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取胜的“天益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91
颗粒名称: 竞争取胜的“天益寿”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2
页码: 30-31
摘要: “天益寿”药局创办于清光绪十二年,创办者是漳浦人陈锦畴。陈原是“天保堂”药局店徒。当年,他筹资自谋发展,先在漳州城始兴路赁屋创设“天益寿”药局。当时药市习惯,都兼设“坐堂先生”,既看病又卖药,以图收入。但陈锦畴认为医术高明的“坐堂先生”难聘,若延请庸医坐堂,治不好病家之疾,反而损害药店声誉。他革掉旧习,不设“坐堂”诊病,专心于加工制作药片出售,在质量上求上乘,以取信于顾客。晒后阴干配用,保持药片的药效成分和原有色泽,可以提高药用疗效;在泡制方面,有他独特的制法。如炒淮山、白芍,惯用灶心土混炒,而陈锦畴却用乌糖和沙混炒,药片呈乌金色,光滑美观,药效不减。顾客为之爱买“天益寿”的药片。
关键词: “天益寿” 陈锦畴 药局

内容

“天益寿”药局创办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创办者是漳浦人陈锦畴。陈原是“天保堂”药局店徒。当年,他筹资自谋发展,先在漳州城始兴路(今台湾路116号)赁屋创设“天益寿”药局。当时药市习惯,都兼设“坐堂先生”,既看病又卖药,以图收入。但陈锦畴认为医术高明的“坐堂先生”难聘,若延请庸医坐堂,治不好病家之疾,反而损害药店声誉。他革掉旧习,不设“坐堂”诊病,专心于加工制作药片出售,在质量上求上乘,以取信于顾客。他加工饮片十分考究,把刨好的生饮片铺放在有粗纸垫底的篾筛上,每层用粗纸复盖,一个篾筛堆叠好几层,最顶上一层盖粗纸后压均细沙,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药片与阳光没有直接接触,其药片水份又被铺垫的粗纸所吸收。晒后阴干配用,保持药片的药效成分和原有色泽,可以提高药用疗效;在泡制方面,有他独特的制法。如炒淮山、白芍,惯用灶心土混炒,而陈锦畴却用乌糖和沙混炒,药片呈乌金色,光滑美观,药效不减。顾客为之爱买“天益寿”的药片。
  陈锦畴掌管药铺,讲究信用,连药价也设暗码固定计价法,做到“童叟无欺”。在旧社会,药店计价复杂,一纸处方,多者十几味,少者四、五味,每味重量只有几分几钱,计价又要“四舍五入”,同一纸处方往往计价不一。陈锦畴便在店内设“但、愿、人、少、病、不、虑、药、生、尘”十个暗码,来替代一至十的数字。如果顾客第一次拿处方进店配药,每帖药价计合两角,即在处方空自处注明本店的“两角”暗码。若再来配药,依暗码收钱,前后保持价格不变。这样做,“童叟无欺”,给顾客印象良好,营业也随之看好。
  陈锦畴身故后,由长子陈庭俊接掌店务,除继承制药配方传统外,还发展“十全”、“八珍”、“杞菊地黄丸”、“宝婴散”、“麻疯丸”和“补脾米园”等中成药生产,自制自售,店中业务长足进步,获利甚丰。于是,陈庭俊参与开设股份制的“天元”钱庄,又利用钱庄游资屯积药材,大获厚利。他打算大展鸿图,出资在始兴路(今台湾路141号)购地造店。想不到,此举引起同行的嫉妒,首先发难的还是他的姻亲“天保堂”吴老板。吴家为了打倒药行的竞争对手,利用封建旧俗要陈庭俊为母亲吴氏大摆寿宴。按当时风俗,祝寿讲排场,动辄要花千金,对“天益寿”聚资生财,无疑是一次打击;吴家接着大肆诋毁“天益寿”的药物功效,流言蜚语四溢,在群众中中伤其信誉。陈庭俊面对来自姻亲家的挑战和中伤,咬紧牙关,沉着应付,一是注重药物质量,二是扩制中成药,三是多渠道开展业务。最后,“天益寿”没有被搞垮,反而从盈利中抽资购置田园,又合资开设“采凤”西饼店、“同德”布店,从而进入了全盛时期。直到1932年,“天益寿”灾祸降临:在青年路的家宅被抢劫,合股的“天元”钱庄倒闭,药店生意又陷入困境。这回,陈庭俊顶不住了,愤疾而身故,店务由弟弟庭彦接掌,具体业务由儿子葆中分管。陈葆中经营有法,承遵父训保持饮片原有质量,药味配方齐全,顾客满意;他兼营药用酒类,购买进口葡萄酒分庄销售,自制荔枝补酒售出。抗战烽火四起时,洋酒断货,则利用储存的高梁酒配制“参茸固本酒”,行销市面,日进银元上千。后,酒类经营从“天益寿”药局划出,另设“晓星”酒庄,独立核算;而药局的中药销售额看涨,在药材行业中依然遥遥领先。它的饮片质量,信誉日隆,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仍有中兴之势。1950年,“天益寿”药局捐献4500万旧人民币,作为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之用。1956年,该药局并入公私合营制药厂,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陈锦畴
相关人物
陈原
相关人物
陈庭俊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