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歼日寇的闽南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68
颗粒名称: 痛歼日寇的闽南战役
分类号: E296
页数: 9
页码: 9-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9年11月中旬江苏伪绥靖军程万军部新编第五团为痛歼日寇的闽南战役。
关键词: 闽南战役 广东 军事史

内容

1939年11月中旬,日军由钦州湾登陆,袭攻广西南宁,发动桂南战役,妄图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同时,为策应桂南战役,又在广东发动粤北战役,且在敌酋山本募大佐的策划和指挥下,发动闽南战役,以闽南伪军黄大伟所属的警备(一称警卫)、特务两个团为基干,抽调江苏伪绥靖军程万军部新编第五团为佐助,集中于广东澄海一带,然后在敌机,敌舰及敌海军陆战队的支持下,先后发动对诏安、东山、海澄三地的进攻。然而都被保疆卫国的闽南军民全歼。闽南战役历时短,作战规模不大,但将来攻的顽敌驱逐出海,又使全部伪军反正来归,在福建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进犯诏安、东山、海澄三县的敌军为伪中华和平救国军第一集团军,伪总司令为黄大伟(字学荫,湖北黄陂人),总指导官为敌台湾军司令部参谋兼华南特务机关长、步兵大佐山本募。伪总部下辖特务营、警备团、特务团及新编第五团,其团长胡籁圃、陈光锐、张步楼分任第一线指挥官,官兵共3200人。其中,特务营下辖三排,官兵共130人;警备团下辖八连,每连官兵104人,特务排一,官兵30人,全团官兵共862人;特务团下辖三营,每营三连,每连官兵约100名,全团官兵约共900名;新编第五团下辖特务连一,步兵营三,每营三连,每连官兵约100人,全团官兵约共900名;新编第五团下辖特务连一,步兵营三,每营三连,官兵约共1000人。另设侦探班四,分在诏安、黄冈、澄海等地活动。其武器装备,每连大概有步枪80支,轻机枪2挺,团有迫击炮两门,总部有迫击炮六门,总计有步枪2100支,轻机枪32挺,重机枪4挺,迫击跑12门。其步枪种类,极其复杂,既有国内汉造、粤造、巩造、京造、沪造、川造、奉造等,又有德、俄、英、法、日、比等外国所造。
  日伪方进攻诏安的兵力有敌机三架及伪特团(团长陈光锐)、警备团(团长胡籁圃)、新编第五团(团长张步楼);袭击东山、海澄两地的有敌海军陆战队200人,飞机3架,舰艇18艘及伪警备团、特务团、新编第五团等。我方参加此一战役者,有国民党陆军第75师(师长韩文英)、新编第20师(师长钱东亮)。其中参加诏安战斗者,有第75师449团(团长张灵修,缺第二营及第七连)、450团(团长金绍文,缺第三营)新编第20师第2团以及诏安县保安队等,共有官兵2300人;参加,东山战斗的是第75师449团、新编第20师第1团第2营、东山县保安队及盐警队,共有官兵1800余人;参加海澄战斗的有第75师445团(团长张耀曾,缺第三营)、450团(缺第二营)及海澄县保安队,共有官兵2000人。另附山跑两门,大都是一般轻武器。
  (二)
  敌军发动进攻闽南的直接目的是,先以一部占领漳州,再以主力进占福州、泉州。据后来反正官兵供称,一是以伪军两团作为先遣队,沿澄诏路进入分水关,迅速攻占诏安,进而席卷漳浦、云霄、东山,将我方大部兵力吸引于闽南一角,然后利用海道转移兵力,乘虚山九龙江口登陆,直取漳州;二是以伪军一部山海道先夺东山,牵制我方兵力于云宵、诏安一带,然后再转移兵力,乘虚分别从海澄港尾、海门岛、石码等地登陆,直捣漳州,攻占漳州时赏银250万元;三是以后续部队(日军两联队、伪军程万军部三个团、伪河南绥靖军三个旅)在先遗队占领漳州后,由惠安登陆夺取泉州,同时分兵一部由同安、集美登陆,切断漳泉我军联系,并策应泉州方面作战;四是以日军两个联队,乘机在连江方面登陆,攻取福州,同时抽调漳、泉日伪军,由福清方面侧击福州,使之易于奏功。其作战意图是侵占福建沿海地区,攫取资源,建立伪政权。
