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花三绽黄家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10
颗粒名称: 艺花三绽黄家声
分类号: J509.2
页数: 7
页码: 75-81
摘要: 提起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家声先生,人们都知道他是闻名海内外的棉花画制作专家,美称他的艺术珍品是“艺苑新葩”。其实,他不仅棉艺闻名,而且书、画同样饮誉。我在和他友好交往中,对他的艺、画、书一手三善长,总爱称赞为“艺花三绽”。黄先生的棉花画是一朵鲜艳绽开的艺术之花,赢得了海内外众多报刊的推崇和多位名家的赞赏。我国外交部曾经将黄先生的棉花画,列为馈赠国际友人的珍重礼品之一。今年春月,《弥勒佛》跟他的书法一道飘洋过海,高悬在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的豪华厅堂上。他自己求艺勤奋,律己持恒,几乎成为他的生活信条。对于他手下的子女和艺徒,也以勤奋相勉。
关键词: 工艺 美术 漳州

内容

提起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家声先生,人们都知道他是闻名海内外的棉花画制作专家,美称他的艺术珍品是“艺苑新葩”。其实,他不仅棉艺闻名,而且书、画同样饮誉。我在和他友好交往中,对他的艺、画、书一手三善长,总爱称赞为“艺花三绽”。
  艺园三香
  黄先生的棉花画是一朵鲜艳绽开的艺术之花,赢得了海内外众多报刊的推崇和多位名家的赞赏。我从有关评介的报刊资料中作了统计,从国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农民报》、《中国建设》到省、市报刊,先后有23家载文宣扬“家声牌”棉花画;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七国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16家杂志报纸也先后载文给予佳评叫好;从作品参展入选证看,光赴北京及出国参展者有五次。1988年,中国对外展览公司选其《玉羽献瑞》等作品,送往英、法、苏、加拿大、科威特等29个国家展出,参观者深为喜爱。我国外交部曾经将黄先生的棉花画,列为馈赠国际友人的珍重礼品之一。郭沫若副委员长生前在北京观看棉花画展,遂赋诗作咏:“手下运东风,放出百花红。劳心结劳力,精巧夺天工。”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晚年亲笔题签《黄家声棉花画选集》。自1964年黄老的第一幅棉花画《祖国长春》获誉后,国际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10多家都作过播映,报道棉花画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二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等消息。从黄先生的藏书橱窗里,我发现“黄家声”的大名已经列入《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民间名人录》和《台湾雄狮美术辞典大系·中国工艺美术辞典》。他的独创性棉花画还收入《中国美术之最》一书。至于他的行草书法,特别是成米巨草“虎”、“寿”,亦风靡遐迩,播誉内外。他的巨幅“寿”字,被泰国福建会馆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精选刊登;行书“竹香”被选入“闻一多先生纪念馆”;“立马昆仑”行书,荣获1990“为十一届亚运会集资书画艺术大奖赛”垂范奖。还有,他的国画《弥勒佛》,如同林少丹先生的《钟馗》名画一样,博得国内外画坛人士的赞赏。今年春月,《弥勒佛》跟他的书法一道飘洋过海,高悬在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的豪华厅堂上。今年3月22日,日本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优秀作家常设展示场副馆长国冈睦史快函黄家声,通知他的“寿”、“竹香”和“弥勒像”入选展出(编5770——1号)。
  黄家声手下的书、画、艺,叫我深感他的艺园喷吐“三香”。
  艺苑三艳
  朋友们经过多年的艺品览赏,都认为黄家声的艺苑有“三艳”:一艳是行草书法,特别是巨幅“虎”、“寿”。他大椽一挥,屏气运笔,形神共发,起如蛟龙走海,归似泰山坐地,俨然“虎”字有威,“寿”字有盈,磅礴而浑厚,遒劲而深沉,讨人喜爱,百看不腻,难怪新加坡、台湾朋友索求者接踵而来。二艳是他的国画《弥勒佛》,勾勒简略,浓墨淡彩相融,肥肚裂口眯眼绽喜笑,形神相照,栩栩如生,令人倏地想起“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之句。这幅画表现了他的为人性格,厚道雅量,宽怀豁达,也透露了他的内心幽默、陟趣而富有正义感。作品见人品,友人莫不敬佩其为人处世。
