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之乡”话排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02
颗粒名称: “排球之乡”话排球
分类号: J313.1
页数: 4
页码: 62-65
摘要: 漳州人喜爱排球运动,培养出不少著名排球运动员,赢过一些排球比赛争得冠军,所以称漳州是“排球之乡”。1919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根据重地”闽南护法区,在漳州举行闽西南18县体育运动会时,漳州还没有排球参赛队,只巴望眼看粤军作排球表演。那时候,排球队每队队员是12人,叫“12人制”。就是双方各分3排,每排4人,场地比现在长些、宽些。如今6人制场地长18米、宽9米;12人制长28米,宽14米。在国际排球史上还有“16人制”的,只是漳州人没有玩过罢了。1927年,第11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开始实行“9人制”比赛规则。各司其职,各扬其长。尽管那已是8年前的事,但漳漳州人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关键词: “排球之乡” 排球 运动员

内容

漳州人喜爱排球运动,培养出不少著名排球运动员,赢过一些排球比赛争得冠军,所以称漳州是“排球之乡”。但是,漳州排球运动的开展并不早。1919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根据重地”闽南护法区,在漳州举行闽西南18县体育运动会时,漳州还没有排球参赛队,只巴望眼看粤军作排球表演。那时候,排球队每队队员是12人,叫“12人制”。12人怎么打法?就是双方各分3排,每排4人,场地比现在长些、宽些。如今6人制场地长18米、宽9米;12人制长28米,宽14米。在国际排球史上还有“16人制”的,只是漳州人没有玩过罢了。
  1927年,第11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开始实行“9人制”比赛规则。至1931年之后,“9人制”才在福、厦、泉、莆、漳逐渐推开。这种“9人制”排球运动,风行于三、四十年代。我小学时代,也玩过“9人制”排球。
  由于赛场上队员站位固定,不必轮转,因此漳州教练与其它地方一样,前排挑选高个子、弹跳力好的人材,以便发挥扣球和封网的威力;后排挑选防守型的人材;至于二排不妨个子矮点,以防对方轻吊、快抹。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民国21年(1932),蔡廷锴军长率十九路军驻漳州。十九路军是从上海入福建的,蔡军长属下官兵都喜爱体育运动,自然带来了上海的“体育风”。1933年,由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出面,邀请广东华南排球队来漳州。华南排球队在当时是岭南的一支劲旅,自当不可小觑。当下,我方立即以石码及今芗城为主,并从长泰、龙溪选出高手组成“九龙排球队”迎战,比赛于9月1日在中山公园举行,观战者如山似海,结果我方以1比2败阵。表演赛的胜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漳州人开了眼界,从中学到一些先进球技。
  1935年,在厦门举行第五届省运会,龙溪县出师参赛,夺得排球第3名。1936年初,长泰县请来了王坤、蒋维舟与石其华执排球教鞭,并参与球队训练,砺兵秣马,励志图强。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5月,福建第五行政区运动会在漳浦举行,长泰队战胜龙溪队,夺得冠军。同月,长泰队又在福建省第三绥靖区军民联合运动会上(在泉州举行),技压福、厦、泉、莆获取冠军。自此之后,长泰县被称誉为“排球之乡”。
  1950年后,漳州逐步推开“6人制”打法,因球场长18米,宽9米,改变过去“位置固定”为“位置轮转”的打法,要求队员个个具有较全面技术。1951年,龙溪专区排球队在省第一次以“六人制”为规则的比赛中,荣获亚军。我队队员徐连蒲(后任八一队教练)和张启荣两人攻防兼佳,技术全面,被选入省排球队,代表省队参加华东区排球比赛,获取亚军。张启荣为之受选华东排球队。
  自此之后,龙溪专区排球运动渐渐步入佳境。从五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三十几年期间,算是我区排球运动的巅峰时期,其间虽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冬眠”,但仍能保持其上升、奋进的锐气。
  1952年,龙溪专区男子队在第一届省运会获排球冠军。
  1956年,龙溪县男子队获全国11县排球锦标赛第6名。
  1957年,龙溪专区男子队在全国排球福州赛区获第2名;女子队获第3名。
  1964年,在全国少年9人排球锦标赛,漳州三中男队获亚军;女队获第4名。
  1965年,在全国少年九人排球赛长沙赛区,漳州三中男队获第1名;女队获第2名。
  1972年,龙溪地区少年女排在南平战胜省青年女子排球队。
  1974年,在第六届省运会,龙溪地区男子队获男排亚军;女队获第3名。
  1978年,在第七届省运会,龙溪地区男、女队双获冠军。
  1980年,在省甲级排球队联赛中,原漳州市(今芗城区)女子队获冠军。
  1981年,省甲级排球队联赛,漳州男队获亚军,女队获冠军。
  1984年,在第八届届省运会,龙溪地区男、女队双获冠军。
  1986年,在第九届省运会,龙溪地区男、女队双获冠军。
  这些比赛纪录,充分说明我区排球队在排坛上的光荣战绩。
  漳州地区也是物色排球运动员的人才区。我区排球人才辈出,茬茬相接,代代相续。最著名的有现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排球教练委员会主任、国际排球高级讲师张然;先后入选国家男子排球队林亚鸣(主攻手)、郑宗源(二传手),国家女子青年排球队陈亚惠(主攻手);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陈忠和。还有国家级排球裁判员谢雨森、张承嘉、王润德、程兆鹤、杨天佑、黄文彬6人。先后入选省级(包括外省及部队)或省级以上排球队男、女队员,据初步统计多达79人。其中列入《福建省体育志·排球名人传略》的有:林亚鸣、郑宗源、陈跃基3人。
  七十年代初,漳州排球基地的建置,更为“排球之乡”的漳州加上一笔浓重的色彩。基地筹建之初,只有2个竹棚、6个三合土排球场。1972年开始接待全国12队青年女子排球队冬训。1973年5月,全国青年排球赛漳州赛区举行期间,漳州排球训练基地的训练场地是竹棚,遇到雨天,寒风倒灌,斜雨溅泼,运动员确是吃了不少苦头。基地连一块黑板也没有,各队要出黑板报,只好撑着雨伞到市区各学校开条借用。赛场的广播,也临时请来广播站外线工安装起来的。写宣传稿子,只好站着依托墙壁撰改。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如今略具现代化设施的休训基地已经耸立于漳州芗城。就是这个地点,却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女排摇篮”。因为勇夺“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就是在这一个粗“摇篮”中摔滚成才的。
  作为振兴中国排球的重要训练基地已具规模,中国女排也自此与漳州结了缘,国家女排教练和队员亲昵地称漳州为“娘家”,而漳州人也与中国女排系上了一条红线,时刻关注女排姑娘的起伏兴落,漳州排球迷几乎都能在荧屏前指说中国女排队员的名字和号数,甚至连场上队员的技术特点和弱处也能评说几句。
  尽管那已是8年前的事,但漳漳州人如今依然记忆犹新。1985年2月下旬,就在排球训练基地内,“中国女排与海内外排球热心者漳州大联欢”正在进行。这是漳州第一次电视现场直播,漳州男女老少很早就在电视机前坐候,饶有兴味地收看中国女排合唱、漳州文艺工作者表演、漳州领导与女排热烈握手、女排老队员与新队员的友谊表演赛、原中国女排队员周晓兰的婚礼??当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的喜庆时刻,漳州迎来了“女排塑像”工程全部竣工。漳州人民建造这座“中国女排三连冠”塑像,不但记载中国女排为国家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辉煌战史,而且成为我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鼓舞着“排球之乡”的人民继续在排坛上拼搏。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浪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