  而我军的作战方针:第25集团军总部为策应冬季攻势,除确保沿海各要点外,尤采取机动作战及攻心战法,消灭或策反入侵的敌伪军。对于作战的指导要领,各次战斗有所不同:对于入侵诏安之敌,应以一个团山平和进袭分水关,切断敌人归路,而以主力增援部队山云霄南进,向敌攻击,务求压敌于分水关东北、云霄以南地区而加以歼灭;对于东山登陆之敌,应在巩固海岸防务的同时,以有力部队迅捷进入东山,趁敌立脚未稳、援兵未到之际,一举加以歼火;对于窜登海澄之敌,应以原有守备部队竭力拒止抑留,并以主力围击敌军左右两侧,务求压敌于港尾附近地区而予以歼灭,并注意运用政工力量,促使伪军反正来归。
  (三)
  日敌为了侵占福建沿海,日山本募策动黄大伟先行编组伪军三个团,并于11月15日就任伪和平建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将所部集结于汕头,日益加紧侵闽准备。11月28日晨,派出伪军80余名自广东澄海进犯莲阳,与广东保安团队接触后,于午时攻陷莲阳。是日晚,敌又增至千余人,继续向东垅进犯。29日,其先头部队百余人进占东垅。30日晨,敌窜至黄冈,箭头指向闽南。这时,我诏安守备部队仅有第75师所属一个连及派赴该地增防的新编第20师一个营,便在30日奉命到达分水关。同时,粤省第五区副司令魏一中亦率保安第二团向韩江左岸推进,准备袭击澄海之敌。第25集团军总部急电令知属部称,伪军黄大伟一股千余人于30日晨窜抵黄冈,有侵扰闽省企图,要我蒋支部(属新编第20师)对于诏安、平和邻粤边境各要地严密戒备,并对黄冈伪军相机予以歼击;钱东亮师长应先赴诏安指挥,并令李逾群旅(旅部驻江亩坑乡)另抽两营兵力增防诏安;命令第75师集结两个营于云霄地区,准备策应。
  诏安之战:
  诏安为福建最东南之一角,地处要冲,西与广东饶平、潮汕为邻,东控云霄、漳浦,北制平和,由此可以席卷云霄、漳浦,直捣闽南重镇漳州,进攻闽西南。伪军黄大传部于1939年11月28日发起进攻诏安,在日敌陆军150名(附山跑两门)及飞机三架的支援下,以新编第五团、警备团为第一、二梯队,共2000余人,由粤省澄海出发,沿着南洋、涂城、樟林大道,向黄冈搜索前进,29日攻陷东垅,30日晨又陷黄冈。30日傍晚,伪军突破我第75师449团第9连分水关警戒线,并在上营松柏山附近与我新编第20师蒋支队张营及第75师第9连发生战斗。12月1日,敌续东犯,我虽尽力抵抗,因后援不及,坚持至下午6时,诏安陷敌(敌设其司令部于县前街天然楼),我军被迫退守城郊待援。
  国民党第25集团总部为了迅速收复诏城,立即电告粤东第9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字晴云,广东大埔人)速派有力一部,攻击澄海、黄冈一带之敌,断其归路,命令第75师应调一团兵力连夜赶到云,迎击来敌,第20师拔精税一团,自杨梅潭、大溪侧击诏城之敌。
  2日上午,伪军进占诏安城东北风山、横山一带高地。我第75师449团李在四都前方高地狙敌。3日,450团到达梅州,新编第20帅第2团到达太平圩,第75师师长韩文英于是日午后亲抵漳浦督战。但因我方行军迟缓,各增援部队于5日才到达指定位置。于是,集团军遂作出作战部署,命令我军于5日晚12时以主力攻击诏安城东北之敌,以一部攻击诏安城西南之敌,务于诏城附近将敌击溃而歼灭之,收复诏城。同时部署新编第20师第2团团长为左翼队队长,率领所部攻击诏城西南方之敌,第75师450团团长为左翼队队长,率领该(缺第三营)、449团(缺第二营)及诏安地方团队,攻击诏城东北方之敌,并以225旅旅长史克勤(旅部驻梅州乡)为总指挥官,指挥部设于四都,指挥歼敌。诏安县县长张荫祖率地方团队进入上下梅塘、金峰一带,协同部队作战。
