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89
颗粒名称: 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5
页码: 49-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抗日事迹。
关键词: 义勇队 抗战时期 漳州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了,漳州人怀念曾经在漳州进行抗战活动的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将军。
  李友邦,祖籍漳属,1905年生在日军占领下的台湾台北县芦州乡。1924年,他读罢台北师范学校后,毅然离开已被日本殖民者践踏破碎的台湾宝岛,跋涉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跟林彪同学),立志要在民主革命的熔炉中冶炼。在军校期间,他组织“台湾独立革命党”,誓为砸碎日帝强套在台湾同胞身上的枷锁,为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斗争。1927年,他看见持刀“清党”的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的狰狞面孔,义愤填膺,严词斥责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1932年,蒋介石集兵闽赣“围剿”红军时,李友邦被蒋逮捕,囚入狱中,无辜坐了两年牢。刑满后,寄居浙江丽水县城内街。
  1938年,抗日救国浪潮翻滚中国大地,分处大陆各地的台湾同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革命同盟会”、“台胞抗日复土总联盟”等抗日团体,以不同形式参加祖国的抗日圣战。李友邦在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于当年3月以他为“台湾独立革命党”主席的名义,发起组织“台湾抗日义勇队”,拟在浙江东部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台湾抗日义勇队的组建,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作战委员会的鼓励和帮助,还派出党员张启权化名张一之(建国后名张毕来,全国政协常委)去协助李友邦进行筹建。首先,李友邦和张一之组织义勇救护队。1938年5月10日,厦门陷入敌手,福建沿海告急,省政府主席陈仪下令,凡是分处沿海各县的台民,一律迁移闽北。从漳州、石码和泉州、龙岩被迫移往闽北崇安的台民共500多人,到那里进入“台民垦殖所”(俗叫公馆村)。这批台胞在台湾备受日敌蹂躏,惨遭国破家碎之苦,经李友邦和张一之劝导和鼓动,有100多名爱国台籍工人、农民、医生和技术人员,自动报名参加义勇救护队,开赴浙江金华抗战前线。
  同年11月上旬,李友邦公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台湾独立革命党”正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效命,指出“祖国的这场抗日战争,亦即我台湾的独立革命战争”,号召台湾革命者“应与祖国的同胞建立联合阵线,响应祖国的抗日运动”。呼吁在台同胞抗缴赋税,反对征兵,破坏交通,组织士兵哗变,并扩大阿里山反日游击队,加强抗日力量。《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李友邦、张一之到崇安县,争取该县县长刘超然(泉州人)的配合,并得到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福建省主席陈仪的支持,从“台民垦殖所”中“劝导台胞百余人参加祖国抗战。”
  1939年元月,李友邦又一次到崇安,把原已报名上前线服务的台胞43人,于2月19日借福建省政府汽车送往金华,遂即正式成立“台湾义勇队”,共有队员160多名。李友邦出任队长,中共地下党员张一之任秘书。而后,李友邦将义勇队队员的子女81人,组成“台湾少年团”,由他兼任少年团团长,张一之的夫人李炜(夏云)出任该团指导员。
  同年4月,周恩来同志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身份到浙江视察抗战,并且到金华参加第三战区军事会议。中共浙江省委派张一之、邵荃麟俩同志,向周恩来当面汇报帮助李友邦组织台湾义勇队情况。周恩来对李友邦组织义勇队、团结台胞参加抗日救国的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夸赞说,李友邦是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战的一位代表,他表达了台湾同胞效忠祖国、抵御外侮的一腔赤忱,义勇队是一支台胞抗日武装力量。周恩来还指示张、邵两人说,要尽量避免暴露台湾义勇队与共产党关系,要以合法形式开展工作为好。过后,张一之同志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办事,所以,台湾义勇队在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南行营政治部和就近辖隶于设在江西上饶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公署(司令长官顾祝同)。那时候,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对李友邦率领的台湾义勇队在浙东一带的抗战活动很支持。
  1939年6月,李友邦把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旗打起来,下设三个区队,九个分队,男女队员共184人(其中女性29名),在金华、衢州、兰溪等县进行抗日斗争。他们还办了台湾医院,在浙东诸县城进行救死扶伤,医治前线伤病员,又负责蒸制樟脑,作为军需用药。同时,出版了《台湾先锋》,作为台湾独立革命党的舆论工具和宣传喉舌,宣传御敌抗日、光复台湾、还我河山的报刊宗旨,宣扬台胞英勇抗战的事迹。黄绍竑甚表满意,有时批拔经费帮助义勇队。
  1939年底,中共党员张一之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向李友邦建议把在大陆各地的台湾革命团体统一起来,以便集合台湾在大陆的各支政治力量共同对敌。于是,李友邦主动联络“台湾革命同盟会”、“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抗日复上总联盟”等政治团体,倡议合组“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1940年3月29日,该联合会遂宣告正式成立,并公开发表抗日的《共同宣言》,普告天下。
  1942年,因为我国东南战局的变化,李友邦奉命将台湾义勇队转移到福建崇安、浦城一带活动。1943年初,又奉命撤至龙岩,在那里设立指挥部,在漳州设指挥分部。4月,李友邦便率部到漳州来,把义勇队员安整在漳州南郊蜈蚣山,把台湾少年团安顿在城内下沙。他以闽南为基地,一方面组训台籍武装人员,下乡宣传抗战到底,一方面派人潜入陷于敌手的厦门岛袭击日伪军。六、七月间,台湾义勇队三次派出精简武装,从漳州出发,分乘同日人走私物资的“交通船”抵达厦门,然后按行动计划突袭驻厦日本海军,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又炸毁日本海军油库附属设施。有一次突袭行动,台湾义勇队缴获日军一些枪支,由义勇队员纪志能负责押运返回漳州,不幸在途中被日军截回,纪志能被捕,押送伪厦门水警总队。在审讯时,这位姓纪的台湾壮士宁死不受辱,纵身跳楼,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李友邦发动台湾少年团组织抗日宣传队,下到古县、岭兜、三洋坪、蜞塘等村社宣传演出,唱《大刀歌》、《流亡三部曲》,还用方言唱唱“开水翻翻滚,中国打日本”等抗敌歌曲。他们还用自编自演的小型戏剧《上前线》、《保卫河山》和《光复国土》,献给城内市民和乡村农民。
  正在这个时候,国民党中央函饬在香港成立的中央直属台湾党部筹备处,改为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并在漳州成立党部机关。那时台籍国民党员翁俊明、丘念台、谢东闵、陈栋一班人在漳州活动,便在1943年10月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选举翁俊明为台湾党部首届主任委员(11月在漳州被杀),谢东闵为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科长。李友邦因为政治主张的迥异,没有同新成立的国民党台湾党部合作,遂于当年年底把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从漳州带往龙岩,继续进行抗日活动,直到1945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才率队返回光复后的台湾宝岛。
  入岛后,李友邦已是陆军少将了,但他继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暗中参加解放斗争,跟岛内外的进步民主人士过从密切。1951年,他因为支持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从台北逃往马祖岛而被蒋介石逮捕下狱。1952年4月22日,这位台湾民族民主革命先锋,被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以“参加匪帮、掩护匪谍、图谋颠覆政府”的名处死,热血溅洒宝岛。
  李友邦将军和他的台湾义勇队战士,在闽、浙坚持近七年之久的抗敌活动,于抗日烽火中留下了丹忱不泯的革命脚迹,人们对为国家、民族做过好事的抗日战士终不忘怀!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巂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友邦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