  黄先生的拿手棉花画,就是第三艳。近30年来,从他巧手中制作出来的棉花画有《祖国长青》、《玉羽献瑞》、《松鹤延年》、《公社鹅群》、《熊猫》、《孔雀》、《金鱼》、《鹦鹉》和《八仙过海》、《百鸟朝凤》、《鹰击长空》、《猛虎啸月》、《飞燕迎春》。这些有山水、花木、人物、动物造型的棉花画,都是揉合中国传统国画、彩札、浮雕、彩塑的特色,利用脱脂棉花加色运作制成的,构图新颖,线条分明,造型逼真,静动调和,立体感强,精致入韵,使人有“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香”之感,诱人浸溺在画情之中而不自拔。香港《文汇报》社长李子诵先生见画而赞不绝口,执笔题书“奇艺可珍”。美国洛杉矶海洋公司戴光龙先生在胞妹陪同下参观黄家声棉花画,被其艺术魅力所迷,当即签订了10个品种230幅,价值11000美元。戴先生返美后,带去的第一批艺品被选购一空,在圣诞节从大洋彼岸连忙打电话到漳州继续订购。真是“花艳惹君频撷采”。
  艺圃三耕
  常言道:剑利原从磨砺出,梅香独自苦寒来。黄先生赢得今日的艺术成就,朋友都知道是他三、四十年不懈苦斗的结果。依他的“诀窍”说,就是六个字:“学习、勤奋、创新。”这种艺圃三耕法,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黄老本籍龙溪县卖花长北村,三十年代随母入漳州城,读没几年书,便挑起弹棉被担子,游村串社去叫弹棉胎。他爱好艺术,工余习绘画,捏塑泥人,弹棉胎时好用红线添缀“囍”字。解放后,他的“学底”尚浅,爱好艺术又追求造诣的人不学习怎行?他说:“学习是打开艺术难途的一把锁匙。”几十年来,他坚持学习,不倦地在艺术宝库里求索,揣摩艺术流派,探寻艺术特色,从北宋《江山放牧图》、刘思涵《仕女图》、马运的山水图、《养子园画传》、《马骀画字》、刘奎龄花鸟画、唐伯虎书画到当代名家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吴作人画卷,都潜心习研,领悟其艺术精华和作品风格,撷取其艺术特色和作品神韵,以求索书、画、艺的艺术真谛,从中开拓视野和意境,活跃创作思路。他还读读文学名著和诗词赋曲,练习王羲之、颜真卿、米莆、苏东坡、蔡襄等古代书法家法贴,以汲取艺术营养,提高文化素质,垫实从艺功底,丰富创作题材。他从南宋女词家李清照的“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的佳句中得到启迪,在创作《松鹤》画时,对白鹤的眼、翅、脚作细腻别致的姿态造型,神态生动逼真,加上青松盘根错节,拱云托月作衬映,令人感到静中似动,动中带静,富有艺术感染力;他作《熊猫》画,则是芳草凄凄,绿竹依依,三两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嬉戏自娱,画面意境迷人心魂;作《猛虎啸月》,则是月明星稀,怪石嶙峋,猛虎自山岗冲出,其威可震幽夜山谷,引人入胜;作《雄鹰》,他则突出主题,让矫健的雄鹰凌空展翅,扶摇直上冲霄汉,大有搏击长空的真实感。黄老常常说,这些作品,都是从学习中加以观察、对比、汲取、消化而独自构思制成的。他引用唐诗人李商隐“身无采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说他从“学”字中获得“一点通”,才能够在艺品制作中“水到渠成”或“瓜熟蒂落”。这是说得不假的一句内心话!“勤奋”,是黄先生获取成功的第二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似是九部拖拉机也拉不回转的。他创作棉花画,竭争上乘;绘图画,力求造化;作书法,追求神韵。这三者,他又相互交融,互为所用,相形益彰,使书、画、艺集于一身融于一体。但他知道,艺术的里程是没有终点的,况乎自己从艺又是半路出家,所以更需要“勤奋”两字。几十年来,他都是寒暑不辍地坚持天天作艺、绘画和书写。我每次上他家门造访,总是看见他独处阁楼小画室,勃兴泼墨作画或挥毫书写,他谐趣的说:“我不爱逛街闲聊,总爱阁楼养性。”“养性”就是他“勤奋”从艺的代名词。他视时间为黄金,从不偷闲浪费。一次,他到北京开会,文房四宝没有随身,书画做不得,便趁暇挤车去动物园看虎。看虎,他不像他人光逗趣,而是专神灌注去观察老虎的斑采、动作和形神变化。现实的老虎给他的艺术老虎帮了造型逼真的大忙,他乐呵呵地认为看真虎对造假虎“大有得益”。
  他自己求艺勤奋,律己持恒,几乎成为他的生活信条。对于他手下的子女和艺徒,也以勤奋相勉。北京《工人日报》1986年5月13日报道黄老的二闺女黄惠华《“百鸟”从她手中飞向世界》时,就讲了黄老教女“勤奋”从艺的故事:“惠华15岁跟父学艺。父亲向她传授技艺,要求极其严格。她从做鸟脚开始,每道工序要练10多天,反复做二、三百遍,时常练到深夜才歇手。”与其说这是黄老教艺之严,无宁说是黄老勤奋之志使然。