  6日凌晨零点,我反攻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展开菜园埔、东沈、双港之战。3时半,我军攻克风山一带高地,敌军仍在顽抗,经我多次冲杀,敌被迫退守县城。拂晓,敌机四架由厦海飞来助战,狂轰滥炸。我军不为所吓,于8时迫近城下,旋即克复良峰山阵地,进行猛烈攻城。至下午3时半,我军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冲入城内,与敌军展开巷战。敌军凭借建筑物顽抗,激战至7日6时,城区大部分已被我占领。9时,伪军约1400人纷纷向分水关逃窜,我军以一部清扫城内,主力尾追残敌,我预伏于南山的新编第20师第2团第1营俘敌军40人,缴步枪32杆,残敌窜回粤境。在驻黄冈、饶平友军的共同夹击下,诏安之战遂取得胜利。
  1941年7月4日及12日,日敌独立第102旅团34联队第一大队附陆战队及伪军黄大伟所部约2000人,在日酋鹤田的指挥下又进扰诏安附近,受到蒋公敏指挥的新编第20师60团及地方团队的抵抗而败退。
  东山之战:
  东山孤悬于东南海之中,东、西、北三面与诏安、云霄、漳浦隔水相望,西南与粤属南澳岛遥遥相对,成为诏、云、浦三县的自然屏障。岛上渔业发达,盐产丰富,故早为敌人所垂涎。
  汉奸黄大伟自诏安之战失败后,听命日酋的驱策,乃于1940年2月集中其全部兵力三个团,发动对东山的进攻。
  2月12日晨,日敌海军陆战队200余人在四艘军舰的掩护下,分乘汽艇12艘在东山港口登陆。此时,我第75师东山守备部队仅有一连兵力,因寡不敌众,遂退黄山母狙敌,我方税警及东山保安队主动增援,与敌在赤涂、黄山母之线数次接触,我军范排长中弹牺牲。是日午后6时,我第75师449团韩营率两个连到达西埔增援,县长楼胜利率地方团队进入南山坑内。集团军总部电令乘敌立脚未稳之际,尽速驱逐。同时,密切注视厦、金、潮、汕等地的敌人动态。13日晨,敌舰增至9艘,并以汽艇10余艘及民船多艘载运黄大伟所部千余人,分别自亲营、三角峰登陆,猛攻县城及西埔阵地。当日下午5时,西埔、县城相继陷敌,侵入县城以西之敌有二百五十余人,侵入西埔之敌有七百余人。是夜8时,我449团团长张灵修率该团第三营,由浦属旧镇出发,赶往东山增援。我225旅旅长史克勤亦率部进驻陈岱,450团(缺第二营)进入西坑坑内之线。集团军总部电令诏安、东山、云霄、漳浦各部队,均由史克勤旅长统一指挥(包括第20师蒋团),一举歼灭登陆之敌。并令新编第20师蒋旅(缺第一团)推进大布寨附近待命。
  侵占东山之敌,因伪军发生内讧呈现动摇之势。449团遂于14日乘机反攻西埔,日伪军不支,分别向东山县城及港口方面败退,我军乘胜追击。15日,新编第20师蒋旅周营奉令由陈岱增援东山,是日6时,敌机4架飞我阵地上空轰炸扫射。伪军借敌机掩护,进行反攻,双方遂在康美、五里亭附近展开血战。同时,集团军总部电告汕头有敌千余人登舰待发,有乘隙侵闽或直接增援东山的可能,命令迅予歼灭进犯东山之敌,要师长韩文英、旅长史克勤于15日薄暮(最迟于当夜)结束东山之战。16日9时,我部开始发动反攻,12时半即克复城郊高地,并对据城顽抗之敌进行攻击。迄至下午2时半,日伪军登舰逃窜,东山御寇战斗遂告结束。
  海澄战斗:
  海澄位于九龙江口,与厦门隔海相望,为福建沿海战略要地之一。日敌驱使黄大伟伪军在东山登陆遭到失败后,野心不死,乃进犯海澄港尾,以求直捣龙溪侧背而加以进占。
  1940年2月17日7时,自厦门起飞的敌机一架,窜入海澄县属港尾、嵩屿一带上空侦察,并散发传单。8时许,厦门海面驶来敌运输、战斗舰各1艘及汽艇13艘。10时,敌舰两艘、汽艇7艘驶至港尾东约15公里的白坑附近海而,旋即在舰艇炮火的掩护下,敌军80余名在白坑登陆。11时,敌又向镇海、青阳方面分次进犯,我驻港尾第75师郭殿荣由屿仔尾、青埔、海方面调兵两连迎击。是日正午,敌军增至八九百人,向港尾推进。此时,我第75师水清浚团(驻石码)派营附李庭麟率兵一连开往港尾参加战斗。后水团长又亲率步兵一营及炮兵一连赶赴增援,并指挥作战。郭殿荣营即部署第二、第六连及机关枪第二连,在港尾以东塔山、狮形山一线狙击敌军。
