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三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14
颗粒名称: 艺坛三得
分类号: J509.2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黄家声是漳州棉花画第二厂厂长。他要栽培50多名艺徒,要筹谋工艺品的产供销,要继续钻研自己所酷爱的艺术创作。但他的所得是什么?厂里每月只领工资200多元,其他收入也是屈指可数。我在黄家看过两幅复印照片,那是“家声牌”棉花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987年《人与世界》展览会展出时,加拿大朋友在棉花画前饶有兴致的览赏镜头。从观赏者脸部的喜悦表情和专注神态,不难看出加拿大人民对中国的友好和对中国艺术的敬慕。难怪新华社福建分社前社长林麟给棉花画题签特意写下“艺海新花,光我中华。”这话说得既中肯又生动。
关键词: 黄家声 棉花画 工艺美术

内容

黄家声是漳州棉花画第二厂厂长。他要栽培50多名艺徒,要筹谋工艺品的产供销,要继续钻研自己所酷爱的艺术创作。但他的所得是什么?厂里每月只领工资200多元,其他收入也是屈指可数。有朋友为他从艺耗大资而暗叹有失,而他却掷地铿锵有声,说“得有其三”:一是在中国艺坛上培植一朵新花——棉花画,给祖国艺术园地添了春色,同时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添上艺术之采,使外国人从精美的棉花画中窥视中国艺术宝库,赞誉中国,仰慕中国,与中国友好。我在黄家看过两幅复印照片,那是“家声牌”棉花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987年《人与世界》展览会展出时,加拿大朋友在棉花画前饶有兴致的览赏镜头。从观赏者脸部的喜悦表情和专注神态,不难看出加拿大人民对中国的友好和对中国艺术的敬慕。难怪新华社福建分社前社长林麟给棉花画题签特意写下“艺海新花,光我中华。”这话说得既中肯又生动。
  “二得”是满意地培养了50多名中国棉花画第二代新秀,使这朵“艺苑奇葩”的培育、长大有后继园丁。艺徒新秀柯伟玲、苏丽云、林小贞、连丽珊创作的《熊猫》数幅棉花画,先后被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黄老的女儿黄惠华所作的《孔雀开屏》,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展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其《松鹤延年》以“艺术增辉,美感动人”满誉于加拿大《人与世界》展览会。柯伟玲创作《熊猫》,对熊猫的眼、鼻、耳没有分离清晰。黄老为了培养后秀,甘当“人梯”,对小柯说:“别泄气,只要有恒心,黄沙炼成金。搞艺术要有勇气。”他对小柯手把手地教,最后《熊猫》竟成柯伟玲的拿手之作,受到国内外顾客的双眼青睐。这种时刻,也是黄老最为悦心的时分。他看到后秀崛起,自己所花的心血浇灌了艺徒的成长,怎么不格外愉悦呢?!这一得,是金钱无法对值的。
  “三得”即是经济效益方面。黄先生创设的棉花画厂,也是漳州市创汇名户。因为棉花画被外国朋友青睐,来购者络绎相接,工艺产品销往美国、西德、比利时、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其中算是销往美国夏威夷、洛杉矶、关岛为最多。1985年,远销美国的棉花画1480幅,价值34万元,创外汇6.8万美元,1986年,出口棉花画200箱5112幅,创汇折人民币20多万元,厂里人均5000元,居全市第二位。近年来,黄老年高少管事,但他总是耿耿于怀,说“厂里创汇也是支持地方加快建设的大事。”他今年65岁,出任漳州市政协常委会常委、民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加强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友好接触方面,还用自己的艺坛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奔忙、去献力。同时,自己又继续在艺术征程中勇往迈步再向前。他说:“艺无止境,唯有攀登。”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黄家声
相关人物
柯伟玲
相关人物
苏丽云
相关人物
林小贞
相关人物
连丽珊
相关人物
黄惠华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