  “三耕”之三,则是创新。只有创新,在传统技艺和遗产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艺术才会进步。黄先生的从艺观,向来不因袭旧守,不固步滞前。他的几十年从艺生涯,可以说是艺术创新的艰辛历程。解放初期,他从弹棉被手艺中悟出了再造艺术之道,终于首创了棉花画这朵“艺苑奇葩”,增辉艺术园地的春色;棉花画制作成功,他便在艺术质量和艺术风格上求取突破,进行推陈出新。他认为棉花画属工艺美术品,其质量的提高,除体裁选择和主题表达外,“技必精,工必细”,才能够成为富有艺术魅力和商品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多年来,他顽强地在创新道路上拼搏,因而其艺术的生命力在延续、在发展;棉花画在海内外市场获誉后,供需增多,他便在造型、座式、大小和装璜上进行创新,设立园、扇、椭园形以及悬挂、立座、摆台、条屏式等几十种规格,又以档次分普通、二层、金丝、闪光、玉翠、锯字和全立体电子声棉花画七类50多个品种。黄先生对棉花画的内容、形式作了步步创新,这种艺圃耕耘的创造性和革新性,正是一位工艺美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艺坛三得
  黄家声是漳州棉花画第二厂厂长。他要栽培50多名艺徒,要筹谋工艺品的产供销,要继续钻研自己所酷爱的艺术创作。但他的所得是什么?厂里每月只领工资200多元,其他收入也是屈指可数。有朋友为他从艺耗大资而暗叹有失,而他却掷地铿锵有声,说“得有其三”:一是在中国艺坛上培植一朵新花——棉花画,给祖国艺术园地添了春色,同时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添上艺术之采,使外国人从精美的棉花画中窥视中国艺术宝库,赞誉中国,仰慕中国,与中国友好。我在黄家看过两幅复印照片,那是“家声牌”棉花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987年《人与世界》展览会展出时,加拿大朋友在棉花画前饶有兴致的览赏镜头。从观赏者脸部的喜悦表情和专注神态,不难看出加拿大人民对中国的友好和对中国艺术的敬慕。难怪新华社福建分社前社长林麟给棉花画题签特意写下“艺海新花,光我中华。”这话说得既中肯又生动。
  “二得”是满意地培养了50多名中国棉花画第二代新秀,使这朵“艺苑奇葩”的培育、长大有后继园丁。艺徒新秀柯伟玲、苏丽云、林小贞、连丽珊创作的《熊猫》数幅棉花画,先后被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黄老的女儿黄惠华所作的《孔雀开屏》,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展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其《松鹤延年》以“艺术增辉,美感动人”满誉于加拿大《人与世界》展览会。柯伟玲创作《熊猫》,对熊猫的眼、鼻、耳没有分离清晰。黄老为了培养后秀,甘当“人梯”,对小柯说:“别泄气,只要有恒心,黄沙炼成金。搞艺术要有勇气。”他对小柯手把手地教,最后《熊猫》竟成柯伟玲的拿手之作,受到国内外顾客的双眼青睐。这种时刻,也是黄老最为悦心的时分。他看到后秀崛起,自己所花的心血浇灌了艺徒的成长,怎么不格外愉悦呢?!这一得,是金钱无法对值的。
  “三得”即是经济效益方面。黄先生创设的棉花画厂,也是漳州市创汇名户。因为棉花画被外国朋友青睐,来购者络绎相接,工艺产品销往美国、西德、比利时、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其中算是销往美国夏威夷、洛杉矶、关岛为最多。1985年,远销美国的棉花画1480幅,价值34万元,创外汇6.8万美元,1986年,出口棉花画200箱5112幅,创汇折人民币20多万元,厂里人均5000元,居全市第二位。近年来,黄老年高少管事,但他总是耿耿于怀,说“厂里创汇也是支持地方加快建设的大事。”他今年65岁,出任漳州市政协常委会常委、民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加强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友好接触方面,还用自己的艺坛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奔忙、去献力。同时,自己又继续在艺术征程中勇往迈步再向前。他说:“艺无止境,唯有攀登。”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