  我集团军总部为了利用黄大伟伪军屡次受挫的颓丧情绪及日伪之间的猜忌心理,决定争取伪军反正,遂于18日分别以电话、电报下达命令:(一)75师应以精锐一团围击海澄方面登陆之敌,务压敌于港尾附近地区,策反或聚歼之;(二)75师东山、陈岱防务,着交20师蒋团接替;(三)令449团火速回防,俾450团将兵力抽出,增援九龙江南岸,以固海防;(四)政工人员深入火线,以口号呼喊、标语、传单等形式晓以大义,务使伪军悉数反正;(五)谍报人员,尤以金、厦、潮、汕方面,应散布伪军反正消息,实施破坏。根据总部电示,前线我军一面以包围态势向日敌迂回狙击,一面以政治工作策动伪军反正,由团长水清浚“负责运用”。
  18日5时半,我第445团(缺第三营)及炮兵一连到达港尾,暂取守势,以待全团到达,利于开展对伪军的策反。此时,伪军已增至1300余人,其主力在港尾附近与我军对战,另一部300余人由南太武山小道向大城绕击,因我方有备而未能得逞。时机已到,守军政工人员广播高喊“中国人不做汉奸”,“中国同胞的枪口向着日本人打”等口号遂产生效果。下午2时,伪军突围失败,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乃派伪团副罗致中等举着白旗前来港尾,表示特务、警备两团愿全部投诚。是日午夜,经水团长接洽成功,遂令该两团官兵就地集中,听候点验,并由我第450团就近监视。
  伪新编第五团系黄大伟的铁杆部队,于19日晨仍在石埠头、大寨山一带顽抗,但有迹象向海面逃窜。经我军追击并高喊“反正才是出路”的口号,便有百余兵表示愿降。迄20日,其余伪军仍在港尾东北虎尾山、内寨一带盘踞,我方即以两营兵力向其两翼包围,并以炮火轰击。伪军退路已断,不得已乃派伪特务长及团副王育云前来接洽投诚事宜。21日6时,除黄大伟只身逃脱外,其伪总部及所属三个团均已全部反正,人约三千,步枪、手枪共2000支,轻重机枪30余挺,迫击炮两门,降部集中港尾待命。所谓“闽南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闽南战役历时近两月,以我胜敌败而告终。驻港尾的第75师营长郭殿荣,因获战功升任副团长。投诚的伪军三个团改编为陆军暂编第13师,史克勤升任该师中将师长,并调陈应瑞为副师长兼参谋长。反正部队三团于2月26、27日由漳州陆续出发,3月3日到达龙。原拟该部于5日开往连城、长汀等地驻防训练,后因三个团长害怕开到长汀被缴械,不愿他调,要求在龙岩驻防。但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报告蒋介石,以为“龙岩要地,不可任令驻留”。蒋介石于是月20日密电第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称:“查伪军初归,意志尚属犹疑。除涂应明示诚信,加以抚循感召外,亦须妥为防范。至龙岩要地,不可任令留驻。希查明核办。”陈仪遂即令该三团长及新编师师长遵令,于5至7日陆续向长汀开进,并于11、12日先后到达长汀防地。其后,对反正官佐一一作了安排处置。
  (编者注:闽南战役时过50多年,关于战役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档案资料、地方资料和个人忆述不完全相同,暂作多说并存,供史界稽考)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长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