、速冻,出口外销。如荷仁豆、青刀豆、马铃薯、辣椒干、小米椒、鲜薇菜、薇菜干、安美咸菜、金山生姜、盐水蘑菇、香菇、草菇、冬笋、咸笋、杂竹笋、麻笋丝干、芋头、白芋等,远销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诸国家。现在,南靖县已成为南菜北调和出口蔬菜的基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