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芦柑上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95
颗粒名称: 南靖芦柑上电视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1988年12月26日,“福建省南靖县芦柑基地开发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会上,南靖芦柑被视为“柑中珍品”,拍上电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词为“柑中之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南靖芦柑,芗江佳果,品种优良,美名远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题“果中佳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题“佳果色香味,蜚声海内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题“品优质高,蜚声中外”。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汇报会,在该电视台“经济信息”节目播出。同年,中央决定南靖县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据县果苗场多年培育、销售苗木品种分类,芦柑约占70%。
关键词: 南靖 芦柑 上电视

内容

1988年12月26日,“福建省南靖县芦柑基地开发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会上,南靖芦柑被视为“柑中珍品”,拍上电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词为“柑中之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南靖芦柑,芗江佳果,品种优良,美名远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题“果中佳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题“佳果色香味,蜚声海内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题“品优质高,蜚声中外”。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汇报会,在该电视台“经济信息”节目播出。
  南靖种植芦柑有460多年的历史,有芦柑、桶柑、四季桔等11品种。芦柑佳品曾是选送晋京的“贡品”。《福建经济植物册》记载芦柑“闽产天下最,靖漳尤称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东方佳果”美称。
  民国期间,南靖芦柑产地限于靖城、程溪一带。1953年,省农业厅把南靖县列为发展芦柑重点县之一。1957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柑桔2345亩,产量50万公斤。1978年,国营和社队集体发展柑桔面积12554亩,产量213万公斤。同年,中央决定南靖县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全县陆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柑桔承包户成为“先富户”、“万元户”。1984年,允许社员开山种果,农民大量发展芦柑生产。据县果苗场多年培育、销售苗木品种分类,芦柑约占70%。同年果树资源调查:芦柑种植面积占69.74%,蕉柑(桶柑)占21.97%,橙类占5.43%。1985年,县委、县政府根据果树资源调查与种植区划,得知全县宜果荒山20万亩,便发动“户种百株果”活动。于是,千家万户充分利用丘陵山地资源优势,新种以芦柑为主的五十余种水果。198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水果生产“四个一”计划,即县实现10000亩水果基地,乡镇(场)实现1000亩果场,村实现100亩果园,户实现100株果。经几年筹集资金,乡、村、户集资1360万元;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和侨资644万元,县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600多万元。全县每年投入富余劳力3万余人开山种果。1989年芦柑种植面积61558亩,占柑桔总面积88268亩的69.7%,芦柑产量1477万公斤,占柑桔总产量2052万公斤的72%。至1991年6月,据县果树站调查统计:全县芦柑种植面积192941亩,其中:县办南靖友谊果场等十几个场共12104亩;乡镇办果场10个共8918亩,山城镇、龙山镇、南坑乡3个乡镇实现千亩集体果场;172个行政村有142个村实现村办百亩集体果园,共29682亩;全县60000余户种果142237亩,户均2亩果、130株以上。实现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词所说的:“种果不占好粮田,家家户户齐上山,每户种下百株果,果中珍品是芦柑。”全县出现三卞、汤坑、龙山、东爱、涌进、南坪、棠溪、林中等8个千亩柑桔村;双明、后眷、林坂、店美等105个村系百亩柑桔村。在橙黄柑红时,我途经全县种果首富的龙山镇观音山下的奎洋乡店美村,直至南坑乡朝阳山柑桔场、山城镇炭坑柑场,随处可见万千芦柑如红灯挂满枝头,真是“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山城镇三卞村近千户农家建立家庭果园1045个,种柑3610亩(芦柑占90%),1990年有200多万公斤芦柑远销深圳、济南、哈尔滨等城市。全村当年各种水果总产量400多万公斤,收入380万多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60%),人均水果收入490元,有80%农户靠种芦柑致富。龙山镇以芦柑为主的水果种植3万余亩,1990年柑桔总产901万公斤,其收入成为全镇致富的支柱。该镇双明村发展集体芦柑园180亩,自1984年起,村级财政年纯收入12—25万元。该村不向村民收取“三金”,减轻农民负担,而且年年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一座石拱桥横跨龙山溪,一条新开环村至果园公路18公里,加固8公里长防洪堤,兴建小学教学楼,架好高压线路和建卫星地面接收站,被中共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援予“双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南靖芦柑获得增产,农民说其原因是“依靠科技结硕果”。建国40年来上山种芦柑积累了丰富经验:开水平梯田,前岸后沟,开大穴,施大肥,种大苗。县办柑桔苗圃在50年代末,曾从省内外引进芦柑优良品种单株母穗嫁接柑苗200万株,向农民提供优质芦柑苗木195万株。这个苗圃名扬闽、粤、桂三省。1960年,中央农业部长廖鲁言莅临视察,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特来拍摄《无病柑桔苗圃》科教片向全国播映。1982年后,县果树站试验推广枳壳做砧木嫁接芦柑技术,栽培二年即可投产,五年后进入盛果期,适应山坡地栽培,获得早投产、丰产。奎洋乡林场1981年定植的1200株枳壳砧芦柑,1983年产柑10980公斤,平均株产9.15公斤。
  常言道:“柑桔好吃,虫害难治。”解决这个难题,唯有依靠科技。全县各乡、镇、场都配备果树技术干部,举办柑桔技术培训班,乡(镇)办文化技术学校,村办科技致富夜校,普及种柑科技知识。在开展“户种百株果”活动后,县果树站先后编印《柑桔栽培管理要点》等小册子发到果农手中,做到“一户一册”。100多位果树技术干部和水果技术员深入山地柑园,调查芦柑主要病害有疮痂病、缺素病、黄龙病等,主要害虫有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天牛、吸果夜蛾、蚜虫等,便推动柑农使用波尔多液防治芦柑疮痂病;施用锌、镁肥,解决缺素病;利用石硫合剂、松脂合剂和敌百虫混合液防治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螨类、蚜虫等。县果树站还在平原山区设5个柑桔病虫测报点,坚持常年测报,指导柑农防治虫害。柑桔缺硼,出现花而不实或少实,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地区农科所协助下开展喷硼,使柑树保花保果。采收的芦柑保鲜,改变缸、柜、箱藏旧法,利用松毛针、地窑、沙藏,今日发展到塑料薄膜单果包袋、温湿度凋节保鲜或分级打蜡保鲜。这样,从种果、培株、育果到保鲜,都重视了科技,芦柑生产年年上新台阶。
  南靖芦柑主要品系有硬芦(俗称八卦芦柑)、有芦。20世纪80年代,南靖从芦柑芽变中选出无籽芦柑、少籽芦柑、高桶芦柑等。1985年,无籽芦柑参加全国优质柑桔鉴评会,荣获同类产品总分第一名。
  南靖芦柑早熟、丰产、稳产、果实大(单果重150克左右,大者250克以上),果皮橙黄色,有光泽,易剥离,汁多味浓,肉质脆嫩爽口,风味独特,品质极佳。成熟期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八卦芦柑偏圆形,果顶宽,有明显放射沟纹,形似八卦,果汁多,味甘美,糖和维生素含量多,商品性状好,是芦柑中的珍品,颇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南靖芦柑除大量畅销京、沪、穗等大中城市外,也出口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南靖县优质芦柑年销六、七十万公斤,是水果品市场有角逐能力的佳品。
  (撰文时得到林智仁、陈旺泉、庄德成等同志帮助,特致谢